站在金中都的遗迹上感受今天的北京,城市越来越大,留给我们的却越来越少 | 辽金城垣博物馆及金中都旧日遗存
今日签到:序号152
2020年12月8日,星期二,北京
雾霾指数:110,橙色
【心尧爱北京】
几年前我们就来过这座辽金城垣博物馆,
可惜那会儿在维修,没能进去。
这个遗憾居然一直搁置到今年才弥补上。
为什么一直想来这儿呢?
因为这里出土了金中都的水关遗址。
金中都在北京仅残存了一些城墙,
这处水关遗址的发现无疑是考古历史上一次重大事件。
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
辽代的南京,金代的中都。
从那个时候开始,
北京正式开始了“一国之都” 的漫长历程。
北京“都城”演进微历史
938年,辽太宗将今北京西南广安门一带定为“南京幽都府”。
1012年,改号 “析津府”。
1151年(金天德三年),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在辽南京基础上扩建金中都
1267年(元至元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刘秉忠营建大都城。元大都在金中都故城东北。
1403年(明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改北平为北京。
1406年(永乐四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
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正式定都北京。
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世祖顺治帝将首都从盛京迁至北京。
北京城遗留的明清历史遗迹还算是多,
但是辽金时期的就太少了,屈指可数。
中都城迹:
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
凤凰嘴、高楼村、万泉寺三处土垣遗址
塔林寺院:
良乡塔,位于房山良乡镇,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
天宁寺塔,位于广安门外,建于辽天庆九年(1119年)
照塔,位于房山南尚乐镇,建于辽代
云居寺北塔,位于房山云居寺院内,南塔已倒塌,仅存北塔,建于辽代
万佛堂孔水洞花塔,位于房山万佛堂村,建于辽代
镇岗塔,位于丰台长辛店云冈村,建于金代
银山塔林,位于昌平十三陵后山,建于金天汇三年(1125年)
戒台寺、法源寺、三山庵、凤翔寺遗址、圣安寺、灵光寺
▼ 金 | 吕君墓表
1991年丰台凉水河整治工程出土。
表身四周满刻楷书,
共31行,满行27字。
记述墓主吕徵之生平、卒年、功绩等。
表文书写者为金代大书法家任询。
辽金城垣博物馆
1990年,北京市园林局在建造宿舍楼的时候,发现了这处遗址。
1991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将水关遗址永久保存下来。
于是在遗址的基础上直接修建了博物馆。
博物馆的地下一层便是水关遗址现场了。
这里除了壮观的水关遗迹,
还有丰富的文字、图片与实物资料,
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水关遗址的发掘过程、
水关的建筑构造与结构。
(这根长长的就是水关的地钉)
当年发现这处遗迹为什么引起了那么大反响呢?
因为水关遗址的发现基本上明确了中都城内水系的流向,
以及其中一支东南走向的水系过龙津桥后经南城墙入护城河的确切地点。
水关遗址的基础建筑结构与宋代《营造法式》的规定相一致,
是现存中国古代都城水关遗址中体量最大的,
成为研究古代建筑纥水利设施的重要实例。
八百多年前,金中都城外西湖(今莲花池)和鱼藻池(今青年湖)的河水就是从这里流入城外的护城河中。
如今我们站在金代的遗址旁,有了一次跟历史面对面的机会。
距离如此近,却很难想象先人的轨迹。
他们当年也无法料想,
后世之人能发现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印迹,
虽然只有一些断木砖石,却弥足珍贵。
辽金器·物
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
馆藏辽金文物展
这座博物馆的一层是辽金器物展。
辽、金是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政权,
北方地区又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融合之地。
所以在陶瓷器上留有互相影响的痕迹,
能明显看出多元文化共存的迹象,
以及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格。
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器物吧。
有一些即便是放到现在,
估计也是家居装饰、厨房餐具好物呢!
▼ 陶瓷器
▼ 这个是镇馆之宝:
辽 | 绿釉贴塑鸡冠壶
是辽瓷器中的典型器之一,
脱胎于契丹人使用的盛水皮囊。
其环梁作鸡冠状,
器身上有仿皮囊缝合的针脚纹
和贴堆的皮条及扣带。
该器型在辽灭亡后随之消失。
▼ 金银器
(以上为复制品)
▼ 建筑构件
(此为复制品)
▼ 家具
▼ 服饰
(此为复制品)
▼ 车马具
▼ 拓片
▼ 钱币
金中都公园
在辽金城垣博物馆西北不远,还有一座金中都公园。
可惜的是今天小城楼没开放,
不然可以登楼领略旧日金中都皇城遗址之今日风貌。
公园位于原金中都的宣阳门(皇城正门)和应天门(宫城正门)之间,
占地面积约5公顷。
我在下面这张金中都地图上用绿色标注了一下。
据说修建这座公园的目的在于唤起 “北京建都始于金代” 的记忆。
小公园里休闲散步的居民不少,
不管有没有人注意到历史、注意到这些金代风格的建筑,
终归是提供了一个普及文化的场所。
这里种着很多梧桐,路边还有好多枯萎的花草。
不过等春天到来,该是非常好看。
▼ 营城建都
▼ 金人游牧
关于凉水河
凉水河是海河北运河的支流,原本起源于北京市丰台区。
20世纪50年代治理后,凉水河起点改为万泉寺铁路桥。
莲花池成为凉水河的新发源地。
现在凉水河两侧修建了滨河步道,
午后阳光洒在河面上、狗尾草上、水中的石阶上。
干燥的北京,有河有水的地方总是多了柔软。
临水而居是自古建都的要义,
有水,便可通航。
粮船畅通直抵都城,是生存之根本。
最后·金中都其他遗址
这附近还有金中都的鱼藻池遗址和太液池遗址。
本以为也会修成公园保护起来,
没想到只看到一片荒地……
不过今天还沿用着“鱼藻池”这个地名,
也算是对历史的一种纪念吧。
北京还有很多有历史故事的地名,
留着以后慢慢逛。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