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呃逆门

丁香煮散(与局方不同) 治胃反呕逆。呃哕泄泻。

丁香(三七粒。) 建莲肉(去心。二七粒。上二味另煎。去滓) 生姜(七片) 黄秫米(半合。)

水一碗半。煮熟去姜啜粥。此仿附子粳米汤之制。彼用粳米。此用糯米。皆取其直达胃腑。虽其势稍平。亦是突围之将。局方无莲肉、秫米。而多川乌、红豆、青皮、陈皮、甘草、干姜、良姜、益智、胡椒等味。为散煮汤。入盐一字调服。

异功散(四君子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理中汤(方祖) 橘皮竹茹汤(二陈汤下) 越鞠丸(郁门)附子粳米汤(腹满门)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汤下) 羌活附子散(四逆汤下) 连理汤(理中汤下) 旋复代赭石汤(噎膈门)调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 黑锡丹(金液丹下)

(0)

相关推荐

  • 米(妊娠腹泻、妊娠恶阻)-- 马氏妇科

    妊娠腹泻  林某,28岁.妊娠3月余,大便溏频月余,口淡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温中健脾,固涩止泻.方剂:桃花汤合理中汤加味.赤石脂20g.炮姜5g.炒粳米30g.党参12g.炒白术12g. ...

  •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九)腹满寒疝宿→附子粳米汤

    附子粳米草枣行,叫来半夏同化饮: 温阳散寒降逆气,虚寒腹痛脉沉紧. 组成:制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 功效:温阳散寒,降逆化饮.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疼痛,肠鸣,胸胁逆满,呕吐食少,或吐涎 ...

  • 石膏粳米汤没效?

    最后汗出烧退,可见原来表闭发烧,本来不是白虎证,石膏精米汤不对证. [ 在 snowdream 的大作中提到: ] : 罗大伦 : 几日前一友人的老公外感高烧数日,西医认为病毒性感冒,退烧药无效.电我 ...

  • 《张氏医通》逆证

    痘疮不治之证.总勉强用药.终无生理.初出时从天庭司空太阳印堂方广等处发出.或如蚕种.或如鱼膘.或发点朱洒墨泼青.成青黑紫斑.或肌肉有成块处.或有青 .成紫黑干枯. 或遍身有瘙疹.或如玳瑁.或头面一片如 ...

  • 《张氏医通》暑门

    金匮一物瓜蒂汤 治夏暑以水灌汗.身热疼痛. 瓜蒂(十四个.熬锉) 上一味.水煎.去滓顿服.少顷即吐.不吐探之. 此方之妙.全在探吐以发越郁遏之阳气.则周身汗出表和.而在内之烦热.得苦寒涌泄亦荡涤无余. ...

  • 《张氏医通》湿门

    羌活胜湿汤 治风湿上冲头痛.项似拔.腰似折. 羌活 独活 防风 川芎 本 蔓荆子(碎.) 甘草(炙.各一钱.) 生姜(三片.) 水煎热服.缓取微似汗.过汗则风去湿不去也.如无头痛.去蔓荆子.换苍术. ...

  • 《张氏医通》燥门

    千金五味子汤 治伤燥.咳唾中有血.引胸胁痛.皮肤干枯. 五味子(五分.炒研) 桔梗 甘草 紫菀茸 续断 竹茹 桑根皮(蜜炒.各一钱.) 生地黄(二钱) 赤小豆(一撮.即赤豆之细者.) 上九味.水煎空心 ...

  • 《张氏医通》战栗门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麻黄汤(方祖)

  • 《张氏医通》疟门

    金匮蜀漆散 治牝疟多寒. 蜀漆(即常山苗.) 云母(烧二昼夜.) 龙骨(熬.等分.) 上杵为散.发前以浆水调半钱.(即酸浆.浆水散下) 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按蜀漆性升.上涌顽痰最速.云母 ...

  • 《张氏医通》厥门

    四逆散(小柴胡汤下) 四逆汤(方祖)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清暑益气汤(保元汤下)犀角地黄汤(伤寒门) 地黄饮子(中风门) 崔氏八味丸(方祖) 小承气汤(方祖) 二气丹( ...

  • 《张氏医通》郁门

    越鞠丸 治诸郁痞闷. 香附(童便浸) 苍术(泔浸.去粗皮.麻油炒) 抚芎(童便浸.各二两) 山栀(姜汁炒黑) 神曲(炒香.各一两五钱) 滴水为丸.绿豆大.每服百丸.白汤下.阴虚多火禁用. 越鞠者.若人 ...

  • 《张氏医通》水肿门

    疏凿饮 治水气通身浮肿.烦躁喘渴.小便不利. 泽泻 商陆 赤小豆 羌活 大腹皮(净) 椒目 木通秦艽 茯苓 槟榔(各七分) 生姜(三片) 水煎.顿服. 禹功散 治阳水便秘脉实.初起元气未伤者. 黑牵牛 ...

  • 《张氏医通》鼓胀门

    鸡矢醴(素问) 治鼓胀内有湿热停积.旦食不能暮食. 骟鸡矢白(但与陈米喂养.勿与杂食.则矢干有白) 上取八合微炒.入无灰酒三升.煮取一升五合.五更热服.(如无.以不落水鸡内金炙胆为末.荷叶裹陈米饭为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