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懒兽【Thalassocnus】
海懒兽
【生存年代】: 生活在晚中新世到晚上新世,南美洲的秘鲁智能
【演化谱系】:哺乳纲-真兽下纲-异关节总目-披毛目-树懒亚目
海懒兽,又名海藻食兽,有一个属五个种。化石最早被发现于1995年的秘鲁,生活在晚中新世到晚上新世的南美洲,它们是树懒的水中亲戚。最大的海懒兽身长超过三米。
在海懒兽生活的环境里,陆地大部分被沙漠所覆盖,陆上食物不足, 自然选择的压力迫使海懒兽“下海”寻求生路, 以海藻和海生的开花植物为食。
海懒兽身体的各部分都表现出水生的适应。它的鼻孔在吻部顶端,方便伸出水面呼吸。相比陆地的亲戚,它的 尾巴相当长,可以上下摆动,维持平衡。因为浮力可以支持体重,不需要很大的腿部力量,海懒兽的 大腿骨比地懒更细,大腿肌肉也较弱。但它的 骨密度很高,在潜水时,沉重的骨头可以帮助下潜。
海懒兽的前颌骨骨质多孔,说明这个部位曾有丰富的血管,给发达的唇肌供血。前颌骨与颌骨连接坚固,也表示它有着肌肉发达的嘴唇。它可能像今天的海牛目一样,用 强健的上唇撕扯藻类和开花植物,送进嘴里。它和树懒一样有 长长的爪子,可能用来挖起海床上的植物,或者在风浪里抠住石头固定自己。
虽然是水生,但海懒兽并 不擅长快速游泳,它们不是像鲸和海豹那样,摆动整个身子游泳,而是用大长腿踩水推动身体。在进化过程中,海懒兽的脊柱越来越僵硬,但髋关节越来越灵活,这使它们的后腿可以往后伸(后期出现的海懒兽物种,大腿可以伸到与身体平行), 向后踩水作为动力。有些海懒兽小腿骨上有骨折的痕迹,表示它们可能被海浪冲走摔伤了。
上图,不同种类的海懒兽与人类大小的比较
海懒兽,反映陆生动物朝海生进化的最佳范例之一。五种海懒兽的化石,反映出一条连续的进化线。早期的海懒兽生活在海岸边,可能还到不了没顶的深度。后期的物种 逐渐深入海洋,像海牛目一样,来到海草床上 潜水采食植物,比如大叶藻科(Zosteraceae,虽然叫“藻”,但是开花植物)。为了克服浮力,帮助下潜,海懒兽的 骨密度越来越大,在300万年内上升了大约20%。
大约在300万年前, 巴拿马海道关闭,阻止了加勒比海的洋流到达秘鲁沿岸,海懒兽生活环境的水温下降,海生植物骤减。不擅长游泳的海懒兽又一直不能迁徙到温暖的地区。再加上它们没有厚皮脂来保持体温,最终在饥寒交迫中,于150万年前走向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