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住所或房子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早先,我们的祖先赤身裸体,过着户外生活。白天,在温和宁静中,这种生活确实非常宜人;晚上,四面空旷,怎么抵挡凶猛的野兽,或者遇到雨季和冬天,更不用说炎炎烈日之时,怎么办?如果他还不趁早给自己找个安身立命之所,那么人类或许早在萌芽状态就给摧残致死,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了。
好在人类摇篮期的祖先们进取心很强,他们在享受温馨安宁的同时,早就找好了藏身的山洞,才有了现在的我们。我们小时候,兴趣盎然,爱好奇形怪状的岩石,找寻通往奇幽山洞的各种途径。这种兴趣谁都有,这个经历谁都不会忘记,这是一种本能,是祖先遗存给我们的一种本能。
人类一步一步走出山洞,片上棕榆叶树叶屋顶,编织亚麻青草和稻草屋顶,盖起木板石块屋顶,最后走进砖瓦屋顶下的房子。现在,我们连露天生活是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们的生活也比我们能想象的更富有家庭情趣。从今天的炉火返回到最早的旷野天然岩穴,相去可不止十万八千里。
现在很多建筑工地都有集装箱,这是劳动者的家,每当下班进入里面,他们就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获得心灵的解放。我们的游牧民族有蒙古包,养蜂人有帆布房,结构都简单,在屋顶或侧面开个洞,屋内设施简单,有些还在地上铺着漂亮的地毯,或墙上挂着美丽的图画,以增加家的感觉。这是临时性住所,搭建和拆解简单方便。
小时候家里种西瓜,为了防止夜半野猪等的捣乱,会在瓜田里搭个西瓜棚,结构更简单,三角形,两头通透,侧面挂上稻草,里面架个竹床,半天就可成型,这也是一种住所。
在原始时期,每一个家庭(氏族)都有一个遮蔽所,足以满足其粗陋而简单的需求。但是现在文明社会里,尽管空中的飞鸟有其巢,地上的狐狸有其洞,可是有房子的人有多少呢?尤其是城市里,要想有个住所,就得年年付房租,或者像我这样的背上按揭的担子,成了房奴。这样,我们能活多久,其实就要穷多久。怎么办?
早期人类有住所,虽然差点,粗陋点,人人有,都可住,只要肯出力;现在房子外表美观,内部漂亮,外部环境优美,但不是人人都能有。要想住进这种房子里,这可不是原始的劳力就可解决的,必得付出很多,或是货币化的房租,或是长久的房奴身份的交换,才行。
现在的房子,需要一个劳动者10到15年的生命付出,在这期间,我们背负着房奴的种种压力,得缩减多少本该享有的幸福,而这耗费了大半辈子生命才得到的棚屋,到底值不值呢?若是我们的祖先,他们会这么干么?也许现在的房子在他们的眼中是皇宫般的富丽堂皇,但相较于山洞住所和树屋棚屋,还有那自然的和声相伴,他们的选择,我看就是现在的我,也该有明确答案的。
就个人而言,拥有众多的房子,其全部的好处,我看就是在于储备资金,留待将来之用——看病或养老所需,或是给儿孙置备一份可继承的家产,但儿孙自有儿孙福,能的儿孙何必给他置备,不能的就是留下金山银山,也不过是个屁用罢了。
尽管我们现在有奢侈品围着,住在高宅大院里,但是跟原始祖先的千万种安逸相比,我们现在算得了什么,是安逸么?是富足么?是享受么?我看都不是。
原始时代,人类的生活简单朴素,无遮无掩,他们是大自然中的快乐过客,吃饱睡足,精神焕发之后,又可以轻松考虑上路的问题。可以说,他们住在人世间的茅屋中,穿过沟壑深深的峡谷,越过宽阔平坦的平原,爬上险峻陡峭的山峰,他们在自然中得到无穷享受。
我们占有了房子,住进了所希望的房子里,我们不仅没有得到心安的享受,反而更贫穷了,因为前头还有好长的付款之路在等着,房子占有了我们(的心和身)!我们的房子一点都不适用,我们不是住在里面,而是给囚禁在里面。
就算大多数人最终能够拥有配备了各种设施的现代房屋,虽然文明在不断地改善着我们的住房,但它却没有同时改善住在房子里面的人。文明可创造出宫殿,但却不容易创造出贵族和国王来。
文明是好事,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连我们也有份,而早先的人类虽然没有这些文明成果的享受,但他们却有其富饶之处,有其心灵的富足享受,比较起来,孰优孰劣?
文明人常给自己下套,制定出完备的制度,制造出精美的工具,生产出富足的产品,但这些不过是为了某些少部分人的享受,而大多数的人,要想得到这些,必须付出身体劳累、生命时间,和金钱上的借债,这大大牺牲了个人的利益。我们本可以得到应有的享受,而不必付出这么多。
现在的文明人,一直都在想办法解决困扰我们的住所问题,可所用的方法却比问题本身更复杂。我们用一根细细的绳索,十分娴熟地设置了一个又一个陷阱,想捕捉安逸的生活和足以维持闲居生活的花费,但是还没等我们转过身来,我们自己却一只脚乃至一条腿已掉了进去,还未发觉呢,等身子侧斜,重心不稳时,才有所发现,已然晚矣。这就是我们一直都忙忙碌碌,精神和肉体压力重重的根本原因。我们想解脱,但越解脱越深陷其中。
如果文明人的追求价值还不如原始祖先,如果他的大半生都在忙于得到他认为好的生活必需品和安逸的生活而操劳着,那么他又何必要拥有比原始祖先更好的房子呢?不如得个简单住所罢了。
当然,如果一个人有块地,可以建造所想的房子,则是天大的福气。他应该具备该有的常识,免得自己不知不觉地做了一个作坊,一所迷宫,或是一座监狱。他必须想一想,他建造的住所必须的是什么,那些并非绝对必要的是什么,什么样子的才适合自己。大多数的人似乎从没考虑过这些,他们只是希望和朋友邻居的一样,这往往就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本身的特点。
人类的发展,我们已不在大树底下庇荫,也不再搭营过夜,而是在地球上安了家,躲进了房子里。但是,我们忘记了天空,因为,我们抬头看到的是天花板。(2021年8月1日)

作者简介: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0)

相关推荐

  • 远古时代的穴居和巢居

    远古时代--艰难的居住环境 住宅是人类周边环境的一面镜子,它见证了时代变迁和人类的生存百态.关于远古住宅的传说,书中早有记载. <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

  • 【随笔】浅说金莲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张岱的<陶庵梦忆>里有篇<扬州瘦马>,里面有富户人家挑选"瘦马"的窍门,他说"然 ...

  • 【随笔】夜半电话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前天晚上,夜半一点多钟,手机响起,显示的是担心的名字,赶紧接听,可老样子,接通后有音乐声,再打,还是.没办法,急忙打二哥的,睡得迷糊的 ...

  • 【随笔】知惭愧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小区不远的天一尊邸那,有个菜市场,很小,摊位也少,只是附近两三个小区居民光顾,上午十点左右就没什么人了,我常光顾,方便.关键是摊主都混 ...

  • 【随笔】回头看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段话,读来颇觉有意思,分享下.其认为"人之所以常常怀念以前的人和事,并不是因为旧人和过往有多好,而 ...

  • 【随笔】栗子缘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山水有情,万物有灵,人皆有缘. 无论你身心再疲惫再烦恼,只要在灵山美境里转转,听听鸟语,看看泉流叮咚,满眼的绿色花香,自然会令你心旷神 ...

  • 【随笔】栗子飘香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金秋,饱满的栗子在南方大大小小的集市随处可见,滚圆尖锥或稍带方正的外形,熟悉的赭色外壳,头上说不定还连接着一根外刺的剩余呢.这是我们小时的最爱之一,也是少有的能保存到冬天而不坏的好东西. ...

  • 【随笔】钓甲鱼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钓鱼钓虾钓黄鳝,哪有听过钓甲鱼的.这不是扯蛋吗?不是,真的可以钓到甲鱼. 甲鱼,即王八,普通话又叫鳖.因其背拱,生活于水中,性凶猛,老家 ...

  • 【随笔】芋头梗 |郑信平

    文|郑信平 阳台上有不深的排水沟,我给填上了土,冬种大蒜夏种瓜,这么多年了,也一直马马虎虎地绿着,养眼得闲的同时,能在开锅时接济接济,可谓一举两得.今年靠北的这条沟,有个意外,长出了好几棵芋头苗来,应 ...

  • 【随笔】闲暇周末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进入医院,请测量体温,扫健康码,全程佩戴口罩."对面马路那边的妇幼保健院的便携式广播上,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已是连续"叫喊"了这么多个小时,只是午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