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画好中国画的口诀

画前需定形, 先从树起跟!

勾出树枝干, 稍点树梢墨!

颜色要细调, 红绿要纯清!

染在树梢顶, 树头浓墨分!

松要摆大气, 枝干壮山魂!

近松叶要明, 远松稍点清!

叶用深绿染, 干要株黄清!

杂树枝要细, 点叶要分明!

不可太浓厚, 不要太稀匀!

山涧多树长, 层次要分明!

大小照远近, 浓淡要看形!

山石虽大气. 莫忘暗与明!

有光一方照, 此方须淡澄!

无光一方照, 明暗下笔沉!

画好一磅石, 远近多关心!

与树相连处, 层次要高明!

无光山顶树, 树下一片黑!

有光山顶树, 用色要沉稳!

落山脚处时, 染色几次分!

山脚可点树, 但要雾和云!

山脚不作树, 需要染纯清!

远山写云海墨色相染成!

近山有雾气, 只在山脚形!

高低多层次, 写云几次成!

浓墨下脚处, 浓淡要细明!

檫点明暗处, 用笔要细稳!

檫点一山成, 远近常关心!

山涧紧相连, 浓淡要辩清!

画半要细看, 似乎可以成!

若是不合意, 寻找顺势形!

该改侧大胆, 不改须细心!

画前须静想, 画时耐心稳!

多在墙面画, 才好看得正!

画好需回味, 多看否改进!

细看多难处, 记得下次稳,

此为画中意, 意境难悟成!

悟到深思处, 好画自然成!

山水皴法

皱法是山水画独有的笔墨方法,可以说不懂皱法即不懂山水画,皱法是指运用不同的笔法皱擦出山石树木的皱折纹理,以表现山石树木的质感,皱法有几十种之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书画用纸及画法很有讲究

书画用纸通常分为生宣纸和熟宣纸,熟宣面上染了一层矾,所以不浸,生宣则没有,所以容易浸。

这两种纸各有优势,生宣因浸而使画面更显兹润,但很难控制浸染程度,尤其初学者很容易将画面弄花弄废。熟宣不会浸染比较容易控制画面,适合初学者使用,但画面往往显得生硬呆板且有毛刺感。

书法用纸一般都用生宣,很少有用熟宣的,这不用讨论,而绘画就不同了,值得深研。

我们都知道,绘画分为工笔、小写意、大写意等画法,工笔通常用工整的线条勾画,作工细腻精致,许多古建筑上的画大多是工笔类的。小写意又叫工写结合式画法,介于工笔与大写意之间,较工笔放纵,较大写意严谨,古代自中唐以后至清未的千多年里,绝大多数画家画作都是小写意画法。大写意古人很少有人画,是近现代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画法,其特点是姿意狂放,不拘一格,但这种画法看似简单,近乎于乱塗乱抹,但事实上却是最难的画法,需要深厚的功底,否则就成了塗鸦之作,所以这类画法的人也不太多。

那么,哪种画法适用哪种纸呢,原则上讲,通常工笔画都用熟宣,才容易勾画出严谨工整的画面,而写意画大多用生宣,画面比较兹润。

根据本人的实践体会,用生宣作画应注意这么几个问题,一是最好采用枯笔干画法,即不湿纸,用笔直接勾画点抹,画好即成,一般不染,如写意花鸟画大多是这种画法。二是构图宜简不宜繁,太过复繁的画面很容易出败笔而使作品品相不佳,其实写意花鸟画就是这种章法;三是笔墨功夫要厚实,尤其造型能力,笔墨功夫要过硬,通常都应落笔即成,除个别地方小心收拾修正完善外,最不宜在一个地方反复塗抹,四是如果需要染云雾之类的渲染,应注重用水,将纸喷湿,并凉八成干时进行渲染为宜,如果是干纸渲染,往往会在两笔交汇处出现一道白印,使画面不能水乳交融。五是中近景通常是实景描绘,因此,通常要等中近景的画面干透后才能喷水,否则,画面见水就容易浸花。六是远景通常用淡墨抹出,但这种塗抹的画面不宜过多,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易控制,有一些中远景可尽量用勾画法,减少塗抹法的份量,或者不用塗抹法,全部用枯笔勾画,只是用墨较中近景为淡即可。七是笔墨多用蘸墨法,即先将笔洗净,在笔尖上蘸一些浓墨,使笔尖浓而笔肚淡笔根是清水,运笔取侧锋式,画出的笔迹便浓淡过渡自然,水乳交融颇有韵味。八是在画法步骤上采用先染后画比较好,将需要染的地方先染好,待水份稍干时再适当的勾画,这样可避免先画后染时出现的染墨浸出画面的跑墨现象,破坏画面整体美。

虽说写意多用生宣,但也不尽然,一般写意花鸟画用生宣较多,因为花鸟画很少用皱染。而山水画皱染是很多很普遍的,因此,用生宣进行皱染是很需要功力的,许多院校培训机构动辄就让学员用生宣,这无疑是赶鸭子上架。本人经过多年摸索,实践证明山水画用熟宣同样可以作出精美的写意画包括大写意画,熟宣最大的优点是可改可救,即便个别地方画得不如意,可及时更改,所以作出的作品败笔很少,废品也少,较完美,特适合初学者学用,且熟宣布局很复杂的画面照样可画出好画,熟宣可采用分染法,也可采用积墨法渲染,运用比较灵活,渲染出的效果比生宣更具蒙笼美,尤其表现云雾和景物的阴阳向背有独特的优势,所以用熟宣画写意山水尤其是大写意山水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实很多名家的写意山水都是用熟宣画的。用熟宣画写意应注意三点,一是勾画多用浓墨,再用淡墨破浓墨,显出山石轮廓,二是画山石笔上水份不宜多,用侧锋抹出飞白来。三是渲染时待画面干透后,将纸喷湿凉半干后进行。

熟宣作画最大的缺点是画面生硬毛糙,所以,染法和生宣有所不同,生宣通常采取先染后画的步骤,而熟宣通常采取先画后染的步驟,而且要多染几遍,所谓三矾九染,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毛糙感,使画面更柔美。用熟宣画写意,很容易画出飞白来,这是国画的一项重要技巧,加之渲染比较好作,画出的云雾效果往往优于生宣,所以,用熟宣作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同样优美。问题的关健在于,应熟知这两种纸各自的特性,并根据不同的特性采取不同的画法,如果一个画家只熟悉一种画法,不能变通,那也就爱莫能助了。

以下是熟宣大写意山水范例

以下是生宣大写意范例

国画的肌理方法

一.揉纸法

将纸揉皱后,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后衬浓墨或浓色;也可根据需要衬淡墨色。

1.全纸揉皱

2.局部揉

熟宣纸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后,根据需要,揉局部成规则或不规则纹路,展平后处理。

3.先画后揉

画时不必过于具体。正面画反面画均可,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4.折纸

折成细密的或横或竖的纹路。

5.扎纸

将纸中间提起,握紧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后,可呈放射状。

6.压纸

将画纸折成或横或竖,喷湿后,滚压,再展平着墨色,可呈更细碎纹理。

二.扎染法

1.画前扎染

扎后浸墨色,或者用笔涂墨色。

2.画后扎染

3.干后展开

4.趁湿展开

三.拼贴挖补法

生宣纸:用干净水将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湿撕去,理顺毛边后,用另笔蘸白净的浆糊刷上边口,再将同样型号的宣纸粘贴,水洇,撕去多余部分即可。

熟宣纸:剪去多余部分后,洇湿边口,轻撕薄边,粘纸。

也可在补贴后,边缘处略加几点浆糊,使之大体固定,而后补笔或渲染进行调整,使之神完气足,完成后装裱即可。

1.把一幅画切割、分解,然后换位或原位(如将一个圆变换角度或反过来贴上)重新组合。

2.或把别的画面某一部分拼在此画面上,构成新的关系。如用金箔直接贴在画面等。

3.穿插拼贴法(如画芦苇和芦苇后的渔舟)。

四.纸板遮挡法

1.纸筋法

在画纸上加上纸筋,用水粘贴,画后撕掉,可表现山石的纹理与质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纸筋。

2.刻版遮挡法

刻出大雁、白鹭等形象,再拓印。其它杂物:麻批子、松针等。

3.纸版漏印

此法与遮挡法相反,先在较硬的纸上剪刻出空洞形象,用它来刷印或拓印。

五.反衬法

1.在背面勾皴

2.正面勾皴,背后着色

3.正面作画主体,托纸上画背景

六.拓印法

可作拓印的材料有:玻璃、木板、胶合板、塑料板、布料、纸张、石板、铁板等。在玻璃上拓印,可在下面衬一张白纸,以显示墨色之形迹与深浅变化。

. 硬板拓印

1.单墨色直接拓印

2.多墨色直接拓印

3.局部拓印

4.反复拓印

5.连续拓印

在已经拓印过的材料上,尚留少许墨色,可趁其未干时继续拓印,可得干裂秋风而又迷离朦胧之趣。

6.干画纸拓印

7.湿画纸拓印

8.加油拓印

9.刷水点墨拓印(滃拓法)

.水拓印

10.一次拓印而成

11.多次拓印而成

12.水中花纹处理后拓印,拓印后也可以提起较长时间,或在局部加点水墨,任其自然流淌。

13.先胶矾再水拓

14.水中加油拓

要用挥发油:松节油、汽油等。

16.在已有墨色的水面淋油后拓印

17.再水中淋油后拓印,再着墨色。

.实物拓印

18巧借实物纹理,拓后再渲染。可选择的实物有:树叶、绳子、麻批子、松针、席子、蝇拍、木板花纹等

19.对印

20.反面拓印

在画纸的反面拓印,再冲墨处理。

21.拓团蘸色印

将纸团、蔗滓、麻绳、麻袋布、粗纹布料、木板纹、丝瓜瓤等肌理材料做成拓团,蘸了墨色直接拓印到画纸上。

七.滚印法

1.软垫滚印法

2.硬垫滚印法

3.加绳滚印法

4.滚版拓印法

5.皱纸滚印法

6.生宣喷水滚印法

7.熟宣散扔细线下衬硬板滚印法

8.滚子上不均匀涂墨色滚印法

9.多种手法重复多遍滚印法

10.在无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有墨滚滚印法

11.在有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无墨滚滚印法

八.渗透法

1.两张纸叠在一起作画,下面一张成自然纹理。

2.一张纸折叠后在一面作画,原理同上,展开后作为同一张画再作处理。

3.在不透水的板面上作画,下面一张会渍出奇异纹理。

九.平涂法

1.淡墨色平涂

2.淡墨色平涂叠加笔触

十.积墨法

1.干积墨法

2.湿积墨法

3.干湿积墨法

4.积墨加皴擦法

十一.破墨法

1.浓破淡

2.淡破浓

3.墨破色

4.色破墨

十二.冲墨法

熟宣常用,生宣也可。生宣冲墨需要用大笔戳洗、吸干。垫不吸水的垫子叫“流墨冲”,垫吸水的垫子叫“吸墨冲”。冲墨之前,要准备热风机。此法可与撒盐法、皱纸法、局部变性等方法合用。

1.水冲墨

墨水中加树胶水,画出大意后,趁未干时放地下用大量清水冲墨,使原墨尽量渗化,效果理想时,用热风机固定。如果需要冲洗的部位较多,可以分作多次冲洗。比如,先冲洗枝干,再冲洗树叶等等。

2.墨冲水

先用水画或喷淋,再用浓淡墨淋或冲之。此法类似“破墨法”,参见该条。

3.待机冲墨

待墨色稍干时冲之,墨的边缘先干,有朦胧之效。

4.纸上先刷一遍肥皂水,再作处理。

5.冲墨后,将画挂起,用喷壶喷水,令墨块流动,用热风机固定。

6.含胶墨点,趁湿在墨点中心滴入清水

十三.撞水法

又称点水法、注水法,多用于熟宣或矾绢。所撞材料可有:清水、粉水、淡墨水等。可以等待自然干,也可以用棉纸等材料将多余水分吸干。

1.撞墨

2.撞色

十四.让水法

1.用水画物象,再用较干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处吸墨,并自然渗化,再加点画。

2.墨让水,用水画物象,用较湿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部分墨让开,无水部分墨晕化,烘托月亮常用此法。

十五.弹色法

淋色法与此相类。

1.用笔管蘸墨色,弹至画纸上。

2.用牙刷蘸墨色,弹至画纸上。

十六.喷染法

可以局部遮挡,再喷染。

1.喷墨色

2.喷水

3.喷绘

局部遮挡,用来画月亮常用此法。有人用来画墙壁,表现水泥纹路,辅之以实物拓印法(如牵牛花叶等),可得真实立体层次效果。

十七.晕结腐蚀法

一盆水约一两洗衣粉。

1.用适当浓度的洗衣粉刷一遍,干后用墨色画出物象,稍停用水洒点于墨上,即出现斑点;再用水喷,将纸竖起,在一个方向斑点晕化,就会出现冰凌、冰雪等效果。最后用热风机固定即可。

2.先画物象,再淋、点、喷、冲洗衣粉溶液,提起画作,倾斜导引。

3.洗衣粉泡落墨法

把洗衣粉在容器中加水搅拌,使之成为稠密泡沫状,捧到画纸上(生熟均可),然后滴上墨色,待其自然阴干,即可出现网状泡沫肌理效果。

4.画纸放在画毡上无干扰泡落墨法

5.画纸放在玻璃等硬板上泡落墨法

十八.吸收沉淀法

1.直接撒盐法

小颗粒加精盐为好。

2.水墨色彩加入碱类(肥皂水、洗衣粉、洗涤剂等)调匀,敷色后半干时撒盐。

3.与撒盐法相同,但所用材料不同。可以选用的材料有:木屑、沙粒、水泥粉、面包屑等等。用在熟宣中较好。

十九.浆纸法

1.豆浆法

取生豆浆备用。根据对渗化程度兑入清水,水的比例越小,则越接近熟纸。把要处理的生宣、皮纸、高丽纸等铺在画毡上,或淋洒、或喷点,或涂刷,挂起阴干后即可使用。

2.牛奶法

3.生蛋清水法

用豆浆水均匀地刷到生宣或皮纸上,可单张刷制,也可以把待刷的纸铺到已刷的纸上刷制,一摞可刷十余张,一起搭在木杆上,干后揭开使用。

将生宣纸挂在无烟尘污染处,在空气作用下,质地变紧也颇好用。

二十.胶矾法

1.胶矾作画,干后点画渲染。

2.胶矾作画,趁湿点画渲染。

3.局部变性,在生宣上完成工笔效果。

4.进行中使用胶矾

在生宣上淋上矾水,干后画墨竹;干后,再以饱和矾水点画竹上积雪;干后,在画纸背面喷点或烘染水墨。

黄明胶一钱,捣碎;白矾五分,研成细末;白芨五分,切成小片;分别用少量温水泡三天左右。然后,在黄明胶和白芨中兑入适量开水,促使其完全溶化,与矾水合成混合液约一市斤左右,冷却后即可刷用。一斤混合液可刷制四尺生宣十余张。

二十一.蜡染法

1.干蜡染

用来画纹理。

2.液蜡染

涂在画纸上,干后掰裂揉碎,再涂画墨色。

3.在熟宣上表现水墨淋漓效果,不宜用胶矾,就可以选择使用蜡染。

二十二.加油法

1.熟宣用

在墨色中加入少许松节油画出物象。

2.生宣用

先用松节油画出物象,再用墨色罩染。

二十三.做旧法

1.红茶水反复渲染

2.淡墨加少许赭石藤黄,使做旧呈黄灰色。

3.淡墨加少许花青,使做旧呈蓝灰色。

4.熟宣可以正面刷,也可以反面刷(后者较佳)。

5.生宣可以托好后再从背面刷,直至满意为止。

6.橡皮擦后再上色

7.砂纸擦后再上色

垫板:玻璃、木板、水泥墙、直线硬板等。

8.烟头烧或者落灰烧

烧后的空洞要在托后补色

从十六个比喻看用笔

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

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改良成功了流传至今的毛笔,还撰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论述毛笔的著作《笔经》。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用笔方法———笔法了。

由于“笔法”在书“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两千多年来,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用笔方法。这些书家,越研究越觉得“笔法”实在是“奥妙无穷”,有时难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述清楚,于是,便创造了一种“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来类比如何用笔,以便使自己和后学者领会并掌握笔法的要领。

翻阅历代书法典籍,选出以下9位书法家主要的16个用笔“比喻”,大体按时间顺序列出来和同道共勉。

1.用笔如“鹰望鹏逝”。

李斯不仅是小篆的“鼻祖”,也是用“比喻”阐述笔法的第一人。“鹰望鹏逝”这个比喻就是他说的(也有学者认为是蒙恬的话)。原话是:“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意思是:作书用笔要像苍鹰、鹏鸟捕食那样,先在空中飞翔、回旋、观望,看到“目标”之后疾速下飞贴近捕捉。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书者在笔头着纸之前,要先在空中摇曳取势,作落笔的“精神准备”,看准———弄清笔性、纸性、墨性、字体、字意;考虑好布局、风格之后,迅速下笔,方可捕捉到“目标”———预想的书写效果。清代书法家朱和羹说:“能如秋鹰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鹰望鹏逝”法,也被称作“摇笔”。

2.用笔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

这两个比喻是李斯同一次说的,故而放在一起阐述。总的意思是用笔不要做作,要自然舒畅。要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展活泼地游动;要像景山———大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样,飘然、悠闲、自在。意在强调从大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笔的规律来。

3.用笔“犹若登阵”。

汉丞相萧何是中国书法史上把兵法引入书法的第一人。他在《论书势》中说:“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把书法的笔势、笔法比作登阵作战。意思是:登阵要随机应变,用笔要善于变通———在于用腕;登阵要调兵遣将,用笔要安排好点画;作战贵在神出鬼没,用笔要有起有伏;作战要能展开和集结,用笔、结体要善于处理好擒纵、提按、曲直、粗细、断连、起止、正攲、舒敛、向背、方圆等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4.“笔是将军”。书圣王羲之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对毛笔的神奇作用有独到见解。他在《书论》中说:“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书圣为何把笔比作指挥作战的将军?是因为二者有共同之处。将军一个命令,关系到战争胜败、土之得失、人之生死。作书,笔一落纸,墨便成形,字的生命(骨肉气血神),不可改变。因此,书者下笔,要像将军发布作战命令一样,审时度势,谨慎从事,不可操之过急。王右军还曾经把笔比作大刀、长矛,对于“字”的生命,有生杀予夺的作用,用起笔来一定要慎之又慎。

5.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

这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褚遂良在《论书》中的原话。“锥画沙”、“印印泥”是两个展现笔意的著名术语,是从事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锥画沙”,意思是说长矛一类武器(或工具)的锥锋画入平沙地里,沙形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在纸上用笔,要像“锥画沙”一样,笔锋行在线条的中间,不显起笔、止笔的痕迹。而墨迹则浮在线条两边,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劲险、立体,富有质感、力感、涩感的效果。“印印泥”,是说用笔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样,深入有力、清晰可见,以造成布置均正、形体端严、黑白分明、圆静有力、刚柔相济的效果。两个比喻,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了中锋用笔、注意藏锋之后所达到的“用笔之妙”。若能深解其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中锋用笔“诀窍”,才算领悟到了。

6.用笔如“孤篷自振,惊沙坐飞”。唐代书法家张旭在谈到用笔时说:“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孤篷自振”,是说用笔要像一种孤单的飞篷草浑身摇动一样,触动奋起、翻转奔逐。“惊沙坐飞”,是说用笔要像受到震动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飞起来一样,奔放纵逸、豪情激荡。张旭绰号“张颠”,精晓楷法,草书最为知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两种自然现象,领悟到了书法(草书)的用笔,从而使自己的笔势有了新奇的变化,达到了期望的“振飞”境界。

7.用笔如“屋漏痕”。“屋漏痕”,是“颜体”书法的创造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向他求教的僧人怀素对话时说的。原话全文是:“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这里,有“醉素”之称的怀素,在谈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夏云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应该说对用笔已经是很有研究很有体会了。然颜真卿却不以为然,一言以敝之曰“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肃然起敬,握手喜呼“得之矣!”可见“屋漏痕”的比喻更为形象、贴切、准确、经典。“屋漏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唐代以后,书家对此多有解释,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是指中锋或藏锋用笔,“言不露圭角”。今人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解释得比较明白,说“屋漏痕”是:“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从沈尹默先生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这个“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涩势的、有质感的、总体垂直的。若用笔蘸墨书写,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进入到了笔法的最高境界。“屋漏痕”,是对用笔要求和艺术效果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形象化比喻,是有志于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怀素的“四个比喻”也是可供借鉴的,其中的“坼壁之路”,指墙壁自然开裂处具有天然清峭、没有人为布置之巧的“裂纹”,用笔若能如此,点画一定会浑然天成。这一比喻也常为后人引用。

8.用笔如“长年荡桨”。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此处“长”字念“涨”音。“长年”,是长江三峡人对船头把篙船工的称呼。“长年荡桨”意为船工荡桨。黄庭坚是1101年56岁时乘船路过三峡的,所以说是“晚入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庭坚多年为“用笔不到”、“笔意痴钝”的事所苦恼,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此,用笔开始如船工般悠然“荡漾”,一扫“痴钝”的笔意。后人评价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飘动荡漾,大概是得长年荡桨之助吧”。黄庭坚活到61岁,一生对用笔都非常重视,曾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朝思暮想“顿悟”的结果。

9.用笔如“折钗股”。

南宋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钗,妇女发髻上的一种首饰,多为韧性很好的金银材料打造,一般由两股合成。“折钗股”,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意思是用笔到线条转折之处,笔毫要平铺,锋要正,要圆而不扭曲、不偏斜,以便使转折处的线条像折弯的“钗股”一样,表层圆畅、均称,内部劲健、含力,显出一种宽闲圆美之态。后代书家对这一比喻也多有解释,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折钗股者,如钗股之折,谓转角圆劲力均。”

以上李斯、萧何、王羲之、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黄庭坚、姜夔等9人的16个比喻,涉及到用笔的重要性、观念、姿势、动作、技巧、效果等各个方面,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的重要传统之一,也是历代书家传授的用笔“真经”(对这些比喻的可行性也有不同认识)。踏入“书道”的人,不可不知以上比喻。但“比喻”毕竟是比喻,它只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接近”,并不是事物本身,习书者在实践中只可参照,不可拘泥。因为说到底,“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上述9人都是书法大家,每人对笔法的感受———比喻也不一样嘛。

为便于记忆,笔者将16个比喻连句为“用笔口诀”:

笔是将军,犹若登阵。鹰望鹏逝,游鱼得水,景山兴云。长年荡桨,惊沙坐飞,孤篷自振。夏云奇峰,坼壁之路,惊蛇入草,飞鸟出林。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悟得其中奥妙,用笔定能通神。需要指出的是,翻阅典籍,发现宋代之后———即元、明、清的书家,在探讨用笔方法的“比喻”上,基本上是重复、注释、延续唐宋之前的说法,很少有独到见解的新比喻。故笔者也只选到宋代之前。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宋代之前,关于如何用笔,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了。因此,欲学书者在学习和把握用笔方法时,应多看宋代之前的书法理论著作和经典墨宝。

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

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改良成功了流传至今的毛笔,还撰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论述毛笔的著作《笔经》。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用笔方法———笔法了。

由于“笔法”在书“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两千多年来,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用笔方法。这些书家,越研究越觉得“笔法”实在是“奥妙无穷”,有时难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述清楚,于是,便创造了一种“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来类比如何用笔,以便使自己和后学者领会并掌握笔法的要领。

翻阅历代书法典籍,选出以下9位书法家主要的16个用笔“比喻”,大体按时间顺序列出来和同道共勉。

1.用笔如“鹰望鹏逝”。

李斯不仅是小篆的“鼻祖”,也是用“比喻”阐述笔法的第一人。“鹰望鹏逝”这个比喻就是他说的(也有学者认为是蒙恬的话)。原话是:“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意思是:作书用笔要像苍鹰、鹏鸟捕食那样,先在空中飞翔、回旋、观望,看到“目标”之后疾速下飞贴近捕捉。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书者在笔头着纸之前,要先在空中摇曳取势,作落笔的“精神准备”,看准———弄清笔性、纸性、墨性、字体、字意;考虑好布局、风格之后,迅速下笔,方可捕捉到“目标”———预想的书写效果。清代书法家朱和羹说:“能如秋鹰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鹰望鹏逝”法,也被称作“摇笔”。

2.用笔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

这两个比喻是李斯同一次说的,故而放在一起阐述。总的意思是用笔不要做作,要自然舒畅。要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展活泼地游动;要像景山———大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样,飘然、悠闲、自在。意在强调从大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笔的规律来。

3.用笔“犹若登阵”。

汉丞相萧何是中国书法史上把兵法引入书法的第一人。他在《论书势》中说:“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把书法的笔势、笔法比作登阵作战。意思是:登阵要随机应变,用笔要善于变通———在于用腕;登阵要调兵遣将,用笔要安排好点画;作战贵在神出鬼没,用笔要有起有伏;作战要能展开和集结,用笔、结体要善于处理好擒纵、提按、曲直、粗细、断连、起止、正攲、舒敛、向背、方圆等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4.“笔是将军”。书圣王羲之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对毛笔的神奇作用有独到见解。他在《书论》中说:“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书圣为何把笔比作指挥作战的将军?是因为二者有共同之处。将军一个命令,关系到战争胜败、土之得失、人之生死。作书,笔一落纸,墨便成形,字的生命(骨肉气血神),不可改变。因此,书者下笔,要像将军发布作战命令一样,审时度势,谨慎从事,不可操之过急。王右军还曾经把笔比作大刀、长矛,对于“字”的生命,有生杀予夺的作用,用起笔来一定要慎之又慎。

5.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

这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褚遂良在《论书》中的原话。“锥画沙”、“印印泥”是两个展现笔意的著名术语,是从事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锥画沙”,意思是说长矛一类武器(或工具)的锥锋画入平沙地里,沙形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在纸上用笔,要像“锥画沙”一样,笔锋行在线条的中间,不显起笔、止笔的痕迹。而墨迹则浮在线条两边,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劲险、立体,富有质感、力感、涩感的效果。“印印泥”,是说用笔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样,深入有力、清晰可见,以造成布置均正、形体端严、黑白分明、圆静有力、刚柔相济的效果。两个比喻,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了中锋用笔、注意藏锋之后所达到的“用笔之妙”。若能深解其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中锋用笔“诀窍”,才算领悟到了。

6.用笔如“孤篷自振,惊沙坐飞”。唐代书法家张旭在谈到用笔时说:“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孤篷自振”,是说用笔要像一种孤单的飞篷草浑身摇动一样,触动奋起、翻转奔逐。“惊沙坐飞”,是说用笔要像受到震动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飞起来一样,奔放纵逸、豪情激荡。张旭绰号“张颠”,精晓楷法,草书最为知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两种自然现象,领悟到了书法(草书)的用笔,从而使自己的笔势有了新奇的变化,达到了期望的“振飞”境界。

7.用笔如“屋漏痕”。“屋漏痕”,是“颜体”书法的创造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向他求教的僧人怀素对话时说的。原话全文是:“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这里,有“醉素”之称的怀素,在谈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夏云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应该说对用笔已经是很有研究很有体会了。然颜真卿却不以为然,一言以敝之曰“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肃然起敬,握手喜呼“得之矣!”可见“屋漏痕”的比喻更为形象、贴切、准确、经典。“屋漏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唐代以后,书家对此多有解释,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是指中锋或藏锋用笔,“言不露圭角”。今人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解释得比较明白,说“屋漏痕”是:“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从沈尹默先生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这个“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涩势的、有质感的、总体垂直的。若用笔蘸墨书写,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进入到了笔法的最高境界。“屋漏痕”,是对用笔要求和艺术效果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形象化比喻,是有志于书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怀素的“四个比喻”也是可供借鉴的,其中的“坼壁之路”,指墙壁自然开裂处具有天然清峭、没有人为布置之巧的“裂纹”,用笔若能如此,点画一定会浑然天成。这一比喻也常为后人引用。

8.用笔如“长年荡桨”。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此处“长”字念“涨”音。“长年”,是长江三峡人对船头把篙船工的称呼。“长年荡桨”意为船工荡桨。黄庭坚是1101年56岁时乘船路过三峡的,所以说是“晚入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庭坚多年为“用笔不到”、“笔意痴钝”的事所苦恼,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此,用笔开始如船工般悠然“荡漾”,一扫“痴钝”的笔意。后人评价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飘动荡漾,大概是得长年荡桨之助吧”。黄庭坚活到61岁,一生对用笔都非常重视,曾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朝思暮想“顿悟”的结果。

9.用笔如“折钗股”。

南宋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钗,妇女发髻上的一种首饰,多为韧性很好的金银材料打造,一般由两股合成。“折钗股”,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意思是用笔到线条转折之处,笔毫要平铺,锋要正,要圆而不扭曲、不偏斜,以便使转折处的线条像折弯的“钗股”一样,表层圆畅、均称,内部劲健、含力,显出一种宽闲圆美之态。后代书家对这一比喻也多有解释,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折钗股者,如钗股之折,谓转角圆劲力均。”

本文转载自网络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

  • 【大愚书论】书画中的墨法

    在书画的创作中,除了笔法之外,墨法同样也很重要,墨法的核心在于用笔,墨中见笔,笔中见墨,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都是表达作者内在的人文精神,因此可以说墨法是笔法与墨色结合的具体表现方法,墨色不仅使笔法 ...

  • 下面这幅草书习作大家昨天已经看到过,其实...

    下面这幅草书习作大家昨天已经看到过,其实这幅是第一稿,基本上算是拿起笔就刷的那种,并没有提前作什么章法安排.写完后感觉有的地方用笔不满意,又重新写了两稿,但整体感觉并不如第一稿,所以,刻意可能不如随意 ...

  • 氤氲变化,五色备具,大愚《十方空间》中的墨法

    在中国画中墨法非常重要,其核心在于用笔,要做到墨中见笔,笔中见墨,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墨色不仅使笔法得以充分展现,其本身也能给书画带来更为丰富的变化和质感. 最初人们一般将墨色分为焦.浓.淡.干. ...

  • 背熟国画口诀、十天画好中国画

    画前需定形, 先从树起跟! 勾出树枝干, 稍点树梢墨! 颜色要细调, 红绿要纯清! 染在树梢顶, 树头浓墨分! 松要摆大气, 枝干壮山魂! 近松叶要明, 远松稍点清! 叶用深绿染, 干要株黄清! 杂树 ...

  • 画梅兰竹菊必知口诀及如何选笔!

    梅兰竹菊作为主角出现在国画中,应该是始于宋代,并且以竹为先. 此前,虽然梅兰竹菊也多有入画,但都是作为背景起到衬托作用而已.到了北宋,就不断有文人骚客提到竹子的君子之风了,特别是苏轼留下的这段传唱千古 ...

  • 画梅兰竹菊必知口诀及如何选笔

    梅兰竹菊作为主角出现在国画中,应该是始于宋代,并且以竹为先. 此前,虽然梅兰竹菊也多有入画,但都是作为背景起到衬托作用而已.到了北宋,就不断有文人骚客提到竹子的君子之风了,特别是苏轼留下的这段传唱千古 ...

  • 文化怪字:biáng字,共56画,10句口诀搞懂它,你认识吗?

    导语:看到图片中的这个汉字,你是否记得在哪里见过?没错,它就是一种面条的专用汉字-(biángbiáng面),它更是陕西关中方言汉字.有人说它是个生僻字,但在我看来这个字堪称陕西的文化汉字,也有人夸张 ...

  • 古人画山水的秘传口诀,原来可以很简单

    画 山 水 口 诀 山为勾皴点,树为彩墨染.画前需定形,先从树起跟.勾出树枝干,稍点树梢墨.颜色要细调,红绿要纯清.染在树梢顶,树头浓墨分.松要摆大气,枝干壮山魂.近松叶要明,远松稍点清.叶用深绿染, ...

  • 多图理清:“文人画”与中国画、国画

    提到中国的画,有着上下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起初从猿人的呜呀发声进化到用文字的沟通,这最初的"文字"其实我理解就是"画",从简单画出的符号到形象的符号和图, ...

  • 古人画山水, 秘传口诀,原来可以很简单

    画 山 水 口 诀 山为勾皴点,树为彩墨染.画前需定形,先从树起跟.勾出树枝干,稍点树梢墨.颜色要细调,红绿要纯清.染在树梢顶,树头浓墨分.松要摆大气,枝干壮山魂.近松叶要明,远松稍点清.叶用深绿染, ...

  • 画人物的技巧口诀?

    画人物口诀 1.画将无脖项,少女应修肩,佛容宜秀丽,神佛须伟壮:仙贤意思淡,美人要修长,文人如颗钉,武夫势如弓. 2.若要人脸笑,眼角下弯嘴上翘:若要人带愁,嘴角下弯眉紧皱. 3.心神畅然手拈须,气怒 ...

  • 古人画山水,秘传口诀,原来可以很简单

    最美国画 3天前 石涛 松荫研读图 画 山 水 口 诀 山为勾皴点,树为彩墨染.画前需定形,先从树起跟.勾出树枝干,稍点树梢墨.颜色要细调,红绿要纯清.染在树梢顶,树头浓墨分.松要摆大气,枝干壮山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