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尖山下,大坪人家】----记忆中的牛仔岭

【双尖山下,大坪人家】

----记忆中的牛仔岭

黄 武 疆

(一)牛仔岭,见证宗族繁衍历史

牛仔岭,名不经传,方志、族谱似乎都没有载入此地名,就连乡镇地图里都没有标注。但在大坪人、小坪人的心目中,“牛仔岭”却是一个非常亲切的名字,千百年来,她承载着两地姻亲往来的记忆,见证着黄、卢两姓宗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史。

牛仔岭西麓是大坪,黄姓聚居地,人口三万多;东麓是小坪,卢姓聚居地,人口近两万。黄姓与卢姓均是中原士族南迁,经汀州辗转进入漳州南胜县清宁里五图(今大坪、小坪)开基创乡。

自明朝初年,黄卢两姓就开始通婚。数百年的时间推移,黄姓成为大坪主姓,卢姓则成为小坪的主姓。由于世世代代联姻,使黄卢两姓血脉紧密相连,成为至亲的一家人。

    《平和大坪黄氏族谱》记载: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战乱频仍,黄峭公第九子化公后裔潭公乃宦裔望族,为逃避祸乱,即挈眷前来荒僻之奥杳浮山中村,筑应日楼而居,妣梁氏、吴氏共生五子,预防不测,五子疏散,长子念一郎公移居潮州大埔恋州都;次子念二郎公(又名国章)守祖居奥杳;三子念三郎公移居潮州海阳;四子念四郎公移居上杭官田,后移辛留汤田,支分平和大坪;五子念五郎公(即桂稀公)移南靖上坂寮。

大坪始祖质斋公名永昌,乃奥杳开基祖潭公第四子念四郎公长子,妣景氏,有弟曰:永盛、永华、永长、永荣等兄弟五人。永昌公视杭地瘠俗薄,非久居之所,立志别创基业,乃卜择平和大坪,越明洪武壬申,乃子翁挈眷前来定居,(即平田公)妣周氏,生子三,长兴隆,次兴广,三兴厚。

二世祖平田公,名翁讳崇基,弘扬家训,孝悌从心,故祖籍上杭弟侄后裔先后前来大坪建家立业的有永荣公遣裔,奉公系永盛公遣裔玉益公系(即径仔房)又有从厦门嘉禾里寻回归宗的避地公系(即后坑房)。

明成化三年(1467年),黄质斋后裔黄保生从大坪迁至秀峰乡坪洄社开基,至今繁衍二十二代,人口数千。

清嘉庆元年(1796年),黄质斋后裔从大坪迁至九峰南门洋,至今繁衍八代。人口上千。

自明末至清中期,又有大坪黄氏到广东潮州、广州、佛山,广西柳州、桂林、河池、来宾,以及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等地区开基立族,人口达十多万。

今天,大坪黄氏分布大坪片区的西安、村东、建设、古隆、坑内、墩里、钟腾、黄庄、高山等以及霞寨镇区、官峰村,在籍人口三万多人。

        小坪卢氏有两个支系,都从汀州迁入,时间皆在元朝。

  1、卢养斋支系

始祖养斋(逊华),于元末由汀州上杭县(永定县西坪)迁来漳州府南胜县清宁里洞汀(今长汀村)社开基,传衍长汀、团结、小坪墟、三合、彭林、高寨,以及坂仔、山格、小溪、南胜、坂仔、南靖等地。

  2、卢旻达支系

始祖旻达,于元朝泰定年间由汀州上杭县枋林下(永定县)迁来漳州府南胜县清宁里后塘寨社开基,传衍后塘诸社、红楼、高寨,又繁衍小溪枫埔村诸社。

以上两个支系的卢氏分布在彭林、三合、后塘、红楼、团结、长汀、高寨 等行政村,现人口近两万人。

明末至清朝中期,小坪卢氏又分支漳州、南靖、江西(宜春)、台湾、广东、广西以及南洋等地,人口达数万。

牛仔岭地形图(一)

牛仔岭地形图(二)

(二)牛仔岭,留下先人往来足迹

数百年来,牛仔岭是大坪、小坪两地乡亲“走亲戚”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坪人北去漳州府城、小坪人西去平和县城(九峰)的重要通道。笔者儿时曾一蹦一跳踩着光滑的石台阶翻过牛仔岭到外婆家。那时,常常在想,这些油光发亮的石板到底是哪位仙人磨出来的,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这是几十代“先人”用脚磨出来的。

牛仔岭的岭头上有座土地公庙,每逢经过此处,人们都会进庙虔诚地拜拜,保佑一路平安。那时常会看到有人采一些诸如“锥栗”“桃金娘”等野果供奉土地公。行路者若遇上半路来雨,土地公庙是个躲雨的好地方。

土地公庙东侧有座七十年代建的石拱渡槽,上面写着方方正正的宋体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主席语录)。站石拱桥下,大坪、小坪尽收眼底,远处土围楼的屋顶上炊烟正袅袅升起,我想外婆一定知道我们来了,正准备午餐呢!

以前,每逢大年正月初二,牛仔岭是最繁忙的山路。一大早,女婿、女儿携家带口浩浩荡荡到岳父家,或是长大的外甥们结伍成群去给外公、外婆拜年,牛仔岭一路上人来人往,黄氏、卢家,彭林、村东,西安、长汀......或是同学,或是熟人、或是亲戚,好不热闹。

十多年来,由于乡亲们有了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大坪、小坪之间的探亲访友多选择兜一圈往霞寨方向的大路走。从安抚寨经牛仔岭到后塘村沿线种上密密麻麻的蜜柚树,原来那些磨光的石板路被水泥路替代,在水果收成季节,这条山路变得十分繁忙一阵子,不过已没有了当年的味道。

牛仔岭土地公庙与石拱渡槽(网络图片,感谢拍摄者)

牛仔岭石拱渡槽(网络图片,感谢拍摄者)

牛仔岭看后塘村(网络图片,感谢拍摄者)

(三)牛仔岭,地名彰显人文性格

牛仔岭,另一名字叫“驴仔岭”,关于此地名的来历,已经很少人知道了,也许是此山的外形像“牛”或像“驴”而得名?或是大坪为“牛形地”,小坪是“驴形地”而命其名?其实这里还有一些说法。

据传当年黄卢两姓联姻,结为亲家,但两地风俗不太相同,在结婚礼数上有些差异,大家又各自抒己见,相持不下,双方闹得有些不愉快。不知何时,卢家冒出一句:“大坪黄牛,牛脾气”,黄家当仁不让,也回应一句:“小坪卢驴(盧驢),驴性子”,这样一来大家你一句“牛脾气”我一句“驴性子”就争起来了,搞得大家不欢而散,甚至将大坪、小坪之间的山岭各自以戏称对方的名字。小坪卢家称:“去大坪,过牛仔岭”,大坪黄家称:“去小坪,过驴仔岭”。

事后不久,大坪黄家觉得两家因礼数上有些差别而闹矛盾实属不该,毕竟还要与卢家做亲戚,加上两地宗族世代联姻亲上亲,何况黄卢两姓自古就是诗礼传家、忠厚门第,不应计较前嫌。于是,黄家主动登门卢家致歉,卢家故意问黄家说:“你们经过哪个岭来的?”,黄家说:“过牛仔岭啊”,卢家转愠为笑:“不,不,是过驴仔岭来的”。就这样,黄卢两家握手言欢,和和气气成就一桩美事。

自此,大坪人、小坪人都将此山岭称为“牛仔岭”,大坪人也毫不顾忌,并认为:“敢过牛仔岭,就是牛”!小坪人则认为:“因为你牛,我才与你做亲戚”!

这样的一个地名,往往能够彰显地方的人文性格。

站在大坪墟看牛仔岭

安抚寨通往牛仔岭的小路

牛仔岭小路看大坪一角

彭林村看牛仔岭,远处为大坪双尖山

笔者尝试用平和方言(河洛话)写一首《牛仔岭之歌》,表达大坪、小坪之间宗族联姻渊源。

牛仔岭之歌

牛仔岭

无偌崎

大坪,小坪

联姻做亲情

来,来,来

赶紧行

找咱外嬤、阿舅和表兄

牛仔岭

无偌崎

古早,现在

讲话拢共声

来,来,来

赶紧行

路过安抚、后塘到长汀

……

 国际音标注音:

牛仔岭

gû-á-niá

无偌崎

bô-guā-kiā

大坪,小坪

Tuā-pênn,sió-pênn

联姻做亲情

liân-in-tsò-tshin-tsiânn

来,来,来

lâi,âi,lâi

赶紧行

kuánn-kín-kiânn

找咱外嬤、阿舅和表兄

tsāu-lán-guē-má,a-kū-kah-piáu-hiann

牛仔岭

gû-á-niá

无偌崎

bô-guā-kiā

古早,现在

kóo-tsá,hiān-tsāi

讲话拢共声

liân-in-tsò-tshin-tsiânn

来,来,来

lâi,âi,lâi

赶紧行

kuánn-kín-kiânn

路过安抚、后塘到长汀

lōo-kuè-an-hú,āu-tn̂g-kàu-tn̂g-thiann

作者简介

黄武疆  从事文创策划、品牌设计、旅游规划、书画创作多年

文博旅游规划工作者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

中华乡土人文探索者

长按关注“平和乡情”

(0)

相关推荐

  • 大坪箐,我的乡愁

    大坪箐采风 (一) 清溪携我上山梁,好景迷人数故乡. 且喜牛群不忍去,黄昏还在啃夕阳. (二) 飞鸟衔来几暮晖,空山深处不思归. 溪声撑得行囊鼓,虫语也装一袋回. 回小尖山老家 秋枝不减去年青,满径幽 ...

  • 【分享】三尖山随走

    从昆明出发经过白邑前往三尖山,车可以直接到山顶,路况很好,只是弯道太多把人彻底绕晕.到达绿草茵茵的教场坝开始徒步上山. 过梅子箐突降大雨,心里还想着,这回鞋子算是保不住了,肯定湿透,结果下车雨就停了, ...

  • 大尖山的他们

    看 他们脱下旧军装,穿上崭新的警服 伸出双手去拥抱背后的大尖山 一道彩虹般的瀑布飞流直下 他们静静的站在山脚下 聆听时光无情的流淌 此间的他们 都是苍老的少年 有人曾在海岛苦苦忍受台风的煎熬 听着高脚 ...

  • “双尖山下,大坪人家”----平和清溪楼

    "双尖山下,大坪人家"----平和清溪楼 黄武疆 在群山绵亘的闽粤边界地区,大坪可谓这片山中难得的一块大平地.北面高耸雄伟的双尖山成为大坪周边群山的祖山,既挡住了北方寒流入侵,又增 ...

  • “双尖山下,大坪人家”----王厝雄山楼

    "双尖山下,大坪人家" ----王厝雄山楼 黄武疆 一.王黄共处,和睦数百载 黄姓是大坪的最主要姓氏,占总人口的90%以上.但自古以来也有一些姓氏分布在大坪几个村社,如:西安村王厝 ...

  • “双尖山下,大坪人家”---大坪墟的三生三世

    "双尖山下,大坪人家" ---大坪墟的三生三世 黄武疆 市场是人类物品交易的场所,华北人称作"集市",到"集市"交易物品称为"赶集 ...

  • 河南人难以忘记的美食:辣椒糊涂锅饼,跟着大厨还原记忆中的味道

    河南人难以忘记的美食:辣椒糊涂锅饼,跟着大厨还原记忆中的味道

  • 大城根脉:记忆中的武汉老街巷

    " "峡尽天开朝日出, 山平水阔大城浮." 如果说汉口是汉水冲来, 整座江城则是长江浮起. 我们的城市称其为大, 也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造 ...

  • 记忆中的第四套人民币(大全套)

    第四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于1987年4月27日至1997年4月1日发行的一套货币. 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 ...

  • 汝城大坪中祝村|最美故乡情!

    "有一种情,叫故乡情,一辈子都无法忘怀.只要一想起,心里总会涌起一股股暖流,顿倍感温馨."这是大坪中祝村祝芒成曾发表在平台里的一篇[汝城大坪游子说:最美故乡情!(内附精彩视频)]中 ...

  • 钓鱼技巧学会双铅钓法,野钓中不惧风大浪大,轻松钓大鱼!

    双铅钓法在野钓中极为常用,其中有较多的变化,也适合搭配多种钓法.传统钓中使用双铅的目的在于提升钓组的灵敏度,多用于冬季和早春,比如竖漂钓组.朝天钩钓组都有双铅.台钓中双铅钓组主要用于夏秋季节,在钓大鱼 ...

  • 山东作家||【故乡,在记忆中的断想】◆崔大勇

    作者简介 崔大勇,男,现就职于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常年行走于山野,偶有所见所感所思所悟,情寄于文字,实自得其乐,常有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报刊杂志.网络平台. 故乡,在记忆中的断想(散文诗) 故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