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许多“好学生”,为何到初二成绩突然变差?问题出在3个方面

初中三年说长不长,却充满着变化,有些孩子初一表现一般,但到了初二开始异军突起,初三一跃成为尖子生;有些孩子上初一表现很好,延续了小学阶段的好成绩,可到了初二成绩突然变差,初三一跌不振,成绩在班上垫底。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更多。
为什么初一那么多“好学生”,到初二成绩突然变差?从事中学教育二十多年的陈老师道出实情,他认为,问题出在3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学习难度突然增大,一些学生不适应
小学阶段每天六节课,主科只有语文、数学和外语。初一每天是七节课,课程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等,初二增加了物理学科,初三又增加了化学学科。
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是逐年增加的,初中一年级是转变“小学思维”为“初中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对初二较为容易,思维方式也接近小学,需要大量动脑的知识点较少。很多小学成绩好的学生,没有调整学习方法,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不过,到了初二,若不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就不能完全理解难度较深的知识点了,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这在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看出来,相当多的初中生,初一没接触物理时,学习很轻松,成绩也能排在班级前列,然而初二一接触物理,成绩马上直线下滑。所以,初二比较容易出现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成绩好的特别好,成绩差的特别差。
第二个方面:处于叛逆期,情绪波动比较大
青少年叛逆一般在11到12岁发端,高峰期一般出现在14岁左右。不过近些年越来越多的10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表现出叛逆情绪,12岁左右叛逆情绪就达到了顶峰。而12岁的年纪,大概就是初一下学期到初二上学期的时候。
刚从小学到初中,叛逆还不严重,父母说的话,老师让干的事,多数都会执行,他们保持着“好学生”的姿态。但从初一下学期开始,特别是经过了初一升初二的暑假,很多学生像变了一个人,老师的话不听了,还喜欢和父母反着来,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对家人大吼大叫。这段时期,国外也称其为“狂躁期”、“困难期”等。
情绪波动大的孩子,很难有稳定的学习状态,他们的学习热情不断被情绪消耗,导致学习兴趣丧失。
第三个方面:处于成长关键期,受外界引导和外部影响很大
孩子的叛逆期也是成长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的兴趣爱好发生着改变,他们喜欢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事物,但他们又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对事物的理解很肤浅,看问题容易走极端。
初二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受外界引导和外部影响非常大,许多学生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他们感受不到这种做法带来的危险,反而觉得有“社会上的朋友”很光荣。那些所谓的朋友长期给他们灌输错误的认知理念,让他们偏离了学习的航道。一些受负面影响严重的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如果你家孩子,上了初二成绩突然变差,可以对照以上三个方面,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学习方法上的问题,我们就结合孩子实际学习情况,与孩子一起找现有学习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寻求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模式;是因为处于叛逆期,我们就多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尊重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相信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不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只要他们的要求合情合理,我们尽可能满足他们;是因为受外界负面影响,我们就要及时介入,慢慢引导,一边斩断孩子与社会不良青年的联系,一边及时补足孩子缺失的亲情和友情。
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全程参与,同时需要老师的配合。需要强调的是,解决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问题,家长不能急躁,一定要克服自身的焦虑情绪,向孩子传达积极的正面的情绪。如果家长情绪波动大,经常紧张、不安,对孩子的态度也不好,整个家庭氛围就很差,即便孩子有变好的想法,也无法在这种环境中达成目标。
除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自己的焦虑情绪,家长还应持续鼓励孩子。鼓励会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有了学习动机和学习自觉性,孩子的学习成绩才会一点一滴地进步。
提升学习成绩是一个长久积累的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很重要,个人的学习能力也同样重要。若家长能帮助孩子训练思维、表达、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孩子的学习能力就可以上一个很大的台阶,这样更容易顺利跨过初二,迎接初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