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桡骨下端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3cm范围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成年人、老年人。儿童多为骨骺分离,老年人多为粉碎性骨折。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下端骨折,以间接暴力所致者为大多数,跌倒时,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骨折。骨折是否移位与暴力的大小有关。根据受伤姿势和骨折移位的不同,比较常见的有:伸直型和屈曲型2种。跌倒时,腕关节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可造成伸直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地,可造成屈曲型骨折。

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要点

1、腕舟骨骨折受伤机制与本病伸直型相近,也表现为腕部肿痛与活动受限。但畸形与骨擦音不明显,压痛点在鼻烟窝处,腕关节斜位片可发现舟骨骨折线。

2、腕部软组织挫伤虽有腕肿痛与活动受限,但无环状压痛与纵轴叩击痛。若下尺桡韧带损伤,可见尺骨小头隆起,按之有浮动感。X线摄片无骨折线。

辨证论治

1、证候分类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较轻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状压痛,纵轴叩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合并尺桡下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状,腕横径增宽。

2、治疗无移位骨折或不完全骨折不需要整复,仅用掌、背两侧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2到3周即可;有移位骨折必须根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和外固定。陈旧性骨折仅向掌侧成角,而无桡偏或重叠移位者,仍可按新鲜骨折处理。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者,如受伤时间不太长,骨折愈合尚未牢固,可行闭合折骨术治疗,然后按新鲜骨折处理。对骨折畸形愈合有严重功能障碍或正中神经受压明显者,手法整复及外固定效果不佳时,可行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患者取坐位,老年人可取平卧位,肘部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在臂丛或血肿内麻醉后,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整复方法,整复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远端完整的伸直型骨折时,一助手把住上臂,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背侧,其他四指置于其腕部,扣紧大小鱼际肌,先顺势拔伸2到3分钟,待重叠移位完全纠正后,将远端旋前,并利用牵引力,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腕关节,使之复位;若仍未完全整复,则改由两助手维持牵引,术者用两拇指迫使骨折远段尺偏掌屈,即可达到解剖复位。整复骨折线进入关节或骨折块粉碎的伸直型骨折时,则在助手和术者拔伸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后,术者双手拇指在背侧按压骨折远端,双手余指置于近端的掌侧端提近端向背侧,以矫正掌背侧移位,同时使腕掌屈、尺偏,以纠正侧方移位。整复屈曲型骨折时,由两助手拔伸牵引,术者可用两拇指由掌侧将远端骨折片向背侧推挤,同时用示、中、环3指将近段由背侧向掌侧压挤,然后术者捏住骨折部,牵引手指的助手徐徐将腕关节背伸,使屈肌腱紧张,防止复位的骨折端再移位。

(2)固定方法:伸直型骨折先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一平垫,然后放上夹板,夹板上端达前臂中、上1/3,桡、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活动;屈曲型骨折则在远端的掌侧和近端的背侧各放一平垫,桡、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活动,扎上3条布带,最后将前臂悬挂胸前,保持固定4到5周。

(3)功能锻炼:固定期间积极作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部活动。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和前臂旋转锻炼。

(4)药物治疗:儿童早期内治应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中后期内服药可酌减;中年人按3期辨证用药;老年人中后期应重用养气血、壮筋骨、补肝肾药物。在解除固定后,均应用中药熏洗。

预防与护理

1、注意肢端血运,每日调整扎带(肢端缺血的早期症状是手剧痛、麻木)。

2、复位后1周照片1次,去除外固定前照片1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