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四)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参说:“我每日都要在三件事上反省我的身心作为。为人出谋划策是不是忠诚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信用了呢?教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亲自演习和体会了呢?”

——朱熹: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心于内,故传之无弊。观于子思孟子可见矣!惜乎其嘉言善行不尽传于世也。其幸存而未泯者,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述评:曾参父子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在孔子诸多弟子中是较为出色的一位。孔子对弟子的评价是:“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2)焉,億(1)则屡中。”(2)孔子认为自己的弟子中,身心通达各类知识之人有七十七个人。都属于有特异功能高明之士呵!在品德方面非常优秀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政事的是冉有和季路;擅长语言天赋的是:宰我和子贡;文学上有天赋的是:子游和子夏;曾参的为人有点鲁钝;高柴有些愚笨;仲由刚猛直率;颜回则屡屡穷困;子贡并不受命运的约束,乐于从事货物增值的活动而往往是每次臆测都会得,因此而获利。

《大学》乃为孔子所讲,曾参记录并整理之后而盛传于世的名篇,高居《四书五经》之首;《中庸》是孔子的孙子,曾参的学生,子思整理出来的经典,位于《四书五经》的第二位;孟子是子思的学生,他的著作《孟子》位于《四书五经》的第四;《论语》应该是曾参的弟子和门人负责编辑的语录集锦。为此,在《论语》中一律尊称曾参为曾子。历史证明,这个略微有些迟钝的曾参,通过自我的修行和在社会上办学,将儒家的思想予以发扬光大。

这段话告诉我们,君子的品质是通过自觉的反省以及不断地修行而形成的。君子不会指责别人,而会向内反省自己以获得提升——自强不息。君子为别人谋划是否忠诚,不仅是指一般朋友之间的请求。更重要的是当君子成为某些君主的谋士时,能否尽忠,能否诚实。与朋友交往能否讲信用是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培养“信”的美德,不讲信则无以为君主。最后对待老师所传授的,如何使自己成为君子的教育?自己是否认真实地地予以练习了呢?

这段话,不仅讲君子的内省功夫,同时也“学而时习之”的具体所“习”。是对“学而时习之”中的“之”的具体回答。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故而反省自己。)

——注释

(1)億,在这里为臆的通假字,意思为臆测。

(2)《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3)殖,意思是生殖,增加。在这里指价值的增值。

走进桑老师的家,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塞满书柜的书,《元史》、《明史》、《清史》……一排排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 桑老师说平时自己很少上网,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看书、写书。桑老师不仅读万卷书,还做到了行万里路。 “退休了还有好多事要干呢”,桑老师说的事就是写书,时不我待是她退休后最强烈的感受,并非追求著作等身,而是要把自己发现的都写出来,让世人能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的历史,建立起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桑老师和她心爱的书)

(0)

相关推荐

  • 孔子和子路是如何相处的

    一个老师,一个弟子:一个圣人,一个哲人:一个文人,一个武士.两人相差9岁,性格也迥异,人们常形容关系比较融洽的师生叫"亦师亦友",他们是这样的吗?孔子经常批评子路,有时候简直是戏弄 ...

  • #每日学论语#11.17【2017-4-14】

    #每日学论语#11.17[2017-4-14] [原文]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季氏比周朝的王公还富有,而冉求还在 ...

  • 素说《论语》:先进篇(二十五)

    素说《论语》:先进篇(二十五)

  • 不要替德行有亏的人办事,以免被他殃及。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熬出头,你就赢了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 ...

  • 孔门有十哲,《论语》中除孔子外,为何只有曾子、有子称为“子”?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撰记录的孔子生前与弟子的对话.与当时其他人的对话.弟子们之间谈话等内容.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其中最为优秀的是孔门十哲:孔子门下的十位学生,其中德行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四)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为饱,居住的屋室不要求安逸.敏捷地处理各种事情,谨慎自己的言行.这样做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二)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貌.礼仪.礼节的使用,必以达到和谐.和睦.和平相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五)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六)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忧患别人不知道你自己,应该忧患你并不真正知道别人." --述评:<论语·尧曰>在最后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七)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见到贤德之人,马上就具有了贤德之心,并改变了自己的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八)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君子若不能自重,就不能自尊,就不会有威信:学过做人的道理和方法也不能巩固:做人最主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九)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要谨慎思考最终的结果,要追思遥远的原因.这样民众的品德就会逐渐归于纯朴和厚道了." --述评:古人言:&q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于子贡说&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一)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活着的时候,观察这个人的志向:父亲死了以后就要观察这个人的言行举止.三年之中没有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