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智慧云课”美术第20期《中国传世名作》之《步辇图》

导语:疫情时期,我们“停课不停学”——余姚中小学美术网络课堂开通了!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居家学习特殊性,开发了 “甬上云校-余姚智慧云课”全市美术课程,将在此分期推送,希望大家安心在线学,一起等待疫情过去,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余姚智慧云课美术第二十期

浙美五上《中国传世名作》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幅画,来头可不小!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图,做一个问答题。

图中 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求 婚    B.开 会    C.选 秀

这些人分别是谁?又是什么人在求婚?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这幅大有来头的名作——《步辇[niǎn]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步辇图》是唐代人物画,现藏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绢本,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接下来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步 辇 图》赏 析

精彩瞬间

↓↓↓

▼这幅画讲了什么故事呢?

唐贞观十四年,也就是公元640年,
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
请求和大唐和亲,
唐太宗就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这幅画描述的就是唐太宗接见
前来迎亲的使者禄东赞的故事。
▼你注意到画面中有几个人了吗?
画面左侧有三位站立着的男子,第一位人物面相威猛,鼻孔外翻,目光坚定,头带幞[fú]头,身着圆领红袍,手持笏[hù]板,脚踏黑色朝靴。从他的络腮胡须可以判断出他是负责引荐的典礼官或礼仪官。

中间这位他身穿花袍子,似乎绣着骆驼和鸟,头上戴着特色的小帽,面部皮肤褶皱、卷曲的毛发以及鼻梁看,十分具有少数民族特征,他就是吐蕃使者禄东赞。他不仅身材消瘦,细腰耸肩,还拱手肃立,神态十分谦恭,敬畏却显得不卑不亢。

再往后的白衣侍从就是翻译官了。
画面另一侧是乘坐步辇的唐太宗和侍女,右边的唐太宗身穿黄褐色便服,头戴青黑色软冠,脚着黑色朝靴,盘腿端坐在步辇之上。画中唐太宗蓄着八字胡须,威严高大,两眼平视前方,目光坚毅,面色威严,同时神色之中透露出和悦与友好,充分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和威仪。
围绕在唐太宗身边的九位侍女,均穿红白相间齐胸襦裙,脚着红绣鞋。其中有两位一前一后手抬步辇,头微低,似乎有些吃力,有四位侍女围绕在四周服侍,有两位侍女手持宫伞分站太宗身后,另一位侍女擎伞盖为太宗遮阴纳凉。
▼而在构图、色彩等艺术表现上,阎立本处理的也非常成熟
画面以中轴线为界,将人物分左右两组。左边三个依次排开,而对称的右边,是以唐太宗为中心,“花团锦簇”又“仪态万方”。这样既有严格的对称感,同时也能立刻抓住画面重点。
最巧妙的一点在于,当画面右侧构图显得繁密而使重心有所偏移的时候,画家独具巧思地让左侧的礼仪官,穿上一身鲜红色的长袍,强烈的色彩,不仅使画面找回了平衡,更是让宫女的衣裙与华盖的红色形成了呼应。
画家成功地以小角度,展现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一宏大历史题材。
▼唐太宗坐的是什么呢?

其实,它就叫做“步辇”。“辇”字下面一个车,上面两个“夫”,最早是由人来拉着或是推着的人力车。后来干脆拆掉车轮,改成用人来抬着走,称为步辇,作为皇宫内代步之用。

此幅作品以交通工具为题目,并非出于画家当初的用意。画中央上方所题写的“步辇图”三字,其实至今不知是何人所题。按照唐代及北宋的习惯,不允许作画之人在画上题字留名,而由帝王题字更不符合当时的规矩。此三字只可能为后人根据此图含义所定的画名。

如果仔细观察这幅画的话,你会发现一些不太合乎常理的地方:
1.为什么抬轿子的都是宫女,而不是太监?

2.画中的禄东赞为什么这么干瘪,还不如前面迎宾的典礼官?

接下来我们通过下面的教学视频再来欣赏一下《步辇图》。本视频主要从创作内容,人物造型、设色、身份,环境描绘,绘画比例,画面布局,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了整体地介绍与解读。

学视频:

《步辇图》无论是在创作内容、表现技法、环境描绘还是在画面布局,人物的造型、设色、用笔等方面,都给后人启迪,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

平庸的宰相,杰出的画家——阎立本

当时唐朝没有照相机也没有摄影机,这些重大的事件都是由宫廷画家来进行绘画记录。《步辇图》就是当时的绘画记录。这位太宗时期的宫廷画家名字叫阎立本。
▲阎立本
阎立本以丹青名世,是历代画家中的顶级人物,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他工于绘画和建筑,尤其擅长人物画,创作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形象逼真传神,时人誉为丹青神化。保留至今的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人物表情刻画入微,绝对是国宝级的文物。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北周武帝宇文邕,选自《历代帝王图》
▲《职贡图》

本期教师介绍:

陈瑶,余姚市小曹娥镇曹娥小学美术老师,曾获市青年教师大比武三等奖;获2019年宁波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应用典型案例评比二等奖;指导学生多次在市美术比赛中获奖。

策划导师:许黎剑、张重欣

本期编辑:罗科丰、陈   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