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这村子面临拆迁,村里的好东西您要不要跑去收藏一下?

“品质慢城、乐居界首”,是我们安徽省界首市的发展目标。

走进新界首,绿树成荫,街头游园处处,变化之大,在外几年后回来的老界首都摸不清路啦。

我要说的这个位于东城街道的王刘行政村,纳入全市发展规划,近期要整村搬迁,然而这个村里确实有不错的好东西,那就是被村民称为“花砖”的砖雕,在村里的老房子上面,真的很不少。

王刘村的邻居,随湾村开发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已经通过审批,对此,我举手赞成,虽然有几年没去这个村了,但是我知道,这个村的老房子还是很有界首特色的。

臧家公馆及其墙上砖雕

界首地处皖西北,属淮北,本地房子自有特色。城市内较有代表性的民国建筑现在有臧家公馆,油坊街木楼。在农村,则多是坐北朝南的独门小院,一进二进的院落。主房一般为明三暗五,多为长者居住。两侧为旁房和灶房(灶屋),高度要低于主房。没钱的就简单建了围墙。南面正门建成小门楼,旧时当官所建称为走马门楼,富户建造过车门楼,一般百姓也就建个狗头门楼或鸡架门楼,或直接称之为过道,大户人家也有建门朝北“倒座子房”的。早年多以砖基土墙草顶,以桐木、榆木等作房檩,忌用桑楝木材(视为不吉)。

村里常见的老式门楼(摄于王刘)

解放后,当人们生活富裕之后,改善居住环境是必然的。《界首县志》记载,“至1985年,县境农村草房70%以上变为砖瓦结构”,颇具特色的砖雕也应运而生,现今在王刘、随湾一带,遗存的有砖雕的老房子依然不少。

在城市改造的大潮中,

拆迁图片,本地的我没拍,没啥区别。

但是一想,这些精美的砖雕若是被挖掘机无差别砸碎,变为废土,真是太可惜了!

我希望市领导能从大局考虑,分派人力,拨出资金,统筹安排,将王刘村等地的砖雕收集起来,用于随湾村的特色乡村建设,使之成为界首老砖雕的保护和展示之地,充分展示界首老乡村建筑的本土特色。

也希望热爱收藏的朋友们,跑去看看这些砖雕,从村民捡个漏吧。你们搜“界首市东城街道王刘行政村”就知道位置了,可以问问村干部和村民有关花砖的事。

附:我的调研文章,发表于2019年3月25日的《颍州晚报》。

界首刘家砖雕,从兴旺到凋落

1947年10月1日,位于皖西北的界首市获得解放。摆脱了贫困日子的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用勤劳的双手战天斗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1953年9月,界首撤市建县。进入五十年代,一间间泥坯墙茅草顶的新房取代了过去四壁漏风的草屋,地里建起了马蹄窑,新烧的青砖红砖,也开始为新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界首东城街道王刘村的刘家砖雕技艺开始被人广为传颂。

砖雕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技艺,多用于寺庙楼阁,或大户人家装点门面,以吉祥纹饰与传统故事为题材在传统青砖上展示。现在生活水平上去了,谁不愿意用精美的砖雕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呢?要知道,这是解放前地主老财才能享受的好东西啊。

刘家砖雕源于何时,已经说不清了,但兴旺于五十年代,却是公认的事实。其时刘家有三兄弟,属明字辈,长兄刘明兰,二弟刘明哲,三弟刘明经,论砖雕技艺,以刘明经为最佳。刘明经曾就职于界首县工艺陶瓷厂,雅擅雕塑绘画刻花,名噪一时。邻村的作家王贺鸿回忆说:那些年,方圆十里八乡当盖房子能镶几块刘明经老师傅花砖,那是好户人家!

后来,刘明经离开陶瓷厂单干,也曾到河南省去工作,最终还是回归故乡。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王刘村的砖窑处处冒烟,砖瓦房逐渐淘汰了泥坯房,刘家砖雕的生意相当兴旺。盖了好房子,大家都愿意用吉祥的花砖妆点门头。村干部王向前说:那时候,普通的红砖二分钱一块,但是,刘家的花砖能卖到一块四毛!界首县首批万元户之一的张存世,非常热爱砖雕技艺,于八十年代初曾专程到王刘村拜访刘明经老师傅,探讨砖雕技术。

刘家老房上的砖雕

刘家砖雕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刻花。与外地砖雕先烧制后雕刻不同,界首刘家砖雕是先刻模。制作流程:第一步,制模。取界首本地粘土摔坯成型,风干后,由刘家师傅精心雕刻成模子,送入马蹄窑烧制完成。第二步,压花,粘土做好的砖坯在模子上压出花型,通风晾干后,集中送入马蹄窑煅烧成青砖。与普通红砖相比,青砖砖雕的烧制多了一道淋水工序,但透气性强,吸水性好,更受群众青睐。要盖新房的群众挑选购买花砖后,刘家人会根据所购砖雕的数量为新房设置房门,现场用土坯捏制环绕吉祥花纹,再送到土窑烧制成型后拿过来安装在门头之上。雕刻精美的“梅开五福”“狮子滚绣球”“吉鹿呈祥”等吉祥图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文革期间,刘家顺应形势,也雕刻有如“天安门”等图案的砖雕。

刘建运老人

刘明经师傅在村民中口碑绝佳,他永远是村民眼中那个一米七几的大师傅,国字脸膛,有威严又不失和气。乡亲们愿意学砖雕技艺,他也不守私,认真传授。只是艺术一道不仅需要勤奋,也需要天赋。他的外姓徒弟中也只有尹庄的尹天斌相当出色。刘家三兄弟去世后,刘家后人继续生产销售砖雕。1988年8月17日,撤销界首县,复界首市至今。九十年代中期,为了保护耕地,界首市政府禁止县域各地窑场挖坑取土烧制粘土砖,所有土窑一律责令拆除,到2001年,界首市东城街道辖区内再无一座土窑。刘明经的孙子刘建运自此专心经营家中土地,剩余的花砖(砖雕)在家里建新房时大多用在了上面,留作纪念。

刘家砖雕技艺就这样伴随历史的变革消失了。漫步王刘村,这个面临拆迁的村庄二层小洋楼比比皆是,树木掩映间,会偶然有那么一间老房上的精致砖雕,能让你眼前一亮吧。

村民王金华说,尹天斌也去世多年了,没有留下徒弟。

撰文摄影:柴进

通联:皖界首市委老干部局

手机:18096707486(微信)

(0)

相关推荐

  • 麻湾窖藏元宝发现记

    清朝时,山东有地方富户三大家.一是世人皆知创办名闻天下"瑞蚨祥"的章丘旧军孟家:二是驰名华夏"牟氏庄园"的创建者栖霞城北牟家:而对三大家之一的蒲台麻湾刘家,人们 ...

  • 绩溪湖村

    绩溪湖村是我们皖南之行的第一站,也是我们这次走进的第一个古村落,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听朋友说这里有很NB的门楼. 绩溪太极湖村为安徽省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区.拥有八百多年历史 ...

  • 回乡记述之七:乡关何处寄乡愁

    (村里被弃置的房屋,主人几兄弟都去广东了) (续上)六雷村村口有棵大树,我一直不知道它的学名.这棵两人合抱的大树就像是六雷村的一枚村徽.我以为这时候它一定落光了叶子,下车时却意外发现竟已是满树嫩芽.这 ...

  • 老莒县有多大?北到郭家秋峪,南到三界首,中间有三百多里路

    前天发过一篇关于莒县最北边的村庄--北刘家官庄的介绍.有的朋友看了之后就留言说,北刘家官庄只是现在莒县的最北边,而过去的老莒县面积要大得多,从北刘家庄往北还能走出很远. 这位朋友说的一点也不假.如今的 ...

  • 邢台古村落之

    连日的雾霾已经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到昨天,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绝对不能辜负这明媚的阳光,2017年1月10日,驾车去邢台游览古村落. 第一站去崔路村.崔路村在邢台市区西10公里处,属邢台县南石门镇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赵安  搜集整理 老和尚化缘到黄家庄,黄员外又请他吹笛子.那位黄鹤姑娘自小和尚走后,就盼他早日再来.这天她正在绣楼上拿着木鱼玩,听说和尚来了,便忙将木鱼往枕边一放,朝后花园走去.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赵安  搜集整理   大家都知道"不见黄河心不死"这句俗语,可是,却不知道这句话传错了一个字,把"鹤"字传成"河"字了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鸡冠花

    鸡 冠 花 于中举整理   很早以前,李家庄有兄妹二人,哥哥叫李友,妹妹叫佩兰,父母早亡,兄妹俩相依为命,苦度时光. 李友长到了二十三四岁了还没有说着媳妇,心里有点着急. 这一天,太阳晒红了东山墙,李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当归的传说

    当归的传说 赵同心 口述 于中举 整理 传说晋国有个叫鲍兴的青年,父亲早故,家中只有老母妻子三人,小俩口恩恩爱爱,生活过得很安乐.这一年,鲍兴被晋惠公征集戍边打仗,临行时他想,近些年来秦晋两国战火不熄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人言和乌虫

    人言和乌虫 于中举整理 相传在淮北一个山脚下,有一青年农夫,名叫信实.因为家境贫困,常到山上打柴,卖了买些油盐米面度日. 有一天,信实在山下草棵里见到了一条受伤的小黑花长虫,看它可怜就揣在怀里带回家来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田麻搂柴火

    田麻搂柴火 ○张王氏口述 张子训整理 田麻的爹死得早,撇下他跟他娘过苦寒日子.娘纺花,田麻就扛着一把耙子,天天到那寥湖里搂柴火.说话间,田麻就成了十七八的大小伙子了. 这一天,正碰上人家割荟草,乱柴火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傻子学舌

    傻子学舌 范子林 口述 范子东 整理   从前,有个王员外,四十五岁才得了个儿子,叫傻蛋.说他傻,也并非真傻,就是有点半傻不精的,脑子不灵活,心眼不够罢了. 傻蛋长到十七八岁时,仍是傻乎乎的满口傻话.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车前草

    车前草 郭洪斌 口述 于中举 整理 传说春秋时期,齐恒公抢得了国君之位.听了谋士鲍叔牙的劝告,拜了跟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就想跟鲁国干一仗,一来显显齐国威风,二来报报抢位之仇.因为鲁国曾帮着外甥公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

    长工巧打官司 段兴智 搜集整理 刘智广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一贯济贫抗暴,主持公道,四邻乡亲无论有什么难事总要找他出个主意. 一天,有个财主克扣工钱,长工一怒把财主的门牙打掉了几个.财主万分恼火,立即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