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2017年第122期(总226期)艺文春秋 铁笔绘事皆多姿
展讯
“金秋十月 春华秋实” 孙毅花鸟画展于 2017年11月17日-21日在安顺学院特教大楼十二楼举行。
铁笔绘事皆多姿
孙毅艺术简述
——马宏明
在我们的印象中,山东人应该是魁梧彪悍、粗壮高大的大汉。然而,当我见到文静、整洁、儒雅而具秀才之气的孙毅君时,最初的鲁人印象被彻底颠覆了。后来一想也许这便是所谓的“北人南相”,据说这种与众不同中必然有出众才华和非凡本领。孙毅这些年在艺术上所取得的不俗成就,证明了我当初的判断。
孙毅君于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于山东蓬莱。齐鲁大地系中华文化倡明之地、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古往今来斯地不知产生了多少文人墨客,硕儒巨贤。同时,蓬莱亦被称为“仙境”,风景绝佳。后因孙毅父母是新中国航空工业最早的一批建设者,孙毅亦成长在中国航空工业发祥地沈阳,在这样的环境中,从而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与环境的滋养。中学时代因支援“三线建设”,便随父母南迁贵州安顺。
左:卢 右:敏于行(朱文)
安顺,古称黔中、习安,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是西南文化经济重镇。这里不仅有享誉国内外的黄果树瀑布、龙宫、格凸河等自然风光,还有屯堡文化及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都给孙毅的艺术成长产生了影响。也许是齐鲁文化与黔中文化的复合,也许是天性之使然,我们总能感到孙毅性情中有那么一股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丝毫没有市侩习气,有的只是一派天纯自然。一口沈阳普通话,说话时总是那样慢条斯理,眸子中透出灵气与睿智,给人以干练印象。大概因性格沉静之故,孙毅少时便喜文弄墨,醉心于书画铁笔,其中成就最为凸出的当数后者。
左:图写花鸟 右:安天福
治印一道过去被认为是文人余事,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学科与艺术门类的细化,篆刻已成为卓立艺苑的独立艺术。治印使人们在这方寸之中找到了广阔的天地和无穷的乐趣。著名学者、篆刻家徐无闻先生曾说“壮夫不悔,盛世雕虫真亦伟。”可见当代篆刻艺术之大有作为与挖掘发展的空间。从最早的匠人制作、世人实用逐渐成为艺术的刻意追求,更由于明清以后,文人墨客的广泛参与,使其更体现出诗意禅境,典雅气息。特别是近代以来,由于信息的便捷,印人视野的开阔,现代印风已呈丰富多彩之态。
民国至今,吴昌硕、来楚生、王镛、石开等皆以个人风格的突出而雄视印坛、引领时风。贵州篆刻名家方小石、戴明贤等亦以个性独具的面目而使贵州印坛有声国内。孙毅学习篆刻后不久,在青年篆刻家董绍伟引荐下求教于篆刻名家戴明贤,在先生的耳提面命下孙毅篆刻无论技巧上还是观念上都如醐醍灌顶,有了长足的进步。明贤先生、绍伟先生、孙毅先生都与安顺有缘,特别是董、孙两兄,更是在师友之间,无论是刻意师法,抑或潜移默化,孙毅时见绍伟握刀向石,他们的印章在风格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左:徐家鸣印 右:罗成江印
孙毅在学印之初,便走了一条以汉印为宗的雅正之路,这是一条最为传统,也是最为训练基础的稳固之路。它对夯实印人刀功,与颇具汉人审美典型的雅逸印风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学习汉印工稳一路也最易刻板呆滞,而乏生命力与艺术性。故师法汉印须有较高的领悟力、鉴别力,方能从中汲取精华,方能高古而灵动,得秦汉神髓。反之则必然会刀弱线软,格局小气,捉刀一生,弄石一世,充其量仅得汉人皮毛而难言印艺,终落匠人窠臼,难登大雅之堂。孙毅师法秦汉能取精用闳,他所治印章最能体现其对汉印的理解与把握,他能在运刀上注意体现出汉印的恢宏气象,以申“刀”痕,力求体现刻而不雕的艺术效果,因而线条给人以畅快感与韵律美。可见其下刀之果敢,毫不拖泥带水,填补臃肿之弊。细品孙毅君刀下留痕,既有文人气息亦具个人风貌。
左:万岁 中:悟道 右:永宁
铁笔之外,孙毅亦雅好绘事,将篆刻的金石气息、分朱布白移诸丹青,时向平治、翟启纲等省内外名家请益。他所作花卉师法宋元,特别在明清之际的新罗山人、虚谷及八大山人、石涛及民国以来的吴昌硕、齐白石之间汲取营养,他没有照搬古人,而是撷取精神,似其大意,并不以某家某派逼肖为能事。我感到这是一种法为我用,溢于心胸的高明取舍。
荷塘追梦
孙毅颇好小写意花鸟,笔下简洁明快,高度概括。他的《荷塘追梦》即是典型,只见其随意洒落的数茎幽草,数片荷叶,小鸟蜻蜓,着墨不多,一派生机的背后是空阔无边的意境。中国画中常有实处易、虚处难之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中国无论诗书画印乃至戏曲都是讲究虚实相生的艺术,这虚处便是人们常说的弦外音、画外意,气与韵都有耐于虚处所表现。写实处见笔墨,展示的是画家笔下功夫,而留白处亦显出画家境界,诗心骚骨,老子所云:“致虚极,守静笃”即是艺术家们孜孜以求而求之不得的最高境界。
刺梨小鸟
他将四时花草攝于笔下,中国画最讲求的是笔墨意趣,所谓笔墨易于理解,即将书法中的用笔移诸画中。就所绘题材而言,他没有因循传统的梅兰竹菊等象征意义的题材,而撷取的是“夕阳芳草寻常物”。其实万物兹荣,众生平等,所谓“四君子”仅是人们所赋予的人文感,而其它寻常花鸟文人们总是视而不见,白石老人的成功与胆识便是他能将士大夫们不愿不敢不能入画的题材,赋予其生命,开创出中国画的新天地。我们再来观察孙毅君画中的那些作品:芭蕉、荷叶、松枝、石榴、紫藤、丝瓜等皆疏枝密叶,枯石淡花,赖于书法用笔,将八法融六法,用笔如篆似草,飘逸潇洒,写其大略,遗形而取神,疏淡而富禅境,是以文人画的笔墨形式、藻雪精神,融入画幅,是经过加工提炼后得之造化,源之于心,是平民心态的写照。
紫瀑
古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生活的阅历。孙毅君由于工作的关系,有很多出差机会,因此他便顺道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到过无数城市,接触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惯看秋月春风”,他已过知天命近耳顺之年,因此对名对利,对吵吵嚷嚷的社会总能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淡然处之,而近来孙毅君无论其人、其印、其画都更加平和而自然不饰了。孙毅君高卧黔中,我则蜗居于筑中,虽相距较远,但因都潜心艺事,陶然艺海,得与孙毅君同在道中。但君制印甚勤,终于有成。我因性情疏懒,对于篆刻虽也爱好,但总抱着票友的心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加之学力、天赋所囿而难有所成,对孙毅的成功也就只有景仰有加了。
惑
欲飞
寿
惊
· 作者简介
马宏明: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书委员会副主任、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贵州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师、贵州省大书画院特聘画师、《书画印》副主编。
· 朗诵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