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34–战略抉择

上篇《沙皇尼古拉》里面,咱们说到挑起这场战争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撒手人寰,一时让大家都以为战争即将结束。然而继任的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是个民族主义者,他绝不愿意让俄国接受任何屈辱的和平条件。同时,新沙皇也注意到法国日渐兴起的反战情绪,他希望能把法国从英国身边拉开,亚历山大二世的目的能达到吗?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这个时候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正面临着来自英国盟友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扩大对俄战争。英国新任首相帕麦斯顿打算建起一个围殴俄国的大联盟,拿下塞瓦斯托波尔只是个开始,继续要做的是把俄国的势力从黑海、高加索、波兰、芬兰乃至波罗的海驱逐出去,这已经大大超出了当初英法奥都接受了的“四点要求”。但那个“四点要求”是软弱的阿伯丁联合政府策划的,不能让力主大打的帕麦斯顿满意。帕麦斯顿自有瓜分俄国的设想,还是一年前的1854年的3月,帕麦斯顿在给内阁的一封信里就描绘了这样的前景:

“阿兰岛和芬兰归还给瑞典,俄国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些日耳曼省份划归普鲁士,重建波兰作为德意志诸邦和俄国之间的屏障……。关于克里米亚、高加索和格鲁吉亚,切尔克西亚(Circassia)或者独立,或者成为土耳其苏丹的一个保护国,如果瑞典、普鲁士、奥地利同英国、法国以及土耳其联合起来,这个设想就可以实现,可以极大地削弱俄国。”

拿破仑三世大体上也支持帕麦斯顿改变欧洲版图的想法,但是对在高加索地区打击俄国不感兴趣,那里只有英国人的利益存在。并且他还担心国内的反战情绪,这在部队没能取得迅速胜利后便显现出了迹象,让他对大打有所忌惮。拿下克里米亚夺取塞瓦斯托波尔说来正合适,刚好作为法国的“荣耀”和“声望”来加强他的地位,可以迅速“光荣地”结束战争见好就收。当然如叔叔那般“解放欧洲”的梦想,在法国皇帝的脑海里也从未消失,法国可以对外输出革命建立一大群民族国家,那就要看形势的发展了。

法国皇帝的设想是把克里米亚归还给土耳其,支持意大利独立,让奥地利让出伦巴第(Lombardi)和威尼斯(Venetia),给奥地利以多瑙河公国土地作为补偿。当然,陛下更关注的是波兰问题,希望普鲁士和奥地利能接受一个独立的波兰,作为他们同俄国之间的缓冲国。他准备建议帕麦斯顿把这个独立的波兰王国作为和谈条件,不过英国担心这个独立的波兰王国,会一下子得罪瓜分波兰的那几个家伙,搞回神圣联盟,然后欧洲各个势力重新站队,这目标是不是有些乱?

4月16日拿破仑三世以法国皇帝的身份访问英国,受到英国上上下下的热情接待,顿时让拿破仑三世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欧洲皇家们都是“上帝的选择”,沙皇尼古拉就一直就瞧不上这位“民选”皇帝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此次英国之行拿破仑三世受到维多利亚女皇的款待,让拿破仑三世十分感慨——终于混进了欧洲皇室的朋友圈儿啦,以后一定要让英法联盟更加紧密。

5月4日英法高层开了一个会,会上法国战争大臣韦永和英国大使考来一再强调,没有获得军事胜利就签署和平条约是个屈辱,还可能造成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政治动荡。后一条打动了拿破仑三世,法国皇帝决定同英国一道扩大对俄战争,和平派外交大臣德鲁因很快辞职。

既然决定仗还要打,就有一个战略抉择的问题。好在1855年春天俄军战线太长,到处都是破绽,唯一的问题是抓哪个破绽?哪个好抓?120万俄军中,26万驻防波罗的海,29.3万防卫在波兰和西乌克兰,12.1万人守在比萨拉比亚以及黑海沿岸,18.3万人在高加索战场。俄军看起来很多,但是到处都要设防,到处都给了联军机会。

戈尔恰科夫对这个态势非常担心,担心俄军没有能力进行全线防御。像帕斯克维奇和尼古拉沙皇一样,戈尔恰科夫也非常担心奥地利人会入侵波兰和乌克兰。出于民族和宗教的原因,奥地利人侵入波兰和乌克兰,会有很多当地人加入奥地利军队,因为波兰人同奥地利人一样信仰天主教,西乌克兰的鲁塞尼亚(Ruthenia)、沃里尼亚(Volhynia)还有波多利亚,也都是天主教地区。有鉴于此,戈尔恰科夫建议一旦敌人进攻,部队就如1812年那样实施焦土政策,破坏桥梁,烧毁庄稼带走牲畜,然后后撤到有利于防御的地域,撤到俄国的东正教地区布防。沙皇亚历山大表示同意,3月份按计划开始实施,牧师们带着老沙皇的遗嘱来到乌克兰,号召东正教农民起来进行圣战。不过农民们响应并不积极,有参加民兵的,还有些人反倒是希望敌人打过来:反正在俄国咱现在就是农奴,“敌人”来了咱的地位还能低到哪里去?说不定还会翻身得解放呢。

您说有这么多潜在的带路党,戈尔恰科夫能睡踏实吗?

此时联军方面也在筹划着春季攻势,除了克里米亚外,有些英国领导人主张在高加索地区再开辟一个新战场。前文《土俄开战》里面咱们说到过,那里一直有沙米勒的游击队和土耳其军在跟俄国人战斗。1854年7月,沙米勒发动了一个15,000骑兵的攻势,朝第比利斯(Tbilisi)方向前进了60公里,那里只有2,000俄军驻守。但是卡尔斯(Kars)的土耳其军没能加入进来,所以他不得不又退回到达吉斯坦(Daghestan)。沙米勒的部下在他儿子穆罕默德(Gazing Muhammed)的带领下,突袭了在茨南达利(Tsinandali)格鲁吉亚亲王恰夫恰瓦泽(Chavchavadze),绑架了亲王夫人以及她姐姐和孩子们,沙米勒打算用他们换回自己被羁押在圣彼得堡的另一个儿子贾马莱丁(Jemaleddin)。这一事件造成国际影响,法国人和英国人要求沙米勒无条件释放亲王夫人等人质。不过在消息送到前,交换就已经完成,沙米勒换回了儿子,还勒索到了4万银卢布的赎金。

从1853年起英国就给这些穆斯林反抗部落提供武器,但是除了送武器外并没有大的动作,英国还是对这些穆斯林不大放心。1855年为了打击俄国人,英国和法国开始重视起这些高加索部落来。4月份英国派约翰·朗沃思(John Longworth)去联系沙米勒,想请他出头组织各个部落,由英国人提供军事援助。法国也派了自己的人查尔斯·尚帕佐(Charles Champoiseau),联系高加索地区的另外一些部落。

英国人希望沙米勒的人能把俄军牵制在高加索地区,然而高加索地区情况非常复杂,各个穆斯林部落情况不一。甚至有些主张搞穆斯林原教旨主义,驱逐所有的基督徒,这英国人可接受不了。英国特别是法国不想把自己的人投入高加索地区,武装穆斯林充当代理人又担心他们胡来,有些举棋不定。

另一个战略方向还是波罗的海方向,看看今年能否在新任统帅的领导下取得突破,新帅是另一位邓达斯——理查德·邓达斯(Richard Dundas)。这位理查德·邓达斯出身海军世家,父亲也曾任过海军上将,上任伊始对拿下喀琅施塔得和斯韦堡,威胁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表现出信心。这次海军方面还给邓达斯配上了强将,驾驶贝格尔号(Beagle)随同达尔文进行环球考察的巴塞洛缪·沙利文(Bartholomew Sulivan)船长。沙利文船长是个水文专家,觉得这两个地方都可以通过海上打击攻取,不一定非要陆军登陆。沙利文最初的报告让联军方面很兴奋,克莱伦登去巴黎的时候,还把报告拿给拿破仑三世看,法国皇帝也很感兴趣。拿下喀琅施塔得可以鼓励瑞典加入进来,在北方开辟一个新战场。

3月20日英国舰队离开港口再次前往波罗的海,又从抓俄国船,封锁俄国海岸打击俄国贸易开始入手,等待着法国舰队加入进来进行下一步动作。沙利文开始侦察芬兰湾,为未来的行动做准备。

既然其它方向暂时无法获得突破,下一篇那咱们还是回到克里米亚,回到塞瓦斯托波尔城下,请看下篇《堑壕战》。

(0)

相关推荐

  • 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为何没有盟友?只能说自作自受!

    克里米亚战争的前奏,要从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开始,在此之前的1798年法国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埃及和叙利亚,这对于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影响是痛并快乐着,毕竟穆斯林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令奥斯曼帝国可以 ...

  • 侵略成性的沙俄首都三次被人攻陷,其中一次十万人被掠卖为奴隶

    沙皇俄国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不到三百年就从一个中等的莫斯科大公国扩张为拥有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帝国,灭亡了十多个国家,攻陷过很多国家的首都,成为了欧洲和亚洲一个令人恐惧的存在.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 ...

  • 拿破仑生平最大败笔,进军西班牙导致了帝国覆亡!

    历史上拿破仑帝国失败的关键,是他实际是一直把英国作为最主要敌人看,因此把大陆封锁政策作为其最主要国策来推行,企图以此来扼杀英国. 而大陆封锁政策要求欧洲大陆不许出现任何大漏洞,这就让他先去占领西班牙后 ...

  • 伦敦的报刊。——拿破仑在土耳其问题上的政策

    ​伦敦的报刊.--拿破仑在土耳其问题上的政策[24] 1853年3月25日于伦敦 直至今晨尚未得到来自土耳其的任何新的可靠消息."先驱晨报"[25]驻巴黎通讯员在今天的报上报道,他 ...

  • 克里米亚战争,遭盟友背叛列强群殴,俄罗斯“人品”问题出在哪?

    在欧洲甚至世界战争史上,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都有着重要地位.本来,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这之前已经打了多次仗,到这一次是第九次俄土战争. 势均力敌变成" ...

  • 克里米亚战争 01 – 东方问题

    前些年普大帝策划克里米亚公投,把克里米亚从乌克兰肢解出去并入俄罗斯,让克里米亚这个原本生僻的名字一下子成了热门词儿.也确实克里米亚对俄国来说地位十分重要,俄国人也花了大把人力物力经营于此,俄罗斯族还占 ...

  • 克里米亚战争 02 – 英法的态度

    上篇<东方问题>里面咱们提到,俄土之间矛盾纠纷的解决,两个大国英国和法国是绕不过去,这两个国家在土耳其问题上,是怎么考虑的呢?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英帝国,国势可谓是如日中天.工业革命在英 ...

  • 克里米亚战争 03 – 法俄较劲

    上篇<英法的态度>里面咱们提到针对土耳其的"东方问题",英国和法国跟俄国都有不同的看法,法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还打算在其中的圣地问题上做做文章.于是路易·拿破仑· ...

  • 克里米亚战争 04 – 缅希科夫的使命

    上篇<法俄较劲>里面咱们说了法国跟俄国在土耳其较上了劲儿,法国赢了一合,沙皇发誓要扳回来,那么沙皇尼古拉打算怎么做呢? 沙皇尼古拉是个意志坚定的行动派,光耍嘴皮子不是沙皇的风格.尽管知道了 ...

  • 克里米亚战争 05 – 英国人无所作为

    上篇<缅希科夫的使命>里面,咱们说到英国大使馆临时负责的罗斯上校,命令地中海舰队立即派军舰到土耳其海域,为苏丹撑腰.不过当时通往伦敦的电报线路,只铺设到贝尔格莱德,到君士坦丁堡这段还需要其 ...

  • 克里米亚战争06–陷入僵局

    上一篇<英国人迟疑不决>里面,咱们说到俄土谈判令英国人忐忑不安,这谈判桌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 回到1853年的3月16日,缅希科夫拿出内斯尔罗德给的第一个锦囊,要求土耳其人在圣地问题 ...

  • 克里米亚战争07–维也纳备忘录

    上篇<陷入僵局>里面咱们说了,几方剑拔弩张,作势谈判破裂就大打出手.沙皇入侵多瑙河口诸公国的消息,通过报纸和外交渠道在英国广泛传播,但是阿伯丁首相认为那并不表明就要打仗了.英国驻圣彼得堡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