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先生治疗直肠癌 白血病一例
樊某某,男,71岁,大同人。
2006年12月上旬初诊:2003年10月发现患高血压,房颤,胆结石,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4.32万,淋巴细胞0.85,体检发现双肾大小不一,脾脏偏大。2006年12月发现患肛管高中分化癌,大小2cm×2cm,肠息肉2个,大小1cm×1cm。直肠癌,便血不止,舌尖红无苔。予以乌梅丸变方:
赤石脂30g 乌梅30g 川椒10g 黄连10g 炮姜30g 辽细辛45g 黄柏炭15g 红参30g(另) 灵脂30g 制黑附片45g 炙甘草30g 紫油桂10g(后下)
加水3000毫升,文火煮2小时,煎2次取浓汁300毫升,对入参汁,3次分服,每日1剂。5剂
【心得】据症分析,此病应是中气大虚,气机升降失常。在气机的圆运动中,乙木厥阴不能正常有序升发,郁而下陷化热,而成为寒热错杂之厥阴症。胆经甲木不降而患胆结石,心动悸(房颤)、上盛(高血压)、白血病、直肠癌变等皆属乙木升发疏泄失常之证。乙木郁而升发不畅,木不化火则心火不足而心动悸(房颤),肝藏血之功能失常则血液为之病(白血病),木气下陷郁结成有形之癥瘕(直肠癌),甲木不降故上盛(高血压),故以乌梅丸变方治之。因便血不止,改黄柏为炭,加赤石脂,乃桃花汤之意治下焦,与油桂合为三畏汤中一对畏药,乃治下焦下痢便脓血之效方。
2007年1月16日二诊:5剂血止,排出许多黑血块,乙木能升则血不下行。守方,乌梅增至45g,方子如下:
漂海藻30g,赤石脂30g, 乌梅45g, 川椒10g ,黄连10g, 炮姜30g ,辽细辛45g ,黄柏炭15g ,红参30g(另) 灵脂30g, 制黑附片45g, 炙甘草30g, 紫油桂10g(后下)。
患者家属记录排病反应如下:
1月8日:出现瞑眩反应—下午6~7点感到头昏眼黑不能起坐,失去知觉,倒在地上把脸碰破。
1月18日:出现咳喘气短。
1月30日:出现肛门刺痒肿痛如火烧,持续至2月3日减轻,又出现阴茎睾丸异常刺痒,腰困如折,夜不能寐。
2月4日:又出现瞑眩反应。
2月9日:手及臂出现许多小红点,并渐成水泡,疼痛剧烈,西医诊为带状疱疹。枕部及颈部也有少许疮诊,疼痛2月余。
2月26日:服药40剂,便血时止时下,连续9日没有便血。
3月初:沿手厥阴心包经发出许多疱疹。
3月30日:经西医检查直肠及血液,病情未发展恶化,疼痛逐渐减轻。
2007年3月31日三诊:守方,制附片增至90g,加当归50g。方子如下:
当归50g 赤石脂30g 乌梅45g 川椒10g 黄连10g 炮姜30g 辽细辛45g 黄柏炭15g 红参30g(另) 灵脂30g 制黑附片90g 炙甘草30g 紫油桂10g(后下) 漂海藻30g
加水3000毫升,文火煮2小时,取浓汁300毫升,对入参汁,3次分服。每日1剂。患者家属记录排病反应如下:
4月~5月:高烧数次。
6月:小腿部位困、麻、痛,出现许多小红点,沿足厥阴肝经发出许多红疹。
7月:出现咳喘,肛门下坠困痛。
2007年8月11日四诊:已服乌梅丸变方170剂,便血已止月余。渐生薄白苔,眠食俱佳。近三月右下肢麻痛难以迈步,咳一月许,痰鸣漉漉。寒伏厥阴,渐现太阳表症、表脉,此为正气来复,寒邪由里出表,因势利导,托之。
生北芪250g 麻黄10g 制附片90g 白芥子10g(炒研) 辽细辛45g(后5分) 干姜70g(生、炮各半) 高丽参15g(冲) 制川乌30g 橹豆30g 防风30g 生半夏45g 五味子20g 生南星30g 止痉散3~3(冲) 炙甘草120g 生姜45g 蜂蜜150ml 大枣20枚 漂海藻45g 黑木耳45g
加水3000毫升,文火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10剂服后,睡中汗出浸透厚褥,咳喘减轻。
【心得】服药后有阴症转阳之兆,如出许多疱疹、高热等。又有沿厥阴经循行处发出许多疱疹,有病邪由内向外出表之兆。但此种出疹,有的属正常排病反应,有的则属木火外泄冲克肺金之病症,临证不可一概而论以排病反应,要应以病人整体状况变化趋势而作判断,此时就要看断证的功底了。非临证经验丰富,可能会心生疑虑;非病家信任之深,也可能会中途改道。
服药后舌生薄白苔,眠食俱佳,乃正气来复。出现太阳表证、表脉,如咳痰等似外感之症状,即是伏邪外透。此时因势利导,用麻附细汤托透之,故服后汗出而咳喘立减。 患者家属记录排病反应如下:
9月25日:便出大豆般烂肉一块,后有脓状粘液流出。
10月27日:又开始服用乌梅丸变方。
10月31日:肛痛剧烈。
11月2日:小腿前面奇痒难忍,并出现斑疹,状似鳞片。
11月4日:便出两块烂肉,肛门刺痛钻心。
11月7日:经西医检查肿物大小4cm×4cm,白细胞数由4.32万减至3.2万。
12月下旬,因疼痛难忍,去协和医院检查,白细胞将至2.3万。
2008年1月5日五诊:肛部肿瘤脱落2块,二便失禁,白血病化验续有缓解,肛部痛不可忍,食纳不香。高年胃气伤,两本飘摇,终非佳兆。予以附子理中汤加味:
1、白术45g 炮姜45g 高丽参30g(另炖) 制附片100g 油桂15g(后5分) 砂仁米30g(姜汁炒) 炒麦芽60g 炙甘草60g 生芪120g 生半夏45g 生姜45g
加水3000毫升,文火煮取300毫升,入参汁,4次分服。10剂
2、漂海藻50g 甘草50g 止痉散6~3(入煎) 木鳖子45g 元参120g 大贝120g 两头尖45g 乌梅30g 高丽参30g(另炖)
二煎混匀,3次分服。15剂
第1方服后,食纳大增,二便失禁好转。
第2方服后,便出脱落的肿物数块。
【心得】李可曰:“不可见病治病,时刻不忘中气和两本。若纯虚症之治疗,就不要考虑是何病,先救胃气和肾气,能保得一分胃气,便保住一分生机。”
此时出现食纳不香,即是胃气将败,虽然西医检查白血病指标有所缓解,但是见食纳差,便立即先救胃气,用方1附子理中汤加味。服后胃气来复,食纳大增,二便失禁亦好转。“人活一口气”指的是中气,乃一身气机运转之动力。彭子指出,“人之有生先有中气”。中气寄于脾胃中焦,脾胃能纳能化,则能生中气。中气旺则生机旺,生生不息即此也。中气运旋则在升降复常,胃气下降,在上者使归于下,化生元气;在下则能收摄使之上,故二便失禁好转。胃气是人后天之本,中气寄于其中,能纳谷消食,则能濡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中气旺则运旋升降之生机旺,中气在左则为肝气温升,在上则为心火宣通,在右则为肺金敛降,在下则为肾水能藏。故彭子及黄元御均言“六气本一气(中气),土(中气)为四象(木火金水)之母”。六气运转一周则化生元气,即所谓五气朝元。元气寄于下焦肾与命门,元气乃是人身个体的重力中心,犹地球之中心,犹树之根,是人的先天之本,故亦曰“肾为先天之本”,元气足则能引纳中气,不使之散。元气足则能吸纳上下,使在上之火归于下,使在下之水升于上,以成既济。若元气将竭,则在下之水不能上承,受地球之力吸引而足肿,在上之火欲散而上炎,则成火水未济之危象。若元气竭,则个体的重力引力全无,四维分散而生命消灭。此即恩师所云“治病时刻不忘中气和两本”。
2008年2月26日六诊:稳步向愈。
患者家属记录排病反应如下:
3月2日,始服第二方,白天黑夜排黑血块,每天换纸不计其数,直到服15剂时,排完黑血,又流出淡红色液体,肛痛加重。
3月20日,出现阳强勃起,排尿有力。
4月2日,排出核桃大一脓团夹杂一些淡红水。
4月8日,排出大量血糊状排泄物,肛门外长出7个黄豆大的硬块。
4月初,肛门周围又长出三枚花生米大硬肿物。
4月29日,又排出许多黑色糊状物,肛门痛如刀割。腹痛。
2008年4月30日七诊:六脉浮细,按之散,高年邪盛正虚,防脱。恩师处以破格救心汤。处方:
1. 制附片200g 干姜100g 元参500g 山萸肉120g 高丽参30g(另)
三石各30g 炙甘草120g 加水3000ml,文火煮至300ml,兑入参汁,日小量多次分服。5剂。
2. 雄精、白矾、苦参、木鳖子、甘草各100g 乳香、没药各30g 煮水,外洗坐浴。
方2用1次后,10日未行之大便排出,腹痛消除。方1共服7剂,11天未便血,食纳尚可。脉转有力,75次/分。
2008年5月18日八诊:已服药350剂,脉象得退,六脉沉细而稳。肛肿出血,不断排出脱落瘤体,纯阴大症有转阳之佳兆。处方:
1. 炙甘草60g 干姜90g 制附片150g 蒲公英120g 蚤休30g
木鳖子30g 生黄芪60g 高丽参30g 姜炭10g 三仙炭10g
赤石脂45g 油桂10g 山萸肉90g 每旬7剂,21剂
2. 雄精、白矾、苦参、木鳖子、甘草各100g 乳香、没药各50g 黄柏100g煮水,外洗坐浴。
2008年9月20日九诊:近来多次高热,乃阴症转阳佳兆,勿惧,切不可寒凉清热。正气渐复,仍从托透立法。处方:
1. 大桂附理中散300g,5g/次,日3次。
2.炙甘草60g 生姜45g 制附片100g 蒲公英120g 生薏米45g
败酱草45g 乌梅60g 高丽参30g 茯苓45g 杭白芍45g
白术45g加水6000ml,文火煮2小时,去渣浓缩至600ml,日分3次服。30剂。
2008年11月29日十诊:本气渐复,邪正交争,寒热错杂。处方:
1. 乌梅60g 生黄芪250g高丽参30g 黄连15g 姜炭30g 黄柏炭30g
细辛45g炙甘草120g 木鳖子45g 漂海藻60g 止痉散6~3 两头尖45g
雄天雄100g(日加10g至200g为度)生薏米45g 砂仁30g
加水3000ml,文火煮2小时,去渣浓缩至300ml,每旬7剂,21剂
2. 固本散1~3,加白术、干姜、砂仁、油桂、炙甘草各50g,制粉。4g/次,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