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目录:

***************************************

281.湖州潮音桥

明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

282.林应麒功德牌坊

明                                  浙江省仙居县

283.紫薇山民居

明清                                 浙江省东阳市

284.石楠塘徐氏宗祠

明清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285.赤岸朱宅建筑群

明至民国                              浙江省义乌市

286.厚吴村古建筑群

明至民国                              浙江省永康市

287.吴文简祠

清                                   浙江省庆元县

288.下柏石陈大宗祠

清                                   浙江省永康市

289.余姚通济桥

清                                   浙江省余姚市

290.金清大桥

清                                   浙江省温岭市

**************************************

281.湖州潮音桥


潮音桥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为三孔石拱桥。潮音桥在明嘉靖十八年(1539)前,是个渡口,名潮音渡。潮音渡原名慈感寺渡,缘“潮音”之称取义于舟山普陀潮音洞。明崇祯《乌程县志》记载,潮音渡“以迎奉观音大士,故名”。


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府陈幼学重建,两端亭改为阁,加以层楼。崇帧年间,民间失火,殃及东阁,旋即修复。岁月变迁,两阁渐废。桥几经修筑。最后一次修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桥上石板缝中生有拘杞、石榴等。共三个拱。民间,与“庙里庙”府庙、“塔里塔”飞英塔并称的,还有“桥里桥”潮音桥。关于“桥里桥”的俗称,与“哑子桥”传说有关。这些并称湖州城内3大古建筑。


位于湖州市内南街,建于霅溪之上,为3孔石拱桥。俗称哑子桥,义称桥里桥。其名之出来有两说,以桥东慈感寺奉观音大十故名。明嘉靖十八年(1539),湖州知府魏公济始建桥,桥之两端有东、西二亭。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府陈幼学重建,两端亭改为阁,加以层楼。崇帧年间,民间失火,殃及东阁,旋即修复。岁月变迁,两阁渐废。桥几经修筑,最后一次修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

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2.林应麒功德牌坊


林应麒功德牌坊位于浙江省仙居县福应街道上宅村建于明代,牌坊精美的石刻浮雕双龙”恩荣“字。这座牌坊高10.5米,通面宽11.34米,进深2.7米,坐北朝南,用石料按四柱三间楼阁式歇山顶模式建造。由于牌坊所处地段五六百年来地势在缓慢下沉,牌坊东侧建筑裂缝逐渐加深,呈现倒塌危险。几十年前已有过一次修复,现在我们正在对它进行第二次修复。


只见牌坊明间斗拱的两面,均嵌有刻着“恩荣”二字的石匾,额枋中部两面,各镌“攀龙鳞”“附凤翼”等正楷大字,额枋上的浮雕有荣归故里、麒麟呈祥、仙鹤庆寿、双狮戏球等图案。整个牌坊,雕饰精美,造型宏伟壮观。


据有关史料记载,林应麒,字必仁,号介山,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出生于仙居东乡断桥村。他从小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喜欢作诗,嘉靖十四年(1535)考中进士。同年10月,他赴江苏吴江任知县。嘉靖三十年(1551)八月,林应麒被任命为广东惠州同知,主政惠州政务。在惠州两年多时间里,他殚精竭虑为民生,微服私访听冤狱,呕心沥血办书院,可谓政绩卓著。嘉靖三十二年(1553),林应麒又被朝廷任命为江南巡按,巡察江南民生大事。当时,恰逢江西匪患严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林应麒返京后,将江西地方官府串通盗匪祸害百姓之事,连连上书,“四疏”朝廷。最后嘉靖皇帝痛下决心,任命林应麒为江西道监察御史。在任期间,林应麒手持尚方宝剑,监督州县合力剿匪,历经两年倾力整治,江西匪患得以彻底清除。皇帝极为欣慰,同年钦赐“恩荣”牌坊一座,建于林应麒家乡。


这座“恩荣”坊(即攀龙附凤牌坊)不仅成为林应麒的功德碑,也为后人研究该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2019年10月7日,林应麒功德牌坊由国务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3.紫薇山民居

紫薇山民居位于浙江东阳市画水镇紫薇山村,为明朝天启南京兵部尚书许弘纲和父许文清、弟许弘纪、许弘纶建造的府弟。北依乌龟山,前临东方西圆池塘,塘沿为河卵石大街,沿街植东槐西樟。由三条轴线组成,尚书第轴线居中,大夫第、将军第分列左右。每条轴线间以巷弄,两端设院门。

坐北朝南,建筑群原有尚书第、将军第、大夫第三条轴线组成,建筑之间有街巷分割。将军第已毁,现仅存“尚书第”轴线门厅和诒燕堂;“大夫第”轴线开泰堂、后堂以及部分厢房建筑。诒燕堂面阔三间,通面宽13.75米,通进深9.75米,八架前单步后双步。硬山顶。柱头略卷杀,鼓形或?形柱础。前檐斜撑承挑檐檩。梁、檩、枋及柱上部均彩绘。五花山墙墙头置鸱鱼。该建筑群建筑布局合理,建筑与环境结合较好,其用材结构和彩画装饰具明代中期浙江中部民居风格。


为明朝天启南京兵部尚书许弘纲和父许文清、弟许弘纪、许弘纶建造的府弟。北依乌龟山,前临东方西圆池塘,塘沿为河卵石大街,沿街植东槐西樟。由三条轴线组成,尚书第轴线居中,大夫第、将军第分列左右。每条轴线间以巷弄,两端设院门。现存建筑有小厅、尚书第轴线门厅、诒燕堂、后堂、大夫第轴线开泰堂、中堂及部分厢房。诒燕堂、开泰堂均为三开间,明间两缝采用平梁结构,次间山缝采用砖仿木结构梁架。梁、枋、檩及柱上部施彩绘,淡雅清丽,别具一格。

尚书第中的第四进花厅(也称“女厅”)以及第六进后堂均已毁。大门厅即第一进有五开间加两条直通后厅的过道边门,其明间有宽2.03米的大门,


大门两旁为抱鼓石,置于须弥座上,全高1.72米。明间、次间的柱头均有卷杀,檩、枋都搁置在墙体中,且都施有明代彩绘。原大门顶上有竖匾,上书“圣旨天恩存同”金字。


第二进照厅,原建筑早毁,现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后重建之建筑,为五开间加两条避弄。


第三进中堂,名曰“诒燕堂”。该堂为尚书第的主体建筑,饶有北宋之遗风,其梁架粗犷高大,地面为方砖平墁地,柱为棱形,柱子为鼓形饰上下两道泡丁,木柱、梁、檩、枋及山缝假砖柱,都施以彩绘。椽上为彻上露明造,施小青瓦,檐口施勾头、滴水。两墙为五花山墙,端部都有用砖烧制雕刻成的鳌鱼吻。


第五进后厅有围墙、天井,该厅已明显为清代建筑,地面比第四进高出1.3米。将军第与大夫第分别是许弘纪和许弘纶之府第建筑,其建筑规置与尚书第相同,但将军第建筑已毁,三府第均有“廿”字弄堂和“廿”字街连贯其中,往来其间,“晴天阳光晒不着,雨天不会湿鞋袜”。


紫薇山古民居群于1997年8月成为我省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紫薇山民居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4.石楠塘徐氏宗祠

石楠塘徐氏宗祠位于浙江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石楠塘村南的武义江畔,为明代宗祠建筑。照壁前为武义江,有小码头可供舟船停泊。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照壁、门厅、正厅、后堂组成,五开间,三进两天井,呈方形布局。面积近1047平方米。


照壁的上部和门楼的一部分已经被拆,其他基本完整。通面宽20米,通进深52.35米。门厅、正厅面阔五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九架前后廊,用月梁,梁两端雕刻龙须纹。单步梁作鸱鱼状。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后堂面阔五间,梁架明间为抬梁式九架前后廊,两山为穿斗式。两侧过厅,面阔各为三间。门厅、正厅、后堂及厢房均用石梁、方型抹角石柱,礩形柱础。檩条等用木材。


整体建筑布局基本完整,结构简练,用材较大。徐氏宗祠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占地近1047平方米,特别是其梁架结构全部采用石材,工程浩大,型制、雕刻古朴简练,具有鲜明的明代特征,展示了典型的大明风范。由于基本架构采用石材,能防火防蛀,故能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塌不倒,十分罕见。


石楠塘徐氏宗祠建筑形态反映了明代的建筑环境学及用材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法关系和生产力水平。保存完整,时代信息纯正,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其石构梁架和石雕反映了高超的石作工艺水平,是研究当时石作建筑技术及生活习俗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2019年10月7日,石楠塘徐氏宗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5.赤岸朱宅建筑群


朱店朱宅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赤岸镇朱店村,由明代荐叙堂、清代六房厅、清光绪年间的大夫第及民国年间增建的重厢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45平方米,建筑面积5409平方米。


在义乌赤岸镇南部有两座山,一座叫五指山、一座叫后架山,传说是挑担的神仙在这里小憩而成。就在两山之间,有一座火腿形的千年古村落——朱店村。朱店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古村落。“陈桥兵变”王彦超,开村至今已千年。


建筑群坐北朝南。大夫第为清代理学传人朱一新和其弟朱怀新的宅第,由大夫第门楼和前后2座十八间名葆真堂、约经堂组成,民国时期在西侧扩建双宝轩、宝宣堂两座三合院,总占地面积约1929平方米。大夫第门楼左侧为清中建筑六房厅,由二进三开间左右厢房围合成十八间院落,雕刻精美,占地面积570平方米;右侧荐叙堂为明晚期建筑,由三进两院一川堂组成,占地面积681平方米。建筑梁架、雕刻和柱础形制等均保留明代风格,时代特征明显。建筑间隔以石子巷,屋宇连栋,整体布局和历史环境保存真实而完整。

大夫第光绪年间由朱一新亲自参与设计建造,其书房的板壁镌刻了清代张度、黄士陵、汪鸣銮、汪洵、陶睿宣、陈宗颖、朱启连、吴延康共8幅小篆、大篆、魏碑体等名家书法作品,颇具巧思,是江浙文人宅第的典范之作。其中不乏名家,张度工诗善画,所画山水人物称绝一时;黄士陵是篆刻“黟山派”开宗大师,晚清篆刻大家,建筑中保留名家书法作品,堪称一绝。


整个建筑群时间跨度约300年,历经明清两代至民国初年,规模宏大,体现了不同时期建筑的演变过程,对研究明清建筑发展史有重要的史证价值。大夫第2009年进行了保养维修,荐叙堂和六房厅近年进行保养维护,现保存完好。

朱店村历史上文武名人辈出。除了前面提到的王彦超授尚书令,他的子孙后来也多位荣登进士。在义乌史上184名进士中,就有8名出自朱店,将军以上武将,就有5人。

据说朱一新在广东端溪、广雅书院讲学时,发现当地的木棉树木质极好,堪称良材,于是千里迢迢运回老家,在朱店村亲自规划,造起了这座“大夫第”。光绪二十年六月,朱一新自题“约经堂”,记其本末:“辛勤以有此庐,但愿子孙能世守;民物若环一室,未知怀抱向谁开。此九世祖亦政堂旧址也。咸丰季年,大人以重值得之,遂移居焉。

除此之外,村里还有荐叙堂、官余厅、六份厅、玉和堂等诸多历史遗存。比如位于义乌市赤岸镇朱店村大夫第边上的荐叙堂,当地人称官余堂,建于明代。

朱一新(1846年—1894年),字鼎甫,号蓉生,人称“朱义乌”。他从小就显示出了记忆力超强的特质,五岁时跟着一位老师学认字,当时老师还教着其他的学生。老师先给那些学生们讲解四书,朱一新就坐在那里默默地听着,等老师教完了那些较大的学生,再转过来教给他十字诗,他竟然已经把老师给他人所讲的四书内容大多都背了下来。朱一新十九岁时考中了秀才,曾经就读于金华丽正书院和杭州诂经精舍,这段经历对他以后致力于经学有很大的影响。

朱一新后来跟弟弟朱怀新在同治九年一同考中了举人,而后他就通过捐资得到了“内阁中书舍人”这个头衔儿,在宫内负责掌故档案文书以及藏书,这使得他有了充裕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古书,到光绪二年,朱一新考中了进士,升为翰林院编修,为此开始撰写《汉书管见》和《京师坊巷志》,这是他开始做学问之始。

光绪十一年,朱一新充湖北乡试副考官,转陕西监察御史。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醇亲王不肯上去,李莲英却上去了。监察御史朱一新闻知此事,上奏光绪,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慈禧阅表震怒,将朱一新降职为六部主事候补。直言受责,朱一新就以母亲患病为由请准回乡。当时因此举被誉为“真御史”。从此,朱一新远离官场,而专心于精研学问,教授学生,覃思时政,并形成其稳健变法的思想。在学术界,朱一新与康有为关于《新学伪经考》的辩论一直颇受关注。

2019年10月7日,赤岸朱宅建筑群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286.厚吴村古建筑群

厚吴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永康市,是明朝至民国时期的建筑。全村现有800多户,3000多人,为永康大村之首。自宋嘉定十年1117年,始祖吴阳卿从仙居三桥,后人徙居于此,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宋元明清及民国各代中,历代人才辈出,文化昌盛,经济繁荣,虽经沧海苍天的变迁,但其身后的历史文化积淀经久不变。至今,村中仍保留着永康农村中最庞大的古建筑。

吴氏宗祠为前、中、后三进两厢,前厅三开间,中厅五开间,后厅七开间。东西两侧厢房有20多间。建筑内的抬梁、斗拱、牛腿、雀替、蝴蝶木均刻有花鸟鱼虫人物走兽飞禽等高深精美的浮雕栩栩如生,柱头、穿枋、檩条金珠彩绘,完整无缺。宗祠的中堂正中悬挂着宗祠的堂号“叙伦堂”,意为思宗亲源远叙伦理纲常;在上中厅内左右两旁挂着本族祖先历任的官衔和科举进士等匾额,意为显耀门庭;厢房外侧回廊四周挂满100多块匾额,意在昭示厚吴曾经的传统和辉煌。

村中保存有近百幢、千余间元明清等各代的厅堂楼宇、民宅大院、庐墅精舍等古建筑。这里的明代建筑古朴、简洁、凝重,清代建筑繁杂、精致、典雅,民国建筑大气、完美、实用。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中有吴氏宗祠、司马第、存诚堂、仪庭公祠等。

厚吴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宋嘉定十五年(1222)建村以来,至今已有770多年的历史,在此其间,人才辈出。吴氏后裔中,曾出过著名"吴氏三相"龙图阁学士吴芾,左丞相吴坚和大中丞吴时来。由于人才辈出,也给厚吴村带来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化积淀丰厚,为永康名村之一。

屏山精舍,建于清乾隆八年,堂号“树玉堂”。共两进两天井,有牌坊式门楼,砖雕一斗三升,前厅用材粗大,梁皮、雀替处高浮雕飞禽走兽类题材,后堂楼和厢房有明代遗风的木雕护窗。与其毗邻的存诚堂,建于嘉庆年间,据说是由“父子登仕”两代先后建成,前两进较朴实,最后一进却精雕细刻,共二十六间,天井里有一棵树龄超过四百年的古苏铁形如骆驼,堪称一绝。

在有着典型浙中民居韵道的厚吴村里游走,近百处祠宇厅堂、庐墅精舍和古屋老宅像蒙土的珍珠散落在巷弄间,你只有走近它,拂去尘埃,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它的美。窗棂间门板上,四郎探母,鱼跃龙门,喜鹊登梅,代代封侯,三羊开泰这些题材吉祥孝道的精美木雕引导着护佑着这个世风古朴高淳的村落一代又一代人平实安康。

厚吴村保留有永康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涵盖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宗祠建筑和住宅等。有明清时期建造的祠堂、厅堂等十余处,古民宅大院、精舍20多幢;公共建筑有古驿道、池塘、灌渠、水井、桥梁、凉亭等;商业建筑有商铺、药店、茶馆、各类手工作坊等。


2019年10月7日,厚吴村古建筑群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

****************************************

287.吴文简祠

吴文简祠,位于浙江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村口,与来凤桥相对,依山傍水。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文简”是因吴姓之祖吴翥曾受唐宣宗谥封为文简先生,后人为追缅先贤,建祠纪念。祠堂三进五开间,由大门牌楼、正堂、后堂组成。整体布局呈长方形,长33.4米,宽17.4米,整个建筑造型庄重古朴、美观大方。

坐东南朝西北,面积约660平方米。前临溪,后依山,前后三进建筑,包括门楼、正堂、后堂,各进之间设天井、走道。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后双步用三柱,重檐歇山顶。檐下四周通施斗拱。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六间,悬山顶。明间采用减柱造法,抬梁式梁架,次、稍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后堂倚地势而建,与正堂高差3.56米,两侧设踏跺而上。后堂结构较简,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明间设神龛,置祖宗灵牌,前廊柱间施美人靠。其斗拱和梁架结构比较特殊,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建筑价值。

正门上悬挂“吴文简祠”匾额,两侧挂“文经”、“武纬”匾。两边还分别写有“三让世家”、“延陵望族”等字样。


正堂五开间,进深六间,明间抬梁式,正上面悬挂“务本堂”的堂号,用于庆典、集会、祭祀等活动。


正堂至后堂之间立设天井,鹅卵石铺砌。正面设有石碑三方,正中的石碑上介绍祖先生卒、官职和古墓坐落的位置,左边的石碑说明每年清明祭祀须注意的事项,右边的石碑则载明祠堂建设捐款及祠田情况。


 两侧设置13级台阶至上,系青砖铺墁,后堂系妥先堂(供放祖先灵牌),该堂依山势而建,重檐歇山顶、高于全村,如同祖宗在上,子孙绕膝。前廊与左右廊柱间设置美人靠。


该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因遭兵焚,后由乡贤吴懋修发动举溪境内的大一公(吴希点)直系富二、富四、富五三房联名创建,清康熙五年(1666年)竣工,历时十三年之久。祠堂前及内部原有大量的牌匾、石碑、桅杆、灵牌、壁画在“文革”期间遭严重破坏,幸好当时祠堂用作粮仓主建筑得以保护,后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文简公后裔和宗亲捐资、献料,把该座古建筑修复还原。


祠内木质刻花柱础、斗拱和正堂构造,设计别致,构造复杂,粗犷瑰丽,古貌昂然,别具一格,其建筑类风格确属罕见。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仅在闽北和浙西南地区尚有少量分布,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和考古价值。


2019年10月7日,吴文简祠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8.下柏石陈大宗祠


下柏石陈大宗祠位于浙江省永康市,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坐西朝东偏南20度,总体布局为前后三进,并设有戏台、厢房、钟豉亭、茶亭等,占地约970平方米。


前厅,面阔五间间两弄,进深六檩用四柱。戏台为四柱重檐攒尖顶,位于前厅与正厅之间,与正厅隔天井。天井两侧设钟豉亭。正厅,面阔五间,梁架为八檩,明间五架梁前双步后单步,为直梁,整个大厅除椽子外,通绘彩画。正厅与后厅明间之间设过厅(茶厅),过厅两侧为水池、厢房。后厅,梁架为七檩,明间五架梁前后单步,为直梁。

三进五开间,前、中、后三厅逐级升高,设计独特、巧夺天工。前厅与中厅间隔戏台、天井,天井两边设钟鼓亭,更令人称绝的是修建时竞然没有一颗铁钉,结构十分严谨,整座宗祠宽敞明亮,气度不凡。


戏台

钟楼

鼓楼

花花祠堂冬瓜梁,建筑构造仿皇宫的气派。宗祠的巧妙布局,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精美的雀替


2019年10月7日,下柏石陈大宗祠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

***************************************

289.余姚通济桥


余姚通济桥,位于浙江余姚,又名舜江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系木桥,叫德惠桥,后又改名为虹桥,屡建屡毁。到了元朝,有个和尚叫惠兴的发起筑石桥,可是没有造到一半,便去世了。


于是有个道士李道宁主持继续造桥,到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终于建成,定名为通济桥。桥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题着“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八个字,可见其高大雄伟之势。


现存的桥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公元1729一1731年)重建,用木椿2100根,人工约4万,建成当时全长约90米,共106级。


通济桥现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对象。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0.金清大桥


金清大桥位于浙江省温岭市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该桥4墩5孔,桥高12米,长64米,宽4.6米,拱券结构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面随桥拱作阶梯状,其间各砌10道石阶。桥旁有粗壮的石栏,栏板上浮雕精美的花卉图案。望柱108根,望柱头雕饰石狮、荷花、莲蓬等,线条流畅。桥南北两端有方形桥亭,石柱木枋四角攒尖顶。该桥造型独特,保存完整,周围历史环境氛围良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金清大桥是当时浙江东南沿海一带的大型五孔券桥,也是温岭历史上最长最美最重要的桥梁,据清《嘉庆太平县志》载,金清大桥“海口锁钥,往来冲要,通县之桥,以此为巨”。金清大桥所跨之金清港,一度为黄金水道,是台州六县内河运输的中心枢纽,又是温岭市之重要海运吞吐口。金清大桥船只往来频繁,“新河所,所四门,门门走马。


寺前桥,桥五洞,洞洞行船”,正是旧时的生动写照。金清大桥两边的寺前桥街也成为商贸繁盛之地。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金清大桥渐渐丧失了交通枢纽的地位,1986年,金清大桥附近披云大桥又建成通车,金清大桥遂繁华音沉,使用日少,而文物价值则日益凸显出来。

金清大桥是温岭最早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夏,温岭县人民政府即已公布金清大桥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温岭县人民政府再次公布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金清大桥亦在其列。1997年8月,金清大桥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金清大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

  • 【兰溪宗祠】 前方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前方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前方敦义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前方村东南,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4㎡.三开间三进一穿堂,硬山顶. 前进明间设戏台,中缝梁架为五架月梁带前后双步廊.中进为主要建筑,明间五架月 ...

  • 雅湖村胡氏宗祠

    雅湖村胡氏宗祠 宗祠概况     胡氏宗祠位于江东镇雅湖村古湖路52号,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建筑,建筑为坐北朝南,胡氏宗祠是该村等级最高的古建筑,前后三进,附设雨台(即戏台),于清乾隆四十八年( ...

  • 东莞市南城区——苏氏宗祠(1)

    2008年6月12日,我第一次参观位于东莞市南城区豪岗村--苏氏宗祠. 宗祠地处豪岗村中心广场,很远就看见"苏氏宗祠"四个大字,宗祠门口对联格外引人注目:"黄领参天展羽旗 ...

  • 山西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关庙之祖”|山西|古建筑|关帝庙|运城

    关帝庙.一座古建筑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内,所拥有的旅游魅力比较大,而且也呈现出很鲜明的地域特色,从而在发展古建筑旅游经济的时候,很多古建筑都会呈现出很鲜明的地域表现意义. 进而会带动了其古建筑取得了更好的 ...

  • 美丽乡村文化骆家: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旗袍秀水乳交融,相映成趣,你去了吗?

    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宁远有一个古村,它叫上宜骆家.人民公社时期它属上宜公社,后来又叫上宜乡,再后来撤区并乡建镇,则称冷水镇.骆家文化底蕴深厚,在县一中读书时,就有四五个同学姓骆,都是上宜骆家的. 上宜骆 ...

  • 衢州文化地标13 翁源村:写一段明清繁华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2014-12-08 11:24 金一媚  徐丽 ★推荐理由:衢江区举村乡翁源村现有翁氏宗祠.翁氏小宗祠等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点5处,以及至今保存完好的一批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民 ...

  • 前方敦义堂

    前方敦义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前方村东南,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4平方米.三开间三进一穿堂,硬山顶.      前进明间设戏台,中缝梁架为五架月梁带前后双步廊.中进为主要建筑,明间五架月梁带前后 ...

  • 文史丨电白古建筑文化景点(下)

    电白建筑,历史悠久,曾几何时,古建筑文化遗产给厚重的历史留下了不少鲜活的空间与生命,那一栋栋楼宇.寺庙.园林.民宅.城墙--便是古代电白人智慧与才干的有力见证,也是是千百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美丽风景.下面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1)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古建筑 三.古建筑(共计280处) 本篇目录: ***************************************** 198.长椿寺 清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目录: **************************************** 211.原平普济桥 金                           山西省原平市 212.平定马齿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目录: **************************************** 221.田庄全神庙 元至清                       山西省陵川县 222.团东清化寺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目录: ************************************** 231.普救寺塔 明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目录: ****************************************** 241.长则普明寺 明清                          山西省平遥县 242.热留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目录: ****************************************** 251.静乐文庙 明至民国                          山西省静乐县 252.汾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目录: ********************************************* 261.朝阳南塔  辽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目录: ************************************* 271.荡口华氏老义庄 清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272. ...

  •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10)

    本篇目录: ***************************************** 291.江山文昌宫 清                               浙江省江山市 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