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读一本书 · 荒岛上的谋杀——《无人生还》

天国的正义,人间的偏执

在很多人看来,一本推理小说再好,看一次也就够了,毕竟凶手都知道了,重读还有什么意义呢?确实如此,绝大多数推理小说都会把意外险放在首位,有理有据的作品可以令人啧啧称奇,而其余作者所致力的方向,则是“惊吓”。然而就要一本推理小说,书名就剧透了结局,《无人生还》显然是一部可以令人为之惊奇的作品。作为“孤岛模式”的开山之作,十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到一座孤岛,然后一个个死掉,最后竟一个不剩。这谜题几乎无解,所以当谜底揭开,又怎能不令人惊奇?

除了布局的精巧、谜题的难解与结局的意外性,《无人生还》显然还有其他意义。也正是这份意义,才使得作品有必要被反复阅读,直至奉为经典。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设计罪案的同时,也在试图阐释所谓“罪”的意义,这一点在《无人生还》里达到了某种极限,借人物之手,阿加莎实际上是对那些“法律之外”的罪,进行了一次清算。

作为三大推理宗师之一的阿加莎,十分擅长描绘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在并不出名的作品《葬礼之后》中,阿加莎营造了一个看似日常,实则诡异的氛围,而众人漫不经心的谈话竟成为杀意的导火索,情节设计方面堪称经典。而在《无人生还》里,这种杀意的蛰伏,则是以一次充满戏剧感的“隔空审判”完成的,十位海岛的外来者聚集一堂,却听见不知何处传来有关自己罪行的描述。

这个经典的场景,几乎暗示了接下来一系列杀戮的动机。有人要代上帝之名,对众人进行审判。而这十个人,又恰恰是或刻意,或意外地逃离了法律审判的犯罪者。在这法外之地,他们将要经受的,是更加残酷的拷问。

在阿婆的作品里,对法律的类似阐释,甚至是故意“违背”其实屡见不鲜。另一经典案例则要属《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以犯罪为描述对象的类型文学,推理小说自然无法回避有关“罪”与“罚”的本质讨论,而当这种讨论与现实相契合,又难免会生成诸如此类难解的矛盾。而在黄金时期的推理小说中,作家们由于专注于犯罪本身诡计与逻辑,其实很少将作品升格到这一范畴,阿加莎的厉害之处也正在于此。在推理三巨头中,卡尔几乎不曾涉及密室之外的探讨,而奎因则要到黄金时期之后的四五十年代,面临转型时才让侦探夹在正义、罪恶与法律之间难以脱逃。而阿加莎却早早将问题提出,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这大概也是她较之其余二人更加具有影响力的原因。

故事的结局如书名所显示的,没人可以离开这“法外之地”。这颇有些“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味道。其实犯罪本就是作茧自缚,当邪念在心头闪过,倘若不用尽全身力气,便很容易堕入牢笼之中,无从脱逃。

《无人生还》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原作名: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译者: 夏阳 
定价: 35.00元
ISBN: 9787513322331
(0)

相关推荐

  •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

    很多朋友留言,让我们做一期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介绍.做为一个真爱粉,这也是我一直的愿望.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被称为Queen ofCrime.Crime是英国最流行的一种 ...

  • 记得看BBC版的阿加莎剧

    ---------------- 本月,因男主角卷入性丑闻事件不得不重拍的BBC年度推理大剧<无妄之灾>终于上线了.这是BBC的第三部阿加莎迷你剧,本来和之前两部一样,也是计划在年末圣诞节 ...

  • 《无人生还》| 真真解读

    关于作者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当之无愧的"侦探小说女王",她1890年生于英国,出版了超过80本小说和剧本.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只有<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用教育战胜原生家庭,走上自我救赎之路

    教育不是狭义的职业培训,而在于自我创造 最近几年,原生家庭的话题不时掀起一阵讨论热潮.在某种程度上,原生家庭定义了我们的认知.思维和感受世界的方式,富人家的孩子和穷人家的孩子,显然就生活在两个世界,但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跟随暗黑大师涩泽龙彦一起看史上最重量级的怪人们

    我们是疯子们眼中的疯子. 到底什么是正常?这个问题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是一个敏感话题,因为在我们眼中,不正常的事情太多了:大学之前谈恋爱叫不正常,大学毕业时不结婚叫不正常:不好好工作每天都在不务正业叫不正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忠于自己的欲望有没有错?

    白色体系下的黑暗 说起文学小说的巅峰,你会想到哪些?<百年孤独><人间失格>还是<活着>?如果说起医学小说的巅峰,或许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白色巨塔>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成长,就是与自己的一场博弈

    对友谊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万能的 卡夫卡曾说好书会像是刀子插入你的心脏,<追风筝的人>就是这样一本书,故事里的主人公因为对朋友的背叛而深深自责,但后来终于在直面内心的脆弱和自私中获得了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释放始于接受

    拥抱不完美的自己,相信未来的可能 之前看到比尔盖茨推荐书单里面有一本<拥抱可能>,作者埃格尔博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而她逃出来之后,利用在集中营的经验成为了一名治疗师.这是一本身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当你能对苦难开玩笑时,说明一切都过去了

    彼时此刻,人间烟火. 人的一生要怎样度过?相信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答案,但幸福.轻松.快乐都会是每个人的追求.这看似最简单的要求,做起来却也是最难的要求的.现代人又有几个人能活的轻松愉快呢?工作压的喘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防御性悲观主义,才是落地的乐观主义

    打破墨菲定律,心态决定运势 1949年,空军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对自己的一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没想到这句话经过传播扩散后,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知更鸟是什么鸟?

    幸好,有些人还清醒着 据说,奥巴马给自己的女儿公开的送过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杀死一只知更鸟>.知更鸟又名反舌鸟,它不做任何坏事,只为人们歌唱.在这本书中,知更鸟指的是善良正义,但却被罪恶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如何逃离“贫穷陷阱”

    真实的苟且需要理解 中国古代有个晋惠帝.有一年发生饥荒,许多百姓活活饿死.晋惠帝听完奏报,便问:"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天下无人不说晋惠帝荒唐.然而读完<贫穷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