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加:他的素描是有温度的

来源:盛鑫煜当代艺术   

从德加素描作品纵横交错的线条所表现出的形体、情感和运动感,我们可以体悟到他思考和情绪的留痕。很多时候,真正感到我们的不仅仅是画面所表现的主题,而是绘画本身在那些幻影般的形式背后所隐藏的生命的奥秘。

素描是一种素描美图,广义上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狭义上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素描是一种基础,相对而言又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

而德加的素描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0岁的德加在安格尔的得意门生路易.拉莫特的画室里学画,因此得到了安格尔的教导:“要画素描,年轻人,多画素描,无论是根据记忆画默写或者写生,一直这样做,你会成为一个出人头地的大画家。”这番话激励了德加画出了很多举世闻名的素描作品,在《西欧近代画家》一书中有这样评价:“德加对素描有天生的爱好,他喜欢纤细、连贯而清晰的线条,认为这种线条,是高雅风格的保证和达到他所倾慕的那种美的唯一方式。线条成了他的欲望。在线的运用上,他达到了所有安格尔的弟子及其追随者没有一个人能够企及的、妙笔生花的地步。”

艺术手段来描绘可视世界和内心世界,来完成与心灵的遐想。在早期学院派的作品中,展现出他对古典主义的素描的崇拜,追随安格尔的唯美和高雅,特别注意素描的表现力和准确性,他的素描精致而严谨。后来,他在印象派画家的探索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下开始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热衷于赛马的题材,以后又对剧院,夜酒店和舞台表演产生兴趣。

德加的素描逐步从准确、理想化的线条转而追求表现运动和明暗效果。但是,他并没有放下曾经学院派式的线条,并且很自然地将线条和明暗有机结合在一起,画面效果就更加理性、严谨和强烈。在印象派画家中,德加素描手法的表现力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从某种程度看,他在精神上更接近于表现主义艺术家。他的素描是简洁生动的典范,线条给人的感觉如同心中的灵气化成,在一个美丽的空间里翩翩起舞。

德加,自画像与伟希(创作于1865年,先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埃德嘉·德嘉》

《埃德嘉·德嘉》中的肖像画(1879),德加斯艺术评论家Edmond Duranty说,肖像应该是“关于身体外观和衣着的道德思考,观察一个人与自己的家庭环境的亲密关系,以及他自己的特点。”“在巴黎生活的一个简单场景,实际上是银行家Ernest May(1845-1925)的肖像,他是Degas的收藏家和崇拜者。

有时会用寥寥几笔勾勒出简约概括的形体或动作,剩下的是斑驳的光影,让人物的眼神和表情若隐若现,也甚至是一个人物的背影以一种奇怪的姿势背对着,让人们去捉摸其背后的伤感。德加笔下人物的真实内心看似是直白的表达但又很难真正的渗透进去,看到他笔下的人物淡淡的忧伤你的心也会跟着沉重。

德加是一个厌世孤僻的人,他孤独了一辈子,没有家眷,朋友很少,以至于后来发展到与世隔绝的地步而变得古怪。他内心的痛苦和外表的高傲使他经常处于最佳设置的矛盾之中。为此,他笔下的人物总带有一股淡淡的忧郁和感伤,人物的脸部好像完全隐在一层薄雾中,只依稀可辨一双含有淡淡忧伤的眼睛,让人不禁想探究隐藏在其后的秘密。

 德加画过很多题材的作品,但他的芭蕾舞蹈演员系列留给了人们极深的印象,在他描绘的剧院和芭蕾等所有梦幻式作品中,似乎从来也没有放弃准确观察和内心窥视的观念,这种观念曾使他早期的肖像脱俗不凡。他所描写的许多芭蕾场面,多数并非表现幕布徐徐升起时那妙不可言的运动之美,而是以同情的心肠,表现那经过冗长排练,正在后台休息、早已筋疲力尽、可怜的女孩子们。

德加喜欢画舞台,确切的是画那些舞女。他总是用一些见解犀利的线条勾勒出这些舞者在台前幕后、在暗淡的灯光下不太美的姿势,带领观者用怜悯的目光在其与众不同的构图中观望着他笔下的人物。他似乎关注的不是对象的形体,而是隐藏在形象背后不可捉摸的内心世界,也或许就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德加在芭蕾舞演员的翩翩舞姿中,展现给我们的是画中人物动态的生动、真实,而且充满运动感。他热衷于表现人物动作的瞬间,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捕捉人物动态的瞬间印象。

而德加的素描更是不可复制的,1870年代中期以后,德加为了表现他的芭蕾舞场面,他不断画色粉笔画或色粉笔与水彩相结合的混合画,因为他认识到他所关心的与其说是自然色彩,还不如说是随意的色彩,而色粉笔这一手段使他能够用素描的方法画色彩,更可能的取得他所追求的那种妙不可言的最佳效果。事实上,在德加的作品里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色彩而是素描,是外形和轮廓的表现力。

德加的素描技巧是娴熟而精道的,都无可争辩地面对着素描严谨、古典之极的艺术,尤其善于用线。他独到的眼光和构思使他不拘泥于此,大胆的用他手中的画笔,用他奇特的构图,向人们诉说着他悲伤的情绪,带领观者达到一个不寻常的情感世界。

他的素描并非解剖、结构等理性知识的体现,而是一个有生命的世界。他忠于自然及对形的艺术处理是很深且探不到底的学问,那是一种感觉,一种智慧,一种不受科学法则左右的创造性学问,其奥妙无穷的艺术感染力是看不见的。德加笔下的造型和线条的运用,不仅代表自然,而是一种发现,一种美学上的升华。它代表了一种意境、一种情绪、一种精神。其作品的意义远远超过人们在印象派中给予他的地位。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芥子园画谱》

手工线装彩色仿宣套装全集共4册

无忧购买:

1、全国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

2、7天内无理由包退,15天内包换;

3、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满意,可联系寄件人处理。

购买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