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次别开生面的点评
一次别开生面的点评
《冬歌文苑》自从开展作品点评活动以来,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欢迎。大家参与热情高,点评气氛浓,一句句精彩的点评,一条条宝贵的意见,让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3月5日晚上的点评,主持人一改以往做法,不是选定一篇作品进行点评,而是围绕冬歌总编最近提出的必须提高作品质量的要求,组织大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一、如何杜绝错别字
主持人:
不少读者都有一个感觉,文苑一些很有可读性的作品,但频频出现的错别字让人难免皱起眉头。我投稿的一个平台,把没有错别字列为重点要求,即使受编辑中意的作品,如果有错别字决然“忍痛割爱”。
请大家出点子、支支招,如何杜绝错别字?
冬歌:
关于错别字的问题,在群里一而再而三的强调,但仍然一而再而三的出现,需要引起各位的重视!
叶震霄:
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至少要知道常用字如何规范使用。二写作过程要认真对待,有一颗敬畏心。而不是敷衍了事,草率写作。三写好后要检查,校对。必要时至少要校对三次以上。检查时间最好错开一点时间,必要时可以第二天再检查。
谢明军:
作品中出现错别字,确实影响作品的整体质量。就好比人们正在吃一顿丰盛的大餐,突然发现菜里有一只苍蝇,很是倒胃口。尽管我们自我安慰地说瑕不掩瑜,其实读者心里会说作者也太不认真了。作品中出现错别字,是属于低级错误,完全不应该发生,是可以避免的。
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写好稿子后,一定要至少校对三遍以上。校对时,要逐字逐句大声念出来。然后,再把稿子放上一宿,第二天再仔细研讨,肯定还有修改和上升的空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才疏学浅出现的错别字,一般都能及时发现。另外,有条件的话,最好请他人看一看,帮忙把把关。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江浙一兵:
用心写作。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学会用心,用心是一种态度,用心做事事成,用心写作文好。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用电子产品写点东西,但要想成为文学作品,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外,关键的是要用心去构思、体悟,只有付出真情实感,让文字有温度,才能写出优美的精品力作。卢延让曾有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杜甫也曾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文章不厌百回改,要知道好文章都是反复打磨推敲出来的。
用心校对。作为投稿者,发现自己的文章被网络或纸质媒体刊发后,如有语病或个别错别字,不仅影响作品的整体质量,而且也会影响读者阅读的情感体验,自己感觉吃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和无奈。文章中偶尔出现错别字是难免的,但不能因此而降低标准原谅自己。一般初稿写成后,最好放一放冷处理,也可以让他人帮忙把把关,投稿之前莫忘审三遍,对拿不准的字句可借助工具书。这需要耐心和养成校稿的良好习惯,没有错漏的稿件编辑也愿意编。同时,平台编审时可安排一名责任校对,如文章发出后仍有差错,可在第一时间由编辑调整修改。总之,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尤其文章不能出现政治性问题。
用心推广。公号给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提升的平台,我们理应珍惜公号编审人员的劳动成果,把平台当家建、当家管、当家爱,用心推广和维护平台的声誉,想方设法推广平台的优秀作品,让更多人关注分享并愿意加入《冬歌文苑》这方园地。同时,对平台每天推出的头条文章或认为可转发的作品,尽可能多地留言评论和转发荐读。酒香不怕巷子深。尽管好作品是最好的推广站,但有时"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作为平台的老作者和老读者,维护和推广好平台,受益最大的还是我们自己。
江锐:
牢记冬歌教诲:多读多看,做到语句通顺言简意赅。如果一篇文,觉得不满意,就放一放沉淀一下,有空时拿出来看一看,琢磨琢磨。非常感谢冬歌老师,受益匪浅!
张曙光:
如何堵绝错别字,源头上在作者。一要基本功扎实,二要态度认真,三要平台审核立标准。
刘玉庆:
平心静气写作,完稿反复校对;别急于求成,赶稿赶时间,别快拔萝卜不擦泥。
蔡泗明:
关于错别字,除了作者自己详细校对外,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请另外一两位老师帮忙阅读校对,才能更加有效避免“灯下黑”。
倪宝元:
对于自己作品负责的人,应该对自己的作品好好把关。有的作品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不规范,甚至有一个逗号到底的情况。以后如果再出现这样的作品我不会让它通过。
主持人:
感谢以上各位的“金点子”。杜绝错别字,应该是对稿件的最起码要求,也是作者写作态度的体现,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二、如何提高作品阅读量,提升平台影响力
主持人:
写作者决非“孤芳自赏”,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阅读分享,这也是提升平台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还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平台,如果作品一周内点读量低于1000,三个月内不接收该作者的投稿。可见平台对作品点读量的重视。
白锦刚:
如何提高作品阅读量,进一步提升平台影响力?我的体会是:
“放大自我”。在朋友圈、各群、能够得着的平台,少有顾虑地隔三差五地推送自己的作品。
“放大格局”。认真落实蔡副总编要求,完成每天2-3篇推送文友作品到圈、群、平台的任务。确信:宣传文友就是在推出自己,宣传了文友推出了自已,就能提高阅读量提升平台影响力。坚信:汇细流成河,堆沙石成塔,众人拾柴火焰高!
“放大质量”。通过提高作品质量提升平台影响力。质量是硬通货!作品质量高了,阅读转发的人多了,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王树宾:
提高作品阅读量,首先是我们的作品能够吸引读者。二是我们群里的每一个人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关注公众号,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向朋友们推荐公众号。还有一点,文友互相转发。这也是互相学习互相尊重。
叶震霄:
一是群友对本平台推送的作品每天要阅读浏览,不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二是扩大在个人朋友圈、相关群的发文推介,及时把有特色的作品推介出去,起宣传作用,扩大影响面;三是切实杜绝错别字的失误,不要影响平台的声誉。
李银波:
群里438人,每个人阅读一遍就是438阅读量,可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没有呢?是很多人根本就不关心平台发的文章!
张曙光:
阅读平台文章,尽量留言,既是尊重作者,更是爱护平台!
刘玉庆:
多转发朋友、多发朋友圈;多给他人写留言,投桃报李,就一定会提高作品的阅读量。
主持人:
为了提高作品的阅读量,一要主动,每个作者都应及时和适时地主动转发自己的作品链接,发自己所在的群,发朋友圈,让更多的人读到作品,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作品感知并喜爱《冬歌文苑》。二要互动,互相帮助转发。尊重别人的劳动就是尊重自己,转发分享别人的作品必然带来自己作品的转发,这样一来阅读作品的人群自然发生“几何效应”,平台的影响力就会与之俱增。
蔡泗明:
关于阅读量,当然就是要多发朋友圈,多互相转发。各位老师可以选择将文苑每天八篇文章全部转发,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两三篇转发。只要大家都这样做,效果一定不错的。凡事有概率。
三、如何写出好作品
主持人:
作品是作者写作水平的体现,也是平台的“窗口”。一篇篇好作品彰显着平台的特色和魅力,更旺盛着平台的生命力。
作品质量关乎平台的声誉和形象。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全部转发文苑八篇作品,后来有朋友提出有的作品质量欠佳还是不转为好。
刘玉庆:
真情妙悟著美文。真情,别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妙悟,入情入理,别胡思乱想……
胡建国:
写出好作品,我认为有几个要素:一是文学基础要好;二是敢于写,多写多练;三是多看书,多思考和琢磨别人作品的写作风格特色;四是善于求教;五是有源泉,不能闭门造车。
白小白:
好的作品离不开读、听、写、观察、思索、推敲、修改、……
白锦刚:
多读一一名著佳作,文友作品,读历史,读社会,读人……厚积文化底蕴。
善思一一思人生,思万象,思透一个问题……在思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勤练一一写作也需勤练。练是个手脑并用共同发力的过程,多写,常写,有时间就写,练勤了手,练勤了大脑,练出了精彩华章。
我们都是追梦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张守权:
写出好作品,首先是文化积淀。其次多写多看,光说不练就是空把事,光看不写肯定不行,丑媳妇怎么都得见公婆。再是自身阅历。至于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分析等等,如果不具备这些,累死也不会写出好文章。
王树宾: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个人生活积累、沉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人生、人性的领悟和思考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其深度往往决定作品的高度和深度。另外,就是叙述方式与表现手法,这直接决定了个人风格。因此,写出好作品的关键是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同时与文友多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惠民:
路遥先生说,写作,就像农民耕地一样,认真,努力,真诚!
张曙光:
写好作品,一要炼立意,多看书读报关注新闻,提高思想认识。二要炼选材,材料靠生活积累,选材要有眼光。要有时代意义,体现正能量。三要炼构思。材料处理与文章布局。读文章用心揣摩,写文章巧设计。四炼语言。做摘录,经常诵读自己喜欢的优美文章,形成语感。而集中阅读名家的集子,悟出特色;结合泛读,拓阔口味,收获大,提升快。
蔡泗明:
关于如何写出更好的文章?一是知识面要尽量广。首先是知识点,几个知识点连成线,多条线连成网,网就是知识面。所谓知识面要广就是这个意思。多阅读就是真谛!二是要多走出房间。所谓的“文学采风”。三是身临其境时多思考。刚好心境与环境碰撞在一起,这个时候如果能多问几个为什么,又能及时从大脑中提取之前所积累的有用的知识,融合在了一起,才情便在瞬间爆发!
焦红玲:
我觉得对于不是“大家”的人来说,好作品是改出来的!
主持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篇好的作品,谋篇布局很重要,成稿后要反复打磨,不要急于动笔,也不要急于“出锅”(投送)。
我想起毛新萍老师前几天说的“多读书多体悟勤练笔”,可谓高屋建瓴,一语中的!
一个小时的讨论交流很快结束,主持人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并以一首打油诗与大家共勉:
交流不觉时光匆,
畅所欲言犹未尽。
长风破浪会有时,
勤耕文苑更繁荣。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李品刚,安徽桐城人,军旅生涯二十六年,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冬歌文苑”顾问。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辑: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