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十年的重逢
二十年的重逢
周爱东||江苏
没有约定,二十年前我们在大学的校园里相遇;有了约定,二十年后我们又在这重逢。9月19、20号两天我们86级生物系的56个同学都如期来到学校。一为母校50年华诞庆典,再为我们一个班同学二十年后的团聚。除了三个人情况特殊外,其余一个都不少,难得。过去的领导和老师也都说我们这样的同学会是空前的。能到得这样齐,其实,我想象我们这样年纪的同学,每个人的心里还是渴望这样的重聚的。
二十年,太久了。见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相互辨认。岁月已经无情的给每个人打上了它固有的印记。青春没了,学校也变了,变得更加气派,依稀还有当年模样的地方,就成了我们捡拾回忆的好去处。
能不再重复父辈们的简单田间劳作,也让自己成为城里人,这就是我们当年最实在也是最朴素的想法。而要成功,大半是农家子弟的我们只能考取大学。那个年月,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只要接到了通知书,就意味着告别了当农民的命运。那份欣喜和自豪是藏不住的。不像现在,上大学有了许多的讲究。当年读大学也全是国家供给,吃着公家饭是何等的体面。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师范院校,国家供养的更多。晓得好歹的同学,还能用自己节省的伙食费接济家用呢。
教师,一个简单而平常的职业,一种远离浮华和激越的生活。从同学们的脸上可以看出,每个人活得都不容易,从每个人的谈话中也能听出,付出和回报也是那样的不对等。但惊人一致的是,每个人都是那样的自足和从容,没有抱怨什么不公,没有叙说什么不平。这里边肯定有职业的因素,也有年龄的关系。同学中官当得最大的是副处,钱多的有两个,是大老板了,大多数还是教师或者是校长什么的。固守这份清贫恬淡的生活,又未尝不是一种幸福。而这当中,不再干教育的也都是有些家庭背景的。
有两对恋爱成功的同学,这时候成了大家羡慕和取笑的对象。他们也乐得这样由大家去调侃。那些过去在校园里有那样的情而没那样的缘的几对,这时候也会悄悄的躲到一边,简单的过问一下相互的生活。说得也许不着边际,但我估计双方也都能心领神会。毕竟是二十年后的又一次交流啊。
两天时间太短了,再加上有这样那样的活动,能让同学们畅谈的机会太少了。依旧是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分手。和二十年前的毕业分离相比,大家都多了许多理性的成分。互道珍重也有些别样的滋味,尽管淡了点,但我相信,大家的心全是热的。
来的时候有着许多兴奋,分手的时候好象也有许多遗憾。但什么样的聚会不是这样呢?有了这样的一个二十年,我相信,每个人都能看出许多的,经历了也就够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周爱东,1967年出生,江苏盐城人。从教三十年,致力于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曾任中学、职业学校校长。因健康原因现辞职休养。热爱生活,喜欢文字。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