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与美酒同行
与美酒同行
袁福成||江苏
本人不好酒、不善饮,朋友圈尽人皆知。但坊间却流传着有关我特别能豪饮的“传奇”,据说一口气喝下一瓶高度山西老汾酒愣是没醉,还因此给我封了“袁一瓶”的雅号。其实,这也并不完全是谣言,当属“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据我所知,好酒、善饮,并不是男人的天性和专利。女士之中,好酒、善饮者几乎与男士平分秋色。只不过受千百年传统文化的熏陶,男人们被推上了神坛,男子汉大丈夫生当是人杰,死亦为鬼雄。堂堂七尺男子,为天下的女人遮风挡雨那是天经地义的,女人们则被置于被保护的弱势地位。加之在旧社会,中国妇女以三寸金莲的小脚为美,有“缠足自残”的恶习,这就把广大的女同胞紧紧束缚在小家的天地里,双足残疾根本无法介入和参与社会活动,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家中相夫教子,整天忙着针头线脑、锅头灶脑。经济上不能自主独立,女人对男人就自然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女人离开了男人,连生存都成问题,即便有好酒、善饮的特长,也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好酒、豪饮似乎成了男人们的特权,而女人一旦与酒沾边,则被视为“败家的娘们”。直至现在,在酒桌之上,女士们大都温文而雅、藏而不露。即便好酒、善饮,也是点到为止,临时充当一下“救场”的角色,绝少像男人那样豪迈与张扬,这很容易给人以错觉,让有些男士们对女士的酒量、酒技不屑一顾,但凡有这样想法的男人,十有八九会醉倒在女士的石榴裙下。
另据了解,一个人是否好酒、善饮,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决定:一是遗传基因。据说一个人的父母能一次喝个七八两白酒不醉的,一般情况下,其子女的酒量也小不到哪儿去。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可用遗传变异加以诠释。这算是内因。二是要有多场合反复锻炼的机会。即便你平时滴酒不沾,但如果天天让你浸泡在各种饭局酒场之中,经年累月,你也会从对饮酒的不喜好、不擅长慢慢过渡到比较喜欢,比较擅长。其进步速度的快慢,就要看各人的造化,如果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和经常锻炼的机会,内外因相互作用,对酒的喜好程度和饮酒的水平也会不断进步的。
我之所以不好酒、不善饮,是因为缺乏在这方面成长进步的主客观条件。我至今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好酒、善饮的遗传基因。小的时候,几乎没见过大人们经常有排场地坐下来大块吃肉、大口喝酒。那时候,人们的温饱尚未解决,吃一顿饱饭都成为奢侈梦想,哪还有条件饮酒作乐?人们常说,凡事要从小抓起,我们从小连像样的酒局都未见过,更谈不上有锻炼成长的机会。至少在饮酒的问题上,我们早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当然,在我成人之初,也曾经有过一次极为难得的锻炼机会,但却落下了“谈酒色变”的阴影。
那是在我二十岁那年,表哥结婚,舅舅家邀我们全家前去喝喜酒。按照以往惯例,邀请的虽是全家,但一般都是在父母中确定一人前往,父亲是一家之主,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因素,连母亲和父亲一同出席的概率也不多。因为家家经济都不宽裕,客套是假,体谅是真。当年乡下待客用的是八仙方桌,桌的四面放四条长凳,每条凳上只能坐两位客人。每家多去一人,主人就得多备一席,满八人就得多备一桌酒席。请“多”是一种礼节,去“少”是一种体恤。只有非常亲密的“主党亲”,父母才可双双同时出席。表哥结婚,我母亲是舅舅的亲姐姐,是表哥的亲姑母,加上舅舅邀请时再三叮嘱我父母,必须带着我一同前往,意在也让我这个小男子汉见见世面。恰巧在表哥大喜日子确定后,父亲受生产队指派要赴外地参加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我便子顶父职,和母亲一同前去赴宴。在安排席次时,我自然就代表父亲坐在了主宾席上。当时,和我同桌的客人,看我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坐在上席心有不平,但这是按照辈份大小和亲密程度的远近,依老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确定的,谁也不能随意更改,于是他们便在喝酒的问题上要给我点“颜色”看看。由于我的确是初出茅庐,毫无应对酒场的经验。同桌的客人照例一一先敬主宾,我也照例一一回敬,不知不觉中你来我往十几杯(每杯约五钱左右)白酒下肚,直觉得面红耳热、浑身发烫,继而觉得有点晕乎,说话也开始不那么利索,夹菜也屡屡夹不起来。大伙见状,也担心真的把我灌醉了,主人会不高兴。好在乡下的酒席一般时间不长,六大碗上齐后再端出一盘鱼来,“鱼到酒止”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果时间再稍长些,酒性真的发作,我极有可能就瘫倒在八仙桌的桌肚里。第一次饮酒就给来了个“下马威”,自此一直坚定地认为我不是块喝酒的料。即便有机会,初次饮酒的情景立马在脑海中浮现,对酒的恐惧之情也陡然而生。此后就为自己立下规矩,但凡赴宴,原则是滴酒不沾,实在情不可却,也仅仅是点到为止。
后来跳出农门进了大学,工作时进了中学,1990年再从中学进入行政机关,和美酒同行的新纪元才真正开始。
1990年,学校的党委书记奉调去市教育局担任一把手,估计当年局机关人手不足,新局长上任想干一番事业,必须要有“四梁八柱”加以支撑,在本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入上调人员名单。党委书记本和我非亲非故,我也从未到书记家中有过任何走动,当然不知道书记家住在哪幢、哪门、哪号。一到局机关就被委以重任,担任核心业务科室的副科长,协助局领导主管中教、德育和中小学招生。进入局机关之后,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酒局饭局明显增多。上级来人检查指导、评估验收,都要求职能处室负责人陪同,陪了工作还得陪酒陪餐。到了县(市、区)和市直学校,我们也成了上级“领导”,工作的开始、中途和结束也免不了以酒席款待。如何应付饭局酒局成了一门全新的课程,但这门课程既没有专门的岗前培训,更无专业的书面教材,完全靠自己去摸索。坊间所传我好酒、善饮的“传奇”就发生在刚进机关不久。
当年,全市中小学招生工作刚结束,一重点中学的校长要宴请本科室全体工作人员,正巧一把手科长出差在外,我便临时成了科室的“主要领导”。对这位校长的酒量早就有所耳闻,是货真价实的好酒、善饮之人,喝一瓶高度白酒下肚,走路不摇、骑车不晃,依然能谈笑风生,镇定自若。而我则是初涉酒场,完全是“喝一两脸红,喝二两头晕,喝三两想吐,喝四两可能会裸奔”的主儿。在酒量上,和该校长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花拳绣腿”怎能敌得过“职业拳手”?正在为难之际,科内的一位老办事员主动帮我解围。他用一包中华烟将酒店服务生收买作了“卧底”,用相同品牌的空酒瓶放了五分之一的白酒,加了五分之四白开水,斟酒时左右手各执一瓶,左为真,右为假。斟给校长的全部是真酒。斟到我杯中的都是做了手脚的“赝品”。在桌上只有我和老办事员心知肚明,加上这位“店小二”也特别精明,两只酒瓶左右手虽经常轮换,但斟酒时真假分明,从未出错。
酒至半酣,瓶中酒大致还剩三分之一,校长一时兴起提议单独用大杯敬我一杯,我明知有假,也壮着胆子端起大约有三两的大杯一饮而尽,校长更是当仁不让。从此,我特别善饮的“传奇”故事便不胫而走。也有同事们当面向我求证,因此类当属酒品不端的行为,谁还好意思承认?如果传到校长的耳朵里,用主人请客的善意来戏弄主人,这还成何体统?故而我既不作肯定答复,也不坚决否认。含糊其词的结果给了人们充分的揣度空间,多数人都信以为真,此后在口口相传之时,又被添加了若干颇具神话色彩的细节,什么该校长饮酒成了我的手下败将,校长喝完酒摸不着家门,敲门敲到隔壁女教师家,被女教师丈夫臭骂了一顿……在市井生活中,人们普遍存有一种希望“英雄出丑”的情结。重点中学校长在市井百姓心中是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之所以爱他,因不少平民百姓的孩子从重点中学考上了名牌大学,从此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之所以恨他,平民百姓的孩子距录取分数线差个一分半分,你就甭想迈进学校的大门,后来也有招收自费生的,相差三分、五分就得交上三万、五万,老百姓口袋里本来钱就不多,孩子虽交钱进了校门,但校长便成了万恶的“刘文彩”的化身。大家都认为校长善饮但却败在了名不经传的无名鼠辈之手,心里有说不出的某种“舒畅”。在“传奇”之中,我的形象便日益“高大”,仿佛是久藏深山的武林高手,一出场就把闯荡江湖的名流故宿打得一败涂地。而校长的形象却越来越丑陋不堪,仿佛成了擂台上跪地求饶的“高手”。我便成了为他们“出气”的英雄。
浪得虚名本不是一件好事,但有时在酒场上还真有点威慑力。大家已知道我酒喝一斤不醉,在向我敬酒时一般都比较谦虚,遇上能喝酒的率先示弱这是酒场绝好的自我保护的招式。碰到有少数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也斗胆张狂一回,要不要咱俩单独再来一瓶试试?这一招,果然还吓退不少狂妄的酒徒。当然在机关工作久了,喝酒的机率也大大提高了,因“酒(久)经沙场”,我也感觉到自己的酒量也小有提升,一般情况下喝个二三两也基本不醉,遇上好酒、好心情,喝下半斤也并没有言语失当、行为失态。有了这点酒量,日常的酒局也能应对自如,刚刚心中窃喜未了,又迎来了更大的考验。
1997年,局机关迎来了第二轮机构改革。其中有一条重要规定,在机关处室岗位上任正职超过五年(含五年)的都必须轮岗,我自90年进入局机关,当了三年副科长后又当了五年正职科长,正符合轮岗的条件。轮岗之初,先发拟任岗位意向表让大家填报,我原来所在的科室按新方案拆分成五个处室,我便在其中初选两个岗位上报。万万没想到的是,局领导却让我到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履新。
我在机关已工作八年,对办公室工作的难度早有耳闻。在外人眼中,办公室主任是炙手可热的重要岗位,最大的好处是有更多的机会直接为领导服务,要想钻营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全机关的吃喝拉撒都归办公室管理,平时福利发放和物品采购也都由办公室负责,想捞点实惠唾手可得。普遍认为,办公室主任是局机关的“大管家”,大事小事至少能做一半的主。办公室在职能定位是“综合协调局机关所有政务、事务”,正是这一定位,把办公室变成了一块“大抹布”,局机关事无巨细都能和办公室扯上关系。殊不知,办公室主任其实就是贾府里的“风辣子”,说起来是“大管家”,而实际情况是“丫环拴钥匙——管家不作主”。况且办公室又是综合服务机构,上要为领导服务,中要为平行处室服务,下要为基层学校和教职员工服务,要真正成为沟通上下的桥梁、联系左右的纽带,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样的岗位无人报名是在意料之中的。我也是力求躲避的人员之一,但越是想躲越是躲不过。要问我是否愿意当办公室主任,我是一百个不愿意,既没有投机钻营的打算,也没有捞取实惠的习惯。但我也是个党员,关键时刻还是党性原则起了作用,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只好勉强答应,如同农村过去普遍存在的“指腹为婚”,就半推半就地走上了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也开始了与美酒同行的新长征。
办公室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迎来送往,吃喝招待就成了办公室日常的重点工作之一。在长达十三年办公室工作生涯,正好在党的“八项规定”出台之前,上上下下吃喝成风。虽然上面早有规定,公务接待只准“四菜一汤”,但在我参与或直接接待的省部级、市厅级、县处级领导中,一次都未按这个规矩执行过,我们到县(市、区)及市直学校检查工作也上行下效。吃喝风盛行,给办公室工作带来巨大负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办公室主任想吃饭喝酒,几乎每天都有饭局酒局,节假日都不例外。常年在酒局饭局之中,对个人和家庭也是沉重负担。天天喝得脸红脖子粗,回家挨老婆的训斥,长年和孩子很少交流,父子关系也日渐生疏。有时一个晚上要陪着领导们赶几个饭局酒局苦不堪言。对平民百姓而言,不花自己一分钱,出入豪华酒店宾馆,喝上等好酒,吃上等好菜,应是美差一桩。真的让你天天如此,谁都有吃不消的时候,我们苦着、累着还不能明说,别人听了还以为你在炫耀和得瑟。
中国的社会基本是人情社会,人情大于原则,甚至大于党纪国法,领导们在对办公室提工作要求时私下就说过,“接待工作就是生产力”。行政机关的公务接待大致可分为礼节性和功利性两种。礼节性接待注重礼尚往来、基本对等的原则,你敬我一掌,我回敬您五寸。功利性接待是为了要达到某种目的专项接待,接待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情的成败,单位想要多争取点专项补助、想获得某种荣誉、想在某次评估验收中顺利过关、想申报的某种项目获得批准等等,凡是功利性接待,领导一般都要求办公室主任亲自安排并全程参加,一来表明对接待工作的重视,二来办公室主任经验相对丰富,见多识广,便于应对接待过程中的复杂局面。三是这类超标准接待,绝不能堂而皇之在机关账目中出现,要通过各种变通的办法(如编造假的会议通知、会议预算、扩大会议出席人数等)骗过审计和财政部门的监督,同时也保护了有关领导。这么一来,办公室主任参加吃喝的概率就有大幅度提升。但无论多么重要的接待,领导让办公室主任参加是为了接待和照顾好客人的,如果办公室主任一上酒桌就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酒未过三巡就醉倒在酒桌旁,有失单位体面不说,反过来还要让领导为你服务,这样的主任肯定是当不长的。白天没空,晚上领导加班研究也要让您换岗。别的不说,单就饮酒一项,要做到场场不离“穆桂英”不难,但做到每场必胜却十分不易。
后来在实践中发现,要长期保持酒场不醉还真得讲究点饮酒的技巧。人们在酒桌上常说:“感情深、一口闷”“酒风见作风”“酒品见人口”,其实,这都是酒桌上为了让对方多喝酒的即兴妄语,千万不能当真。我得承认,论酒风酒品,我可算是酒风不正、酒品不端之徒,刚入行时就有过弄虚作假、浪得虚名的“前科”,这样的手段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常常使用并基本都大功告成。其实在许多情况下,歪风邪气也是被逼出来的,到医院手术你愿意给医生送红包吗?谁的钱不是辛辛苦苦挣来的(当然腐败分子除外),但手术刀及病人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万一医生漫不经心,左肾有病,一不留神将你的右肾给切了,这不是要了病人的命吗,在金钱和生死攸关的大局面前,还是送上红包买个心安吧。同样道理,让你天天参与喝酒吃饭,天天喝得酩酊大醉,你的身体能吃得消吗?但由工作性质决定了这样的活动尽管不愿意还得次次参加,那就要寻求自我保护之道。其实酒不醉人人自醉,只要注意把饮酒的总量控制在自己身体可接受的范围内,坚持能少喝就少喝,能不喝就不喝,万一情不可却就动点脑筋、想点办法,“六个一点”的经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具体的内容是:斟酒时略浅一点,端酒杯时略洒一点,干杯之时略留一点,请左邻右舍略带一点,适当时机偷换一点(以水换酒),乘其不备略倒一点。这样一桌酒席下来,你看似喝了半斤的量,其实到了肚里还不足五成,虽然浪费了国家的部分钱财,但却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当桌上有人醉酒后你还能镇定自若地指挥施救,淡定从容地处理善后,让局领导放心,让被接待的客人满意。尽管有酒风不正之嫌,甚至说这是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但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尤其是一场令宾客满意的接待之后,想要的经费不仅如期到帐,数量上还有明显增加,待审批的事项很快有了回复并得到批准,想要的奖项桂冠如期戴在头上,等级还有所提高;想通过的评估项目不仅顺利通过还获得意外好评,甚至连原来的不足之处,也改成了“改进建议”岂不是皆大欢喜?
在与美酒同行的日子里,如此挖空心思去应对饭局酒局,如此专心致志地去研究饮酒不醉的诀窍,还能有多少精力去研究其它工作?但事在人为,我在业务科室任职,全市在苏北率先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奋斗目标,被国家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实现“两基”先进地区,本人也同时被表彰为先进个人。本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后,办公室年年被评为年度先进处室,本人还作为优化服务经济发展环境先进个人候选人登上地方党报,还获得过市级劳模的光荣称号。由此可见,美酒照喝,工作照做,两者可并行不悖,况且,对办公室而言,吃饭喝酒本身就是工作。直至2010年退居二线,与美酒同行之路终于到达了终点。后来,党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吃喝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明令禁止在公务活动中饮酒。如今办公室的迎来送往和吃喝招待的频次大幅下降,我与美酒同行之路终成绝唱。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袁福成,江苏建湖人,公务员,文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退休后撰写的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刋、杂志上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