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有感于移民岛
有感于移民岛
戢觉佑||江西
美国的移民岛,原称爱丽斯岛,它位于大西洋入口和哈德孙河交汇处,与纽约的曼哈顿隔水相望。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这里便成了移民进入美国的集散地,这个名不见经传、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岛从此闻名于世界。我曾有幸作为国家科研管理培训团来美国学习考察,特意造访移民岛。立身此岛,眺望曼哈顿繁华美丽且极具现代特色的城市,听大西洋传来的阵阵涛声,看陈列馆的移民记载,让我感慨万千……
历史像一幅漫长的画卷,清楚明确地记载着17世纪以来,欧洲、非洲、亚洲各地不断迁入的移民,他们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横渡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来此地落脚谋生,有的当时是被作为“猪仔"买来的。我国最早来此地的移民大多是浙江和上海一带的人,后来福建、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陆续由此移民来到美国。移民们到了爱丽斯岛,先要接受美方的检疫和考核,当时只要身体健壮,能算出简单的加减乘除,便可以办理签证。一部美国发展史是一部移民奋斗史,美利坚建设的大动脉,流淌的是世界移民的血。
移民们为落脚谋生,以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奉献毕生,甚至奉献几代人。喝移民血长大的美利坚,深知移民血的廉价。不过,今天他们强大了,富有了,更加先进和发达了,对移民的标准要求更高且更苛刻了。他们不再需要“猪仔”式的奴隶,不再需要只会ax+y+b=0和只识几个ENGLISH单词的移民。他们需要的是具有高智商的打工仔,顶尖的科技人才,还有腰缠亿万资产的大款。只要有钱,什么贪官、毒贩和杀人犯都可以接受,都可以得到庇护。他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以优越的条件和高薪为诱饵,搜刮世界各地人才,挖他国之墙角。甚至下功夫引诱威逼极少数留学生加入其CIA,利用他们的资源收取各国情报,特别是有社会背景的官宦子弟更是他们的目标首选。
我所到的纽约、华盛顿、费城、芝加哥、旧金山等地的大学,仅伊利诺伊商学院,该校40000多名在校学生,有5000多名是华人,其中大陆留学生约占三分之二还多。大多数留学生具有很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他们身在异国,刻苦努力学习,有的还勤工俭学,每天在饭店洗盘子挣钱攒学费。但迷恋于流光溢彩的生活,抵挡不住纸醉金迷的诱惑,抛弃祖国,不认爹娘者也有之,甘愿寄人篱下,为美国效力的也不乏其人。在斯坦福大学一位我交大小校友告诉我:“他所在的学校,就有一些公费外派留学人员,学成后以各种理由拒不回国,有的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给人开出租车。据他说,硅谷高科技开发区打工仔队伍中,来自大陆的高级工程师占三分之一”。听说更有甚者,宁愿流落街头给美国人打水、扫地、洗碗,怀揣博士文凭开出租车。
历史也许就是这样残酷,尚记得1994年广岛亚运会一幕,令我至今刻骨铭心。那个上海姑娘何××东渡扶桑,入了日本国籍便改为小山智丽,在数万日本国民的助威下,请来巫婆弄妖做术,喊着“哟西、哟西……”大板扣杀,最后替鬼子升了太阳旗、奏了日本国歌。东条英机用他的屠刀在中国挥舞8年,最后却带着遗憾走上了绞刑架。今天,这个炎黄不孝子孙,民族的叛逆者,以不同的形式为日本帝国主义树幡招魂,圆了东条黄泉之梦,这就是现实,让国人心里滴血!
随着改革开放,国人“留学意识"的变化,“出国潮”由过去的古井微澜,变成了现在的沧海巨波。据统计,出国人数1983年约1千多名,1986年1万多名。1987年10万多名,现在数百万名,清华、北大个别专业和班级基本连锅端。以前是本科毕业后外出留学,后来是高中生留学,初中生留学,现在发展到小学,近年来甚至幼儿园小朋友也去国外上,有的干脆在国内怀孕,去美国生产。新潮,新洋潮,真是新洋潮啊!我在暗暗问自己,真的是外国太阳大、月亮圆、面包香和牛奶甜吗?我从美国东部到西,走了若干城市没有感到。这刮的是什么风?叫人难以琢磨。记得杜牧有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现在是部分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特别是学生,张口都将美国夸。
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国家极寄予希望的摇篮,是人民用血汗钱供养的。需要深刻反思的是我们一些名校,特别是清华、北大、科大等等,现在几乎成为了为国外培养基础人才的输送基地。人才大量流失,体育界有,文艺界有,科技知识界更多。“海外兵团”之大,出了个小山智丽,还会不会有大山智丽、老山智丽呢?但愿历史不要再重演。我真心地希望“母亲们”要深刻反思,学学岳母给儿子岳飞刺字“精忠报国”;我真心希望儿女们学学苏武牧羊十八年不辱使节,屈原为泄国耻纵身跳入汨罗江,文天祥写下留取丹心照汗青;学学钱学森、李四光、朱光亚、钱伟长等老一辈科学家,在国家急需人才之际,能毅然放弃国外优越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待遇,甚至冲破重重艰难险阻,不顾个人及家人安危,投入到母亲怀抱,报效祖国。
国与国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基础是人才,培养一个人才很不容易。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国家要付出多少代价。尚记得我读大学时我的老师给我讲,国家培养我们每年要花数千元(当时每人每月生活费不到10元)。一个运动员通向世界冠军的路,其脚下铺垫的是国家的黄金,洒下的是教练、陪练们的血汗。我记得曾有位世界冠军站在领奖台上过这番话:“我们能站在世界的最高领奖台上,全是靠国家的培养,是身后大批教练、陪练给我们铺的路”。尤其是我们这个处在贫困线上的发展中国家,培育人才的艰难更是可想而知。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也是我们炎黄子孙应具备的良知和应尽的责任。为一己私利,为一寸得失赌气,甘愿它国为奴值得吗?我喜欢看动物世界,动物界里最凶狠的动物都能乖巧、甜蜜地依偎在母亲身边,能为它们的族群开疆辟土,占山为王不息舍命,或许这就是母子之情,血缘之情。
蒲松龄有首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或许就是这首自勉联,一个天才少年,号称神童,科举失利,其初心不改,广收民间奇闻异事,著书立说,成就了他辉煌人生。人必须要怀揣梦想,尤其是年轻人,这是支撑为之奋斗的精神之柱和不竭动力。出去的人绝大多数是装着理想和抱负。他们身在异国,不忘国家之兴衰,有的借国外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条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读书和研究课题,为的是早日学成报效祖国。我遇到的一些留学生,在交谈中,一谈到国内的形势与发展问题立刻神采飞扬,热泪盈眶,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流露出拳拳爱国之心,令我十分感动。
争人才、抢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最激烈的竞争。国际流动人才大军的全球留学人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争夺的焦点。历史清楚记载1945年在联军攻克柏林前,美国派了3000名科学家和情报人员深入到德国,他们利用各种关系对德国科学家进行调查以各种方法和手段做工作,随后派了100多架飞机到德国把该国的科学家运到美国。70年代,瑞典有个20岁的研究生发明了一种电子笔,这支笔能接收到人造卫星上传来的脉冲,并能把卫星测到的森林、矿产、田亩等都描绘出来。美国政府绞尽脑汁同瑞典交涉,最后花大价连人带笔买到美国去,解决了美国地球资源卫星上的一大技术问题。他们还以对其他国家的帮助,换取别国的高精尖科学家,菲律宾就曾上过美国的当。更损的是美国人认为,买一个科学家来加入美国籍太昂贵,而一个科学家一生不可能天天有创造。通常人生黄金期也就是研究生毕业后的3至10年,所以美国目前采取了邀请客座教授的办法,让毕业后开始做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工作3-5年,给很高的工资待遇,人一到美国就派几个人跟着学,掏空了其所需要的就其赶回国。近几年他们又广泛玩弄聘请外籍院士的伎俩,根据其需要以聘请院士为诱饵,廉价掠取它国科技情报。其实这些外籍院士在美国科技界没有地位,既无建议权,也无表决权,只是有选择性地让你参与一些学术交流,并要求你在其高端杂志发文章,说白了就是不花钱获取科技情报,进行学术交流。令人不解的是我们一些单位及高层,为某些利益需要还非常热衷,往往以外籍院士为招牌,扩大影响,招揽项目。
世界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鼠标点击观天下,九天揽月须臾功。人类不再是桃花源里牛耕田的慢节奏时代,必须要用生存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有了人才就有了希望。人才流失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客观上讲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目前条件还比较欠缺,难以为人才提供一个大的市场和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国家还比较贫穷,科研的硬件条件满足不了科研人员的需求。一些人想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知识,借助国外先进的设备,搞一些科学研究,这是件好事。在对“土、洋”博士的看待和使用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待遇不一,国内的博士和学者颇有些看法,觉得“土”博士没有“洋”博士香,还不如出去吃几年苦,拿到学位再回来等等。在院士评选,高职评选,科研项目招十厂标等还存在许多问题。解决好人才流失问题需要极为认真地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强林,其子孙要有极其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要有为之奋斗献身的精神。“国兴福连黎庶,国之祸及家身”。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曾历经苍桑,有过盛衰,更应倍加珍惜重视。
爱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就象母亲与儿子一样,永远是相互深深爱着的。站在这小小的移民岛,眺望号称“世界之窗”的曼哈顿。我心潮起伏,此时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想起了,“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并情不自禁地发自内心的呼唤:“亲爱的游子们,你们千万记住,你们的身体流淌的是华夏祖先的血,且莫忘了祖国母亲,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中国人,切莫改变你的中国心”!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戢觉佑,江西人,1952年出生,原海军后勤学院院长,海军大校军衔,曾先后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国防大学基本系指挥员班、军事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班、俄罗斯国家武装力量军事后勤与运输学院、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高级研修班。多年来从事军事后勤理论研究,共出版包括《俄罗斯海军战役与战术后勤》《美军后勤理论与实践》等多部专著。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