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2 中国摄影界“一代宗师”:何藩 | Masters' 2
注:以下内容所有引用部分均已标注来源
Masters' :摄影大师作品分享◀
Beeber's :比白个人作品分享
Followers' :临摹作品分享
Friends' :比白朋友们的作品分享
—— 何 藩
00
前 言
01
简 介
何藩是唯一一个拍摄 50、60 年代香港的人,他对光影的表达充满戏剧性。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试图去记录香港,而是用镜头捕捉人物,普通的香港人。
从他的照片中我看到人性,感到暖心,那些照片里的人像自己家人一样有亲切感。
02
作 品
03
评 论
何藩十分了解香港,十分熟悉香港人的生活,他善于捕捉香港最具魅力的城市风貌,乐于展现香港的市井百态。巷弄里,老人正在烧饭,一个小贩牵着几只色彩鲜艳的气球经过;街市上,雾气与熟食的蒸气弥漫,卖土豆的小姑娘若有所思;阳台上,晾满了衣服,小孩和猫同时探出了头……
曾有记者问为何将镜头对准普通的香港人,何藩说,“我对他们充满关怀和同情,想通过镜头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人如何为生活打拼。”[4]
不知道对摄影界有什么影响,但却无意中成了我这个小白光影和构图的入门导师。
入门的时候看过一些他的作品,映像很深,并不经意间模仿学习,但我是今天听闻何藩大师逝世的消息才知道自己之前惊为天人的作品是出自这位之手。
……
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个人很喜欢这样的风格,看一眼就忘不掉了,很沉静却极富张力,可以让人从作品中真正的感受到情绪和氛围,比现在打着情绪旗号的新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5]
在这个关于何藩先生在世界摄影史的影响问题内,何藩比不赢朗静山,因为朗老是画意摄影的鼻祖,在中国摄影萌芽阶段不仅办展还开班授课,影响深远;也比不过吴印咸,吴老从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一直活跃,从拍纪实风景到电影,还记录了建国前后许多珍贵史料。
何藩先生的摄影立足于香港,正因为专注港人的生活,香港的风貌,将摄影与香港紧紧联系在一起,何藩先生同样也赢得了世界的关注。[6]
有正面的褒奖,自然也会有反面的声音:
就其作品而言,何先生对“摄影界”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何先生的照片强调光影和构成,最终达到一种视觉的直观之美。这种路数是画意摄影的套路,画意摄影在回应的是精确和客观的摄影何以成为艺术的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现在早已不再成其为问题。更进一步说,早期进行画意摄影实践的斯蒂格利茨和斯泰肯等人也意识到画意摄影无法真正回应这个问题,所以转向了对摄影媒介本身的探索,以摄影分离派的身份开始了作为现代主义的摄影实践。而此时,画意摄影已不再是一种具有问题意识的存在,而是以某种被构建的视觉陈规进入了大众的欣赏之中,简言之,就是成为了沙龙摄影。这种丢掉了问题意识的风格性的构建,也就是格林伯格在先锋与刻奇一文中所谓之刻奇。此时,在这种已经死亡的躯体上做得再好,都已经不再有什么真正的意义。而这也就是何先生在50年代之后的实践中所做的事情。他能言之为贡献的,说到顶,也就是mingo答案中所说的,让华人的摄影实践进入了美国的沙龙之中。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可惜的是,何先生在做的,是他上几代人就已经发现的死路。这个是最令人遗憾的。当然,他在电影领域所做的实践,我并不熟悉,所以在此也就无法评论。以上的讨论,仅仅针对他在摄影领域的实践而言。[7]
另外有一篇设置了不允许转载的文章,对几幅经典作品做了讲解,感兴趣的可以阅读: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679010/answer/107202561
04
最 后
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他除了摄影,居然还演过《西游记》里的唐僧,还拍了很多的X级片,虽然这不是重点……
不同于以往大家容易见到的摄影作品,大多是光鲜亮丽的商业摄影,或者是普通人一辈子去不了一次的大气风光摄影之类的。这两期我放的刘涛和何藩,都是将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甚至是更底层的人民。
其实哪里都有美,就看有没有发现咯~
在正文内容的最后,分享一个之前何藩接受采访的视频吧
05
留 言
06
分 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