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仿治:失眠变奏曲
四十多年前,上大学报到的第一夜,翻来覆去辗转在床席上,竟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有想不完的事:想插队十年期间一起拔秧一起挑谷箩头一起卖西瓜一起修水库一起唱《智取威虎山》一起巡夜一起打扑克的朋友,想因没有食物而被我养得瘦骨伶仃的小狗,想自己种上来的如小山一样堆着因不善保管而差不多全烂光的番薯……第二天参加了学校欢迎新生的大会,夜里又无法入睡,想着这中文系到底要上哪些课,想这里食堂的饭菜居然那么好吃,想到这迎新会上的话剧《于无声处》中那位饰演何是非的老师普通话真好听,想寝室里个别同学的名字怎么如此难记,更想留在家的四岁的女儿是不是还在吵着要读幼儿园……第三个夜晚还是如此,想这想那,有想不完的问题,就是不肯好好闭上眼睛。
唐元稹有诗云“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可我已遂了上大学的心愿,早不是“未展眉”了,怎么还“长开眼”呢?——人就是如此的“犯贱”,一直嫌体力劳动苦,如今如愿离开了苦累的体力劳动,却反而不习惯了,从走进大学校园那天起,一个令人讨厌的毛病就如影随形陪伴着我,那就是——失眠。
汪曾祺老先生的一篇文章里有过这样一句话:“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这话说说容易,可是真要做到却难。穷倒还可以忍,且不得不忍,富了,有的人就耐不了,非显摆一下不可,至于睡不着眯着,更是无稽之谈:听着别人轻轻打鼾,如得意洋洋地在我面前吟唱睡眠曲,我心里如同着了火一般焦躁无比,恨不得去捂住他们的嘴,哪里还眯得拢眼睛!古人说“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可见古人也因失眠烦恼,而我也同样为此四处求教。有人提议我失眠时在心里默默地数数字,有人介绍说睡不着时用舌尖轻轻舔上腭,我照搬照抄,全试过了,但一律不奏效。好在上了大学,能享受公费医疗了,就去找医生帮忙。医生说你年纪还轻,不能依赖安眠药,就吃点别的药吧,他为我配了“五味子糖浆”。
说不定是这“五味子糖浆”真的有效,也可能是心理上得到了安慰,总之,吃了药后,失眠程度就轻多了,有时又睡不着,我干瞪着眼看天花板,瞪累了,居然也就昏昏入睡。有一夜,我又难入梦乡,正瞪眼间,却想起还有一个古代汉语作业忘了完成,明天一早应该赶快补上,不然在老师的追讨面前会十分难堪。怕第二天早上起来又忘了,我连忙起身在书桌上摸到笔,找一张纸来在上面写上了“古代汉语”四个大字,然后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安心睡去了。第二天醒来,看到这张纸,赶快抓紧做好了作业。真是坏事变好事,我觉得这次的失眠为我立了大功。
我对失眠的态度,从惧怕变为了感谢。态度的转变带来了心情的转变,再失眠时,就不再焦躁。我注意听寝室内同学的不同鼾声,粗犷的如大弦嘈嘈,细腻的若小弦切切,它们互相应和着,就觉得好象是一首交响曲,也蛮好听的,并不令人心烦。说也奇怪,心一放松,睡意也容易来找我,慢慢的,我竟同“五味子”握手告别了。
但有时还会半夜里醒上一两个小时。这一两个小时,我却不再讨厌,因为,我要利用它了。小时候,我父亲就教过我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自己就为我做出了榜样。他的口袋里总有一张小纸条,上面用工整的字记着他近几天要做的事。他想到一件,就记上一件,做完一件,就圈去一件。这个习惯我也养成了,但是,一不小心,会忘了记上某件事。有失眠经历的人都知道,睡不着的时候,脑子总是特别清醒。所以白天忘了的事,夜里会想起来。上次补作业的事算是一个教训,于是我每天睡前在枕边放上一支笔一张纸,这样,一旦睡不着,就用上它了。我想着明天要去图书馆借什么书、后天要去城里买哪些生活用品,甚至向谁借了多少饭票,都记在纸上。虽然摸黑写的字是歪歪扭扭的,但毕竟起到了备忘的作用。
有一次写作课陈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三日后交卷。我白天没有形成好的思路,可是夜里醒来,却来了灵感,有了构思。想起上古代文学课时,老师曾说到几个古代的大诗人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把偶尔想到的一两句好句子记下来。这一先进经验让我的眼睛一亮:我何不也记一下?我就拿来枕边的纸笔,把这灵感思路记了下来。第二天按此来写,想不到写出来的文章获得了老师的好评。
这样一来,我的“失眠备忘录”除了记要做的事,又多了一个内容,就是记夜里想到的写作题材、写作思路和具体素材,甚至还有偶得的佳词妙句。我曾有过这样的教训,夜里想到几个好的内容,一时懒得记,心想,这清清楚楚的内容,明天肯定能记得,想不到,第二天再去追忆,早就无影无踪了。所以凡是夜里已想到的,如果有用,就一定及时记下。
这一习惯我一直保持了下来,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不同的是,开始时因在学校寝室,怕影响别人睡觉,是摸黑记,后来睡在自己家里了,可以开灯记;当初用笔记在纸上,不小心墨水会沾上棉被,后来有了手机,不必开灯就把所有要记的内容全录在手机的记事本里了。最近要找哪几个学生谈话、开家长会要讲哪几个内容、明天请客打算做哪几道菜、上超市要买哪几种东西、外出旅行准备带哪些物品……等等等等,全在可记的范围。每当万籁俱寂而睡意全无之时,我放松自己,让思想自由奔驰。或因想念亲人而引出文章思路,或由思考文句而忆起朋友情谊,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当然,想到的东西未必都能记下,有时情感似野马脱缰,不可控制,跑偏了;有时思路如江涛澎湃,一泻千里,记不及。但毕竟记下的居多数。就如本文,正是在梦醒后不眠时想到的话题、理出的思路,白天把它串连起来,竟顺利非常。
就这样,失眠于我不再是件坏事,想想记记,记记想想,或兴奋了彻夜无眠,或记累了沉沉睡去,却再不会有“睡不着眯着”的烦恼了。
我,一个人走进僻静的小巷。
风,柔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
也抚慰着我一颗孤寂疲惫的心。
这里,
没有车喧人吠的嘈杂,
也没有知情相依的陪伴。
但我明白,唯在这僻静的小巷,
才最能让我走回到现实中,
在以往的的点点滴滴中留恋徘徊。
作者简介:张仿治,1949年出生,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首批学科骨干。已退休。因所学是中文专业,退休后寻思,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动笔写点东西以自娱。于是近几年陆续在报刊发些小说、散文,并出版有散文集《一个榫头一个眼》、《米饭为什么这样香》、《悠然见菜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