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氢能一体化加快推进,燃料电池物流示范线并非唯一出路
“氢走廊”规划提出之后,长三角四省共同签署首个跨地域的氢能物流线路协议,氢能产业一体化进程提速。
日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在湖州举行,共计签约5批19项重大合作事项。在氢能方面,由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长三角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拟建立长三角能源企业合作机制,探索开展大宗资源联合采购,推进区域间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长三角氢能物流示范线路,设立长三角能源母基金。
该协议是对去年长三角氢走廊项目的实施与呼应。目前各先行城市间的氢能源汽车示范项目普遍存在车队规模小,运营范围小,各城市乃至各单位间缺乏协作、单打独斗等问题,尚未有效达到车站协同、互通联动、共利共赢的局面。
长三角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合作可有效打破目前困局,有利于建立加氢基础设施网络,打通燃料电池汽车互通路径,构建氢能供应管理体系,有利于形成区域协同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长三角氢能产业集群由当个城市向城市群发展,进一步建立在产业规模与示范规模上的优势。
图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
长三角氢能一体化加快推进
目前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多个地区正在进行氢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但氢云链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设施不足。加氢站数量少,不对外进行商业化运营,不同地区间加氢站缺乏协作;
(2)氢能汽车规模小、运营范围小。由于加氢站数量不足,各地区进行试运营的氢能源公交车多则数百辆,少的只有数十辆甚至数辆;
表1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分布情况(截止2019年12月)
注:红色为长三角地区城市 数据来源: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
(3)运营问题难以充分暴露。由于加氢站数量与运营模式问题,氢能汽车往往被局限在某几条线路或某个区域内上,不能对汽车长途运营下氢气供应体系的跨地域协调、氢能汽车跨地区运营、加氢站高负荷运营等进行充分检验,加氢站和氢能汽车运营问题难以充分暴露。
在2019年5月,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了《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长三角希望通过建设连接长三角城市的氢走廊,促进长三角各先行城市之间实现车站协同、互通联动、共利共赢的局面。根据《规划》,长三角将建设多条氢高速示范线路,发挥氢能汽车在长途、重载方面的优势,实现氢能汽车在城际间公交、物流、出租等领域的推广示范。
氢云链认为,本次协议的签署可以说是氢走廊规划的呼应和实际落地。长三角构建氢能物流示范线路、推进区域间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利于解决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1)借物流电动化东风,实现氢能汽车跨地域运营。物流电动化进程正在加快推进,由于续航问题,纯电动物流车目前只能应用在城配领域,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更适合城际、省际的物流场景;
(2)打破不同地区氢能汽车示范运营壁垒。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跨城、跨省运营必将打破不同地区加氢站管理壁垒,一个个孤立的加氢站点将真正形成加氢站网络,并建立跨区域的氢气供应体系,促进氢气管理标准的统一,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进行全方位验证。
(3)加快燃料电池重卡应用速度。不同于城配,城际、省际的物流运输往往属于重载场景,有利于拓展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场景,加快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应用速度。
(4)促进能源互联网发展。区域间能源基础设施包括了电网、油气管网、储能基地、加氢站等,其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加快氢能在能源领域方面的应用。
长三角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协议的实施将进一步确保长三角在氢能产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国内氢能产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个城市竞争的阶段发展为城市群竞争的阶段,氢能一体化建设使长三角在地区协作、示范规模和产业集聚等方面拥有了大幅领先的优势。
剩下的一个问题,在即将开展的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示范项目里,长三角会不会以城市群名义进行统一申报?
氢能产业进入城市群竞争阶段,长三角之外还有哪些发展模式?
可以预见,长三角的各氢能城市在产业上的协作会逐步加深,形成长三角氢能产业一体化的局面。单个城市发展无法与区域发展媲美,国内其他地区必须同样走区域合作的路线,才能在规模上与长三角竞争。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各省间属于“强强联手”,以产业基础最好的老大哥上海牵头发展,颇有地区联盟的意味,长三角氢走廊和氢能物流线路项目是可谓是长三角特色产物。
氢云链认为,目前区域合作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还有珠三角、四川、山东等地。与长三角地区合作/联盟的形式对比,四川等地发展模式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珠三角的协作来源于城市的“兄弟情”。氢能汽车运营业务目前以佛山和云浮开展得最好。佛山、云浮的氢能产业协作起于佛山对云浮的对口帮扶,佛山/云浮氢能产业起步也在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两地关系密切,合作顺畅。在广州市加大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投入后,广州一直是广东省的老大哥,同时由于“广佛一体化”和汽车产业中的上下游关系的影响,广州与佛山在氢能产业的合作预计也没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珠三角是广深“双核”模式,在深圳加入氢能产业发展队伍后,需要处理广深这两个核心城市之间的关系。
四川省“1+N”模式基于经济发展特点。四川氢能产业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围绕成都建设的氢能产业集群,成都是唯一核心,其他呈现星状辐射。概括说,成都基于天然气产业以较快速度建立了氢能产业,并通过引进企业和技术补足了相关产业环节,其他地市基于原有产业、资源优势配合成都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曾经成都以“一省养一城”的“吸血”发展后辐射周边带动全省的模式闻名全国,四川省氢能产业延续了这一模式。成都在建立氢能产业集群后带动周边发展,1+N 产业集群形式有特色,也有典型意义。
山东强在统筹规划,分头发展。由于山东省以重工业为基础,重工业有很强的规模和统筹性质,全省企业互相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基于重工业起步的山东氢能产业一开始就呈现了很强的统筹规划特征,同时济南、潍柴、青岛、济宁多地并行发展,没有明显的发展核心,同样颇具特色。
最后,产业没有固定的模式,新兴产业的发展更是需要探索。各地应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已有的产业发展经验,从而少走弯路,加快产业发展建设速度。
编辑:陈丹 校对:杨东川 审核:杨东川
来源:氢云链整理
注:文内信息仅为提供分享交流渠道,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欢迎扫码加入氢云链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