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鉴赏——吴彬的《仙楼飞撷图》
吴彬,福建莆田人,字文中,号枝隐头陀,晚明画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布衣,万历时以能画受明神宗赏识,荐授中书舍人,以画家身份供奉内廷,后官工部主事。他因公开批评权宦魏忠贤,获罪去官;此后游历四方,潜心作画。他工绘人物、佛像,兼绘山水。他笔下的人物造型丰富而独特,神貌各异;佛像庄严古穆,不流于俗;山水布势奇险雄峻,风格怪伟又不失法度,笔法疏密有致,线条流畅连绵,整体风格新奇、迥别前人、自成一家。他的作品多为明、清两代宫廷所重并收藏。
吴彬的《仙楼飞撷图》(见上图)纵145厘米、横35厘米,现藏于苏州博物馆。此作承北宋山水之恢宏气象,山势嵯峨、层峦叠嶂、茂林高树、深涧巨川。画面笔墨法度严谨,层次丰富且充实,岩石棱角分明,云雾、山石、树木充斥着戏剧性的光影对比,颇有范宽之风。自上往下看,山顶数峰高耸矗立,由近及远连接了一片澄明高远的空间。画家对近峰的描绘采用斧劈皴,以中锋勾勒山石之轮廓,以侧锋横扫出山石之层叠,运笔波折顿挫、苍劲有力,以笔墨的皴染呈现出山石的棱角与质地。一座两层的楼阁坐落于高峻的山顶险势中,显得结构精致,亦有苍翠掩映。画面中段飘浮的云雾形成了一个缓冲的空间,既诠释了楼阁高耸入云的逻辑意趣,又将山顶的空灵与山下草木丛生的环境相隔绝,营造出山顶楼阁超然绝尘的氛围,似非人间所有,真正体现了画名中的“仙楼”二字。本是由云雾分开的两段画面,又以山间两条悬如白练的瀑布衔接起来。瀑布顺山势跌落而下,绵延不绝,流淌到观者的眼前。正是这云雾凝结成的水流,连接了真与幻的两个世界。这一富有美学意境的构图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在《文杏馆》一诗中的句子:“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也许,这云不愿意只作攀附楼阁的装饰,却愿意在自然之境中飘浮,然后随风化成细雨降落人间。联系画家吴彬的人生经历,不由得从画面诗意的艺术构思中感受到其蔑视权贵、卓尔不群的态度,以及特立独行的精神追求,颇有佛家之气。
从山水画构图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此幅《仙楼飞撷图》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整体构成中起承转合的特点。从画面的构成来看,画面右下角的山石为“起”,左侧的水流为“承”,画面中部的缥缈空间及空中楼阁为“转”,山顶的峰峦为“合”。此画整体上“转”的部分较之“起”处为轻,但山石、巨树、水流的气脉却都向“转”处行进,有意无意间突出了“转”的中心部分,即云上楼阁的绝妙。明代画家赵左在论及山水画创作时曾说:“画山水大幅务以得势为主。山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穿。林木得势,虽参差向背不同,而各自条畅。石得势,虽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为庸。山坡得势,虽交错而自不繁乱。”起承转合的造势为画面带来了动态的韵律及空间的秩序感。
吴彬将其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佛法的理解写于画中。这种充盈画幅中的“逍遥之致”,也许正是吴彬山水画撼动人心之所在。
——摘自《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