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神脏”论治不寐的理论和数据挖掘研究研究
结果:理论研究部分,本文论述了《黄帝内经》中五神脏的基础理论,以及七情通于五神脏。形神合一是通过五神脏论治不寐的基础,神与形之间关系可以概括为形乃神之体,神乃形之用。心主血脉是心藏神的物质基础,心主血脉是神志活动的保证,肝藏血是肝藏魂的保证,肺藏气是舍魄的保证,意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脾化生营血方面,肾藏精是肾藏志的基础。
总结了从五神脏论治不寐的病机:心血虚、心火亢盛、心肾不交则心不藏神不寐。肝血虚、肝郁气结、肝火上炎则肝不藏魂不寐;肺气、肺阴虚则肺不藏魄不寐。脾气虚、脾不升清无以养心神则不寐。肾阴虚肾阳虚无以养心神则不寐;肾精不足无以养志则不寐。数据挖掘部分,用频数统计分析高频用药,应用关联规则研究中药配伍规律。
通过频数统计得到高频用药茯苓34次,其次是人参32次,此外超过20次的有
甘草、当归、酸枣仁。通过关联规则结果得到置信度和支持度都较高的
配伍药对是茯苓和陈皮,药组是远志、白芍、酸枣仁,酸枣仁、远志、当归,人参、远志、麦冬。
结论:1.历代医家重视不寐与五神脏的关系,五脏神是五脏之精的外在表现。五脏藏精,是神志化生的物质基础,是寐寤之机要。2.五神脏理论不寐的病机方面,心不藏神、肺不藏魄、肝不藏魂均可导致不寐。心神对其他四脏魂魄意志具有调摄作用,历代医家重视从心藏神论治不寐。肺不藏魄之不寐常有多梦,可以尝试通过改变梦境调节身心健康。肝不藏魂之不寐有离魂之症,出现幻觉、妄想等神志异常。
3.脾不藏意、肾不藏志导致的不寐,历代医家论述较少,大多从脾虚、肾虚影响心藏神角度论治不寐。“意”“志”与记忆相关,濡养髓海,改善记忆之方可以用于不寐。4.明清医家重视神志理论。从心藏神,肝藏魂论治不寐比较常用,养血安神治法在养神中较常用。用药注重调脾胃养神。数据挖掘所得用药规律与临床应用契合,也从数据上客观的佐证了从五神脏理论用于治疗不寐的可行性。
5.在情志异常不寐中,惊恐伤神之不寐较常见,尤其是小儿及妇人产后不寐。七情五志的异常变化均可伤及五神。但是情志伤脏并不一定按照五志五脏机械式的一一对应。五脏之气互通,所以情志伤脏复杂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