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 | 读《知堂回想录》:历史已经证明曹聚仁是对的

尽管长假苦短,返工却是必须。高兴的事情是许多寄书的快递都到了,比如香港牛津版的《知堂回想录》与《旧日风云》。《知堂回想录》已经是三印,《旧日风云》也出到了三集,看来好文字总归还是有市场。

2019年7月香港曾有一个牛津新版《知堂回想录》分享会,许礼平在会上分享了《知堂回想录》出版前后的故事,他的发言稿就收进了《旧日风云》三集中。我原来也曾写过一篇钩沉《知堂回想录》出版故事的文章,因局限于文献资料不全,文章始终未能结尾。随着牛津繁体字整理版和手稿版的先后问世,《知堂回想录》的故事终于可以有个完美结局了。

作为读者,在“完美结局”之外回望《知堂回想录》出版的风风雨雨,我感触最深的是曹聚仁先生的使命感、历史感和文献感。他从1960年向周作人约写“自叙传”时,就深知这部书稿一旦写成,将会成为珍贵文献;如果未能促成此事大功告成,将会有愧于历史。当时之世,能有这种见识而又愿意出头露面、不避艰难、几乎拼了性命以求圆满的人,实在没有几个。曹聚仁先生不独见识超乎常人,其担当之勇气和行事之坚韧也非常人所能及。

曹聚仁喜欢鲁迅,也喜欢周作人,他自称是“双崇拜”。但是他极力促成周作人撰写回忆录并设法筹措出版,则不仅仅是救济知堂于当时,也不仅仅是“慰故人于地下”,而是有着深远考虑。按当时的情形,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党派给他布置过这样的任务,面授过类似的机宜,甚至连暗示也不曾有过。相反,实则并没有什么人欢迎、支持他做这件事情,出版过程中一路横生的波折和频生的意外就是明证。

在1970年三育初版《知堂回想录》的“校读小记”中,曹聚仁先生曾说:

“此刻看了全书,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承认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社会文化界?”

这就是他的大判断:他在乎的不是此时此地,而是“千百年后的社会文化界”。他的使命感是自我赋予的,他的历史感是面向未来的,他的文献感是抢救为先的。

此书出版的前前后后,他多次表达过类似的焦虑、忧虑乃至远虑。他甚至说过“我个人愿受任何处分,绝无怨言”的话,坦承自己“并不居功,也不辞责”的态度,其原因,就是相信回忆录“都是第一手史料,值得保留下来”。

据曹景行文章披露,他们在内陆生活的曹家人,1967年读了《人民日报》10月19日四版“怒斥中国赫鲁晓夫一伙包庇汉奸文人、攻击鲁迅的罪行”的整版文章,“犹如晴天霹雳、大石压顶”。文章中不点名批判了曹聚仁,家人一看便知大事不好。文章说:

“当时,有一个拜倒在国民党门下的无耻文人……特别卖劲地替周作人吹嘘——这批牛鬼蛇神,里应外合,内外夹攻,闹得乌烟瘴气,令人十分愤恨。他们简直要把这个大汉奸快要捧上天了。”

然而,也就是在那时,人在香港的曹聚仁还在为《知堂回想录》的出版奔走,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弟年已衰老,入墓之日已近。对于故友的遗著(周作人1967年去世——引者)以及现代文献之保存,不敢放弃责任。如老人著作由弟手中淹灭,弟何以对世人?”

当时他或许并不清楚北方对他的讨伐言论。不论知道与否,他这几句话都可以看做是对“大批判文章”的回应。

1968年《南洋商报》连载完《知堂回想录》后,曹聚仁先生曾欣慰地对人说:“知堂老人地下有知,一定深感盛情的。这是对百年后史家交代了一件大事呢。”

三育版《知堂回想录》出版后,曹聚仁把全部手稿转交罗孚先生保存,说:“兄可留作纪念,三五十年后,也许将是一份有价值的文物呢。”

这就是曹聚仁先生最让我感佩之处了: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下,在无数的癫狂与颠倒包围下,他依然坚信“百年后史家”,坚信“三五十年后”,甚至坚信“千百年后的社会文化界”。他的这一信念究竟来自于哪里呢?他只是简单地相信历史、相信未来吗?

(0)

相关推荐

  • '鲁迅的三弟'周建人96岁去世,留下7个子女,如今现状如何?

    鲁迅三兄弟:大作家.大汉奸.大干部,三弟后代如今现状如何? 推荐语:鲁迅先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也是他的作品唤起了那些麻木无知的人类,让我们找到了人生的真谛.鲁迅原名周树人,在绍兴当地他的 ...

  • 28岁嫁给鲁迅的朱安,视许广平之子如己出,有大爱

    1906年,28岁的朱安与25岁的鲁迅(周树人)在绍兴结婚.朱安的家是绍兴当地的富商,鲁迅祖上为京官,但家道中落,仍属书香门第.他们的结合,看似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是朱安悲剧人生的开始. 在5年前, ...

  •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怎样的?

    桔子爱讲史 发布时间:19-03-0114:59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怎样的? 很多人都是知道鲁迅的,尤其是看过他文章的人,几乎他的文章现在能够出现在初中或者小学的课本上,因此知道鲁迅先生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

  • 知堂碎墨 三

    其實就知堂較為密切的朋友圈子來看.龍榆生並不在其中.最初的交道應該是任偽職之後的事情了.按<周作人年譜>的記載.知堂在一九四三年四月間受汪精衛邀請去南京轉了一圈.而龍公時亦任職南京中央大學 ...

  • 痴人怀梦 | 我所认识的刘作忠先生

    我所认识的刘作忠先生 三十六年前,我正在读高中.有一天的晚上,我听见我的父亲与其朋友聊天,他们谈到江陵化肥厂,有一位青年工人,酷爱文学创作,尤其喜爱对联的事情. 刘作忠先生的大名就这样走进我的脑海里了 ...

  • 胡洪侠|《文林回想录》中的人与书

    董桥新书牛津版<文林回想录>没有目录,五十五节文字依序自第三页排到第二二三页,像一条河流从发源地一路奔腾到入海口,中间只有"里程碑"显示路之远近,而没有"地名 ...

  • 胡洪侠| 《知堂回想录》传奇未完

    香港牛津即将推出的<知堂回想录>手稿版.图/@照亮我 香港牛津2021年的新书,在已知的书目中,我最期待两种,一是周作人<知堂回想录>手稿本,一是董桥<文林回想录> ...

  • 慕津锋:曹聚仁、罗孚与《知堂回想录》

    1962年11月30日,周作人在北京苦雨斋创作完成了自己人生最后一部长篇手稿:<知堂回想录>(又名<周作人回忆录>).该稿现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该稿原名<药堂谈往> ...

  • 胡洪侠|私自研究一位历史人物,挺难的!

    常常听人说贺孔才是所谓"开国捐献第一人",我也早说过,这个标签并不准确.贺孔才于1949年3月25日将家藏12768册图籍捐给当时的北平图书馆,4月份又将5371件文物捐给历史博物 ...

  • 胡洪侠|《书的大历史》:换作是你,也未必认得出那是稀世珍本

    接着讲昨天开头的"血腥书故事".不过,最初的血腥已过,下面是真正的书故事了. 有人读了我昨天的公号,说我开始写虚构作品了.非也,昨天是非虚构,今天也是.明天不知道. <书的大 ...

  • 胡洪侠|董桥《文林回想录》

    疫情不仅减损人情交往,也耽误书缘缔结.一国之内,因为有诸多电商平台助力,喜欢的书还可以照买不误:一涉境外,麻烦比天大,检疫防疫之严,海关有如"鬼门关.我当然支持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 ...

  • 胡洪侠|钟叔河编订的《知堂书话》五版“全家福”

    <知堂书话>版本大集合.夜书房图片. 我无法掩饰对<知堂书话>的喜爱.此书我不仅一读再读,而且一买再买."书话"一词经唐弢先生实践与提倡,前些年也曾热过一阵 ...

  • 胡洪侠:给姜威《色香味居梦影录》写序

    [<色香味居梦影录>,姜威著,胡洪侠编,入选李辉主编的"副刊文丛",年内将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百多年来,中国报纸副刊召唤出一代又一代"副刊分子".这 ...

  • 说不完的沈公读不完的书|胡洪侠

    2019,沈公米寿,草鹭要出书祝寿,命我作文一篇.若在旧时,我需以"寿序"应命,可是,我哪有铺排"寿序"的本事?忽然想到,为文编刊,交友吃饭,我追随沈公也有年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