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日记|《理想的冲突》内部发行
《理想的冲突》,【美】路德·宾克莱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内部发行”。
1
说王府井大街南端有条东西向胡同通往东单;说你出王府井新华书店后很容易就找到这条胡同,然后你沿胡同东行;说胡同北边不用看你就盯着胡同南面的平房,直到看见门口有个牌子写着机关服务部之类的字儿,那就是了。
那就是你要找的专卖“内部发行”书的书店了。
2
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当年是谁告诉我说北京有家“对内不对外”的书店的?是谁给我把通往“内部发行”的路指的明明白白的?只记得那个时候见书的版权页或封底印有“内部发行”四字神情就紧张,心中则暗喜,仿佛行使了阅读的特权,享受了读禁书的快乐;又好像双脚踏入了雷区,脑中打响了“红色保卫战”,两手各持了李玉和的密电码和杨子荣的联络图……唉,那个时候。
3
那是1984年的冬天吧,记得天也寒地也冻,北京胡同两侧的墙根儿底下排满一排排蜂窝煤,一根又一根铁皮烟囱争相突出墙外,冒出白烟,地面上时不时就有一片片脏水结成的冰,冰面上常洒着一层防滑的煤炉渣。
我顺利找到了那间书店。其实不能叫书店,只能叫购书处。它不对外,只接待手持单位介绍信的人。掀开厚厚的棉门帘,暖烘烘的空气和略有些呛鼻子的煤味儿立刻把我包围了。一个声音也随之飞过来:“有介绍信嘛您?”
我忐忑不安地把《衡水日报》记者证循刚才的声音递过去。“我没带介绍信,”我的声音有些微颤,随机迅速故作镇定,“我有记者证。”
一个双手捧着高大雀巢咖啡玻璃杯喝茶的男同志头略一歪,扫了一眼我手中的记者证,身子微微晃着。“嗯?报社的?”他眼也没抬,问了一句。
我说:“是。《衡水日报》。”这时我的气有些壮了。报社记者嘛!
那人不再说什么,只是继续认真喝茶,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好像你爱看不看,爱买不买。
我挑了一堆封底带“内部发行”字样的书,记得有现代派作品讨论集,有萨特戏剧,还有一本《理想的冲突》。
回衡水后我不让别人知道我有这本书。读的时候我手中的铅笔画满了全书。原来我只认为理想与现实有冲突,而理想只有一个,又高又大,无比光明,总有实现的一天。这本书却说,人类有许多理想,相互之间有相通之处,更有冲突的时候。
竟然说有那么多“理想”,还“冲突”,还说马克思主义的坏话。反动啊!“内部发行”啊!读着读着,怎么觉得哪种理想都有道理呢?相对主义啊!相对绝对绝对相对究竟哪个对?
4
今天读朋友圈转的刘擎的一篇网文,提到《理想的冲突》,我依稀记起了三十多年前那次激动人心的买书与阅读体验。
刘擎说:“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美国宾克莱(Luther J. Binkley)教授的《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介绍讨论了弗洛伊德、克尔凯戈尔、尼采、萨特、蒂利希等西方思想家的学说。这是第一部我读懂了的学术性著作,在当时为我提供了一张有用的关于西方思想的 知识地图,而且让我懂得现代社会的相对主义困境,人们信奉不同的多元价值,各自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但彼此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紧张与冲突,难以在一个整体框架中被调和化解。后来在美国留学期间,有一天坐在图书馆里心血来潮,找到了这本书的英文原著。它是如此平淡无奇——不过是一本普通而且有点过时的教科书,却在20岁时成为我的学术启蒙读物,也影响了当时许多中国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