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为他人作嫁衣”,你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听到一些熟悉的句子,比如:“为他人作嫁衣”,“贫贱夫妻百事哀”,“春宵一刻值千金”,“美人如玉剑如虹”等等,很多人认为这些句子不过是在人们长时间使用之后,形成的俗语,其实不然,这些句子基本上都是出自古代诗词中,然而,他们这么出彩,而起上句或者下句却在人们看来毫无“可取”之处,故久而久之,那些不出彩的上句或者下句被遗忘,原本这些名句在诗词中的本意也逐渐发生一些变化,当然,不是所有的都发生变化。
今天,咱们来聊一聊“为他人作嫁衣”这句话的出处。“为他人作嫁衣”其实少了一个字,完整的句子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出自唐朝人秦韬玉的《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者秦韬玉生活在中晚唐时期,家境贫寒,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曾及第,心中常有怀才不遇之感,而当我们仔细品读《贫女》,便能发现,诗中寄寓了他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首联从女子的身份、衣着入手,表明她生长于贫寒之家,从没有接触过绮罗的芳香,本来已经到了需要出嫁的年龄,本想托请媒人为自己寻找一份不错的婚姻,可是心中却因自己出身贫家而感到自卑,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可见一斑。
颔联则是侧重描写贫女的心理活动。“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这是反问句加回答:谁能赏识贫女高尚的品格与不落俗套的格调?他们喜欢的只是时下流行的怪异妆容罢了。贫女没有紧跟潮流,按理说值得大家肯定,可是,她却显得那样孤立无援,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谁来赏识自己呢?其实,这也是秦韬玉心中的疑问:自己屡次不中第,一直也遇不到自己的伯乐,都是这世间的风气出了问题。
颈联则是表明贫女的心境:自己有勤劳的双手,精湛的技艺,没必要去浪费时间去追逐潮流,去与人比谁的眉毛画得好看,足见贫女对潮流的不屑一顾。
颔联与颈联可以说充分地描绘了贫女的心态,其中有着她对世间反抗的斗志,尾联则一下子将其从思绪中拉回现实,重归首联中压抑、自卑、愁苦的氛围当中。贫女有着一双灵巧的双手,每年都在操作漂亮的金线,绣那样别样的花样,使得一件件衣物变得那样夺目,可是,她却不是穿衣之人,自己辛辛苦苦的劳作,终究成了别人的嫁衣。劳,而不获,贫女心中之不平跃然纸上。而也是尾联,将整首诗的高度上升了一个层面:社会是那样的不公平,富豪人家不会劳作就能获得美好生活,得到别人辛苦的作品,甚至将社会中的美丑颠倒,而贫家女却得不到承认,得不到一段好的姻缘,与“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整首诗于对比中,表现社会的不公,表现自己对贫女的同情,其实,在秦韬玉笔下,贫女其实也是贫寒子弟的代表,也是他为贫寒士子(包括他自己)的呐喊。
或许正是因为社会的原因,一度让秦韬玉失去希望,后来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他投靠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得到唐僖宗与田令孜的重用,出任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为当时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