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始用“朕”自称,权力与财富
东周末,诸侯日益壮大,纠纷不断,肆意抢夺劳动力,周王朝的正统统治已名存实亡。各个诸侯国看似仍然尊周朝为正统,却实际上都在暗自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各诸侯国之间不断侵略、蚕食,春秋时期就此出现。
中华大地七国雄争的局面,宣告着周王朝的彻底灭亡。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在春秋五霸争雄之争中脱颖而出,史称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将历史的车轮推动到战国时代。
后来随着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大秦帝国逐渐强大,在秦王嬴政的运筹帷幄之下,七国归一统,秦朝就此成立。
“秦始皇”功与过
七国统一之后,秦王嬴政以自己伟大的功绩而自豪,从此便不再满足以“王”自称。他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得盖五帝,自己本应立于“三皇五帝”地位之上,于是自称为皇帝。
从此皇帝,这一名词就出现在历史上,嬴政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就是始皇帝,秦始皇就此出现。
历史上的秦始皇的功绩确实令人啧啧称奇,他不仅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还结束了奴隶制,开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先河。修筑的秦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
他强硬的政治手段,不仅成立了他的雄图霸业,也为后期秦的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举全国之力修筑长城,大肆兴修土木修建阿房宫。
虽然长城和阿旁宫是有一定正面意义的,但在那个时候,大肆兴修土木工程,劳民伤财,会使人们怀疑这位秦始皇是否是一位明君。
何为“朕”
在秦始皇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统治者都会以“孤”或是“寡人”自称。但从秦始皇开始,为了显示他至高无上的功绩和地位,他便以“朕”来称呼自己。
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以“朕”来自称自己。秦始皇为什么用“朕”自称?将“朕”字拆开,你就看懂了。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配套皇帝,秦始皇决定用“朕”来称呼自己。并且只允许皇帝称“朕”,要知道在这以前,无论身份地位如何,你都可以自称为朕。
在很多先秦的作品中,很多片都可以见到“朕”出现,而这个“朕”不是指皇上,而偏偏是作者自己。就比如屈原在《离骚》中这样写道:朕皇考曰伯庸。翻译出来的意思就是,我的先父名字叫伯庸。
我们可知,很多人都自称为朕,那为什么正逐渐演变成了皇上的独称呢?
原因很简单,只要把“朕”字拆开点可以明白其中玄妙。当然这个“朕”,并不是如今汉字简化之后的字。如今的“朕”就是左边一个月,右边一个关,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玄妙之处,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可以理解为当今汉字的未简化版。
那个时候的“朕”还是象形字,左边的样子是“舟”,右边则是“灷”。这个“灷”字在当今已经很少用到了,本身是指火种的意思,把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又代表什么含义呢?
我们先看右边,右边是火。火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无论是在文化历史传说,还是科学生物理论里,都是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转折点。
从人们开始学会使用火的那一瞬间开始,人类便逐渐从动物变成了人,同时这个字也是权力的象征,代表着火种。拥有着火种的人,就是拥有权利的人。
然后再看左边,左边是舟。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发源于黄河部落和河姆渡部落,这两个部落都依水而居,水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且身为农耕民族的汉族,禾苗的灌溉也离不开水,水是小农经济的根本。
与此同时,依山傍水而居的中华祖先,逐渐学会依靠船舶出行,依靠船舶捕鱼。船舶的使用代表着中华大地世代农耕的人们逐渐征服了水,同时船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捕鱼,贸易,运输都离不开船舶。掌握船,便是掌握财富的钥匙。
“朕”左边是“舟”代表财富,右边是“灷”代表权利。作为秦朝的最高统治者,只有同时手握财富和权力才有可能真正地被民众信服,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
二者合二为一,成为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名词,从秦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才结束。可见,中华民族的文字文化是多么的神奇,简简单单的称呼中便可以看出许多奥妙。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