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君臣都惦记上了赃物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在第五次南巡中做出进一步兴修浙江海塘的部署,时任浙江巡抚的王亶望一次性捐款白银五十万两用作工程经费。
这一数额惊人的捐款引起了乾隆帝的注意。捐纳出身的王亶望是三年前从甘肃布政使的职位升迁到浙江巡抚的,一位巡抚一年俸禄加上养廉银不过两万多两白银,怎么会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于是,乾隆帝派亲信大臣阿桂进行调查。这一调查,查处了个被后人称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的“甘肃捐监冒赈案”。这个案子牵扯到县级以上官员102人,贪冒总数达六百万两,确实让人触目惊心。
处理完王亶望等涉案官员后,乾隆帝想起了一件事情。原来在一年前他七十大寿之时,王亶望曾经进贡了一份厚礼,几乎件件精美绝伦,其中一对玉瓶和一座玉山子是纯正的羊脂白玉,玉料极佳且造型别致,乾隆帝喜欢不已。只不过,皇帝收受礼品有进九回三之成例,百般掂量之后,皇帝才忍痛割爱,将这两样东西退还给了王亶望。退回之后,乾隆心里有点后悔,经常想着这两样东西。这回王亶望犯案,正好名正言顺地通过抄家将这两件玉器收入自己的囊中。
乾隆帝赶紧命地方官去抄家,果然是收获颇丰,珠宝玉器等赃物一共装了565箱,并按要求火速送到了北京。乾隆帝按捺不住心中的期待和喜悦,亲自开箱验看。然而,一个又一个箱子打开,却始终没有发现那对玉瓶和那座玉山子。就是其它珠宝,也大多是设计老套、做工一般,“大率不堪入目”,令他大失所望。
大惑不解的乾隆帝命人把浙江省抄家官员记录的第一手档案(抄家册)呈上,一件件细细查对这一番查对还真发现了问题,原来抄家册上一百多件上等珍宝根本没有运进京里,而抄家册上面没有的东西,却有八十九件呈现在皇帝面前。很显然,是有人把王家的财宝调了包!
气急败坏的乾隆帝命令阿桂星夜赶往浙江,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乾隆推测,大抵是经手的小吏甚至仆从们一时利欲熏心,才做出了这等荒唐事情。而一般的官员都知道这是要“充公”的赃物,截留私藏赃物是要掉脑袋的。
然而,阿桂调查出来的结果又一次让乾隆帝大跌眼镜,这一回见财起意的不是别人,竟然是堂堂的闽浙总督陈辉祖!原来王亶望所搜罗出的宝物实在是太精美了,陈辉祖一见之下也垂涎不已,一时的利令智昏竟让此人居然连皇帝都敢蒙骗。他临时弄了一些珠宝以次充好,自己则把看上的好物件私藏了下来。不过陈辉祖调包时粗心大意,竟然忘了修改抄家底册,以致不幸败露。
陈辉祖当然难逃一死(被勒令自尽),不过皇帝和大臣为了争夺一个犯官的赃物,一个假公济私,一个浑水摸鱼,君臣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令人捧腹不禁的荒唐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