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唐诗解读——杜甫之《又示宗武》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注:
觅句:诗人苦思力索而得佳句,犹如有所寻觅。
知律:通晓诗的格律。
解:摊散。
青玉案:张衡《四愁诗》有“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这里用青玉案泛指古诗。
紫罗囊:《晋书》记载,东晋大臣谢安的侄子谢玄,小时候喜欢佩载装有香料的紫罗囊,谢安觉得不妥,于是便用游戏的方法,赚取过来,以免谢玄在服饰上用心过多。此以紫罗香囊指华丽的穿戴。
暇日:闲暇之日。从时饮,择暇日而饮。
经术:经学、儒术,即学问。句说孔子十五岁而有志于学,杜甫以此勉励宗武。
达者:思想高超的人。
升堂:即升堂入室,古代宫室前为章后为室。此以“升堂”比喻学问精深,成就显著。
解读:
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年),因之前有一首《元日示宗武》,故云“又示”。这时宗武年已十五,杜甫已五十八岁,第二年便去世了。
这是一首“专言训子之意”的诗,但读此诗却丝毫没有艰涩之感,这主要是因为——
它不是一味地指责、训教,而是有肯定,有告诫,有勉励,有希望,巧于引导,谆谆善诱。
它不是泛泛空言,而是熟悉孩子,根据需要,并结合这个年龄段所要把握的问题,作扼要的提示,不着痕迹地融人自己的一些观点、经历、体会和对世事的认识,既有针对性,也有普遍性,像“莫羡紫罗囊”的告诫,即或在今天也还有它的现实意义,
它不是孤立地就读书谈读书,而是把学习、生活、思想、志向等方面联系起来,去启发一个年轻人如何立志成才,塑造自己,追求人生理想的高度。浅而深,简而丰,亲切而耐读。
它把严肃的话题寓于形象、风趣、活泼的表述之中,从而拉近了训喻者和被训喻者的距离,创造一种亲密和谐的气氛,这无疑有益于训喻的效果。
它还将前人之言、之事、之诗,随手取来,化用得贴切和精妙,这自然体现了诗人的学养与功力。但就作者而论意不在此,恐怕更多的是为了淡化言出己见的主观色彩,从而使他的训喻之辞显得有理有据,以增强其可信性与说服力。如果此说不错的话,其良苦用心,亦于此可见。
这一首应该说写得颇有特色,颇有深度,关怀与教诲,严肃与慈祥,轻松活泼而又语重心长,是那样自然流畅地融合在一首小诗中,这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唐人无事不可入诗的高超精湛的诗艺。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少年不识杜子美

    BBC最近推出了一部记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Du.Fu.China's.Greatest.Poet.2020>,在英国热播.片中,杜甫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

  • 杜审言:我不止是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我不止是杜甫的祖父

  • 杨天元:浅谈杜甫诗中的“双峰寺”

    "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这是杜甫写给江陵和夷陵的郑监审.李之芳的诗.原诗的题目<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诗中的" ...

  • 夜读|云浮方志里的唐诗(下)

    作者:文长辉 二 有一位诗人在南下途中,专门拜访了惠能大师. 这人就是宋之问.唐景云元年(公元712年),被流放的宋之问经韶州广果寺(后名南华寺)朝拜惠能.我们无从得知当时拜见的情景,也许会有&quo ...

  • 88 唐诗解读——杜甫之《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 老孙子:言崇简乃其祖之孙并与自己同宗,此句写宗族传承. 古人风:安时处顺,勤家忧国,皆所谓 ...

  • 85 唐诗解读——杜甫之《元日示宗武》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注: 宗武:杜甫幼子. "汝啼&q ...

  • 87 唐诗解读——杜甫之《宗武生日》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注: 都邑:此处指成都.此句谓宗武入蜀后学会 ...

  • 86唐诗解读——李白之《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3 唐诗解读——杜甫之《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 ...

  • 4 唐诗解读——杜甫之《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