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与“思考”真是矛盾的?
“活在当下”与“思考”真是矛盾的?
关于思考,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杜威说:“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亚里士多德的那句:“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这句话,更是把思考放在人生和生存的高度。就连我这个泛泛之辈也在“每一个不经意的想法,都会愉悦你的生活”那篇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我认为,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考”。可在今天早上这个美好的清晨,《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中的一个观点颠覆了我对于“思考”的平生所学。
书中提到卢梭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人的思考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能思考的动物是一种堕落的动物”,What?看到这里,我立刻瞪大了自己并不很大的双眼,这个观点真是把我震惊到掉下巴的程度,我甚至想到卢梭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有另类的原因的,有人只是断章取义而已。算了,读书不需要太过较真,俗话说的好:“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允许常生龙先生有不同的见解,我也允许自己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再次读下去,我真感觉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在找“自欺欺人”的感觉,前段时间听顾一宸的网络课,他讲到文章获取阅读量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另辟蹊径、不要从众。
书中这样写到:“思维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这个观点我真不敢苟同,我认为:人的思维并不是否认当下,而是改变当下的不美好并延伸当下美好的过程。不思考,事情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吗?不思考,时间会静止在美好中吗?我们思考的过程,是为了把当下活的更好,并要延伸当下的这种美好,把美好延长一点,再长一点。
书中还说到:“唯独当下拥有的一切,思维很少关注,这就是我们经常对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的原因。窗外温暖的阳光、飘落的梧桐叶、在树上鸣叫的小鸟;房间内书的墨香、温馨的亲情、和谐的空间环境。。。。。。你不用思考,就可以这样观察它,接纳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乍一看,书中的观点仿佛和这几年教育中所倡导的“教育是慢的艺术”同出一辙,也和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那句经典名段万分相似。但我再仔细想,我用“想”,不敢用“思考”了,我怕自己的灵魂处在堕落状态,“教育是慢的艺术”和《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名段所要突出和表现的都是“等待”,允许孩子慢慢思考、慢慢实践、给孩子充分的尊重与时间,为了让孩子再成人的等待中“慢慢思考”。而书中说“你不用思考,就可以这样观察它,接纳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或许作者说的是全神贯注的观察和全身心的投入与感受,但我们全身心享受着这一切美好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难道不会出现此刻的惬意?难道没有想要共享的人?更甚至于,我们脑海中就没有一点的天马行空,没有出现置身于唯美的画卷里吗?其实,观察即思考,只有观察和思考相辅相成,才能够突然间明白一些道理,才能出现“顿悟”的奇迹,时间既然不等人,更要把思考当作观察的延伸版来继续存在。
我们都知道要把握当下,只是把握当下不是说说完事的,还要依靠思考去把握。当下大雾弥漫,需要思考去冲出雾霾;当下春暖花开,需要思考去维持美好。思考和把握当下,并不矛盾,并且应该是一对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
人不思考,岂不辜负了脖子上面的一头脑浆?
喜欢就毫不含蓄的、不用客气的点赞和留言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