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点评之《绿皮书》:永远的歧视话题,永远走不出的歧视怪圈

自从去年《三块广告牌》在奥斯卡获奖后迅速登陆中国大陆院线大银幕之后,今年又有一部奥斯卡热门影片将在奥斯卡颁奖之后的3月1日在国内上映。这就是已经获得本届金球奖最佳最佳音乐/喜剧电影和最佳男配角奖,并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和男配以及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5项提名的《绿皮书》。在烂番茄网站上,它有82%的新鲜度和94%的爆米花指数。在IMDb网站上,它也有8.3的高分。在点赞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紧跟奥斯卡脚步,及时引进优秀影片之余,点评一下这部有趣的喜剧电影,就显得十分必要。

观看《绿皮书》 无疑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一个顶级黑人钢琴家雇佣了一个意大利裔白人司机,到美国南方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巡演。途中,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伙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所到之处也展现出素有歧视黑人传统的南方特色。

这让我想起了20年前那部获得了第6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奖的《为黛西小姐开车》。那也是一部雇主和司机的对手戏,也是一部轻松有趣的喜剧片。只不过今天黑白角色反过来了,成了黑人雇佣白人。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主流价值观的一些改变?从近两届奥斯卡获奖和提名名单中黑人题材影片和黑人演员的比例来看,这个改变显然是存在的。

《绿皮书》改编自真人真事。黑人唐·谢利是一位钢琴神童,9岁就远赴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深造。他拥有音乐、心理学和艺术三重博士学位,能流利讲述8种语言,多次应邀到白宫演奏。他和美国政要包括肯尼迪家族关系密切,他的才华得到美国上流社会的高度认可。但是,他的黑人身份却常常使他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身居上流社会却常常遭到歧视,与黑人社会又有很远的距离。所以,他很富有,却很孤独。

影片中唐和托尼有一段发人深思的对话。托尼说:“我比你更像黑人。你一点都不了解你的种族。他们吃什么,怎么说话,怎么生活?我的世界比你的黑暗多了。”唐说:“我住在城堡里,孤身一人。有钱的白人付钱让我演奏钢琴,因为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文化。但当我一走下舞台,在他们眼中,我立马就变成一个黑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文化。我独自忍受歧视,因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因为我和他们也不一样。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告诉我,托尼,我是谁?”

影片中有多处情节印证了唐的烦恼:白人在灯火辉煌的大厅里礼貌地为唐的演奏热烈鼓掌,却不让他走进白人的洗手间;花费巨资请唐来举办音乐会,给他的化妆更衣间却是一个逼仄的储藏室,还不准他进入酒店餐厅用餐;甚至还有地方保留着“落日镇”的恶俗,以致唐和托尼因为日落之后还在野外而被警局关押。这些情节告诉我们,虽然南北战争已经过去150多年,奴隶制度早已经烟消云散,但是对黑人的歧视依旧弥漫在美国的各个角落,依旧顽固地存在于美国人的意识里。

仔细回味《绿皮书》,你就可以明白过来,这部以跨种族友谊为主题的电影,在骨子里却依旧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这是不是很奇怪?整部影片,从头到尾,其实就是白人司机托尼拯救了黑人钢琴家唐的故事。虽然托尼没有读过什么书,没见过世面,举止又很粗俗,但他却把自己的老板从孤独中解救了出来,让他找回了真正的自己。怪不得,唐·谢利的后人指责影片完全根据托尼说的故事改编,是以白人角度的臆想,并不真实。

在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歧视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从这两年的奥斯卡电影榜单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不过,这不是一个喊喊口号就可以消除的症状。《绿皮书》这部标榜反对种族歧视的电影,却充斥着白人的优越感,就是一个明证。实现种族间的完全平等,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