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会心甘情愿被培训?

社交媒体这件事,对我而言好像越来越遥远。我很少发朋友圈,也少有关注朋友们的动态。可在一天早上,我意外的发现,我的朋友圈里还有各种做培训的“演说家”。然后我点进去浏览,发现关于企业各种病症的“救世良方”。巧合的是,这朋友我认识,三五年前了吧,这朋友想要投身培训圈,在半夜里搭乘飞机到我所在的城市,来问我的意见以及未来如何经营他的培训事业和公司。现在那事业依然在进行,但我突然有一种感觉,那些企业管理的警句,是否真的可以治疗朋友圈里那些病人的病。

我在想,真正的成功的企业家们,谁真有时间去混圈子,去被人培训?那么积极参与且热情的人到底是谁?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大企业的CEO们,总监们肯定不会去的,他们本身就自带光环,而且真的在大企业里面混的人,本身的知识,见识,经历与层次,很有可能比培训的人还高,而小的不能再小的企业管理者也是不会去的,因为还在求生存的阶段。那么谁最有可能,我想积极参与的,只有一种,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说像大企业吧又特别不像,特别小吧又非常不是),企业做的中流水平,回不到过去,也不想回去,但前进又深感能力不足的企业管理者,会去积极参与,哪怕是找点灵感呢?可惜的是,企业经营的培训圈,并不真正的教授所谓的管理学知识,要是教授,也无非是正确的废话,解决不了企业自身的问题。能把企业做成中流水平的,一点悟性没有是不可能的,但你说要活的通透,那是更不可能的,要是真正的通透了,企业也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还用得着参与培训,甘于被培训吗?

介于层次的不同,那么培训圈的定位也不同,这就衍生出培训内容的不同。有些人想要直接的经营方法,有些人想要的是经营的思路,无论还是方法还是思路,对热衷参与培训的人来说,他是无法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依据我的观察,绝大部分真正想要的是经营的方法,却往往又迷失在高大上的思路当中,比如成为演说家,比如资本运作...在道与术的选择上,没有听从内心,变成了盲从,或者说,在这个圈子里的人,成为了“乌合之众”。

人际交往中,我们会说:强者淡漠,弱者积极。在参与培训过程中,也是如此,强者并不热衷于被培训,那是因为他们相对通透,他们看到过失败也经历过成功,他们知道成功不能被复制,如果要积极,那也只是思路上的互动,而弱者,是因为可选择性太少,混圈子也好理思路也罢,都像是在抓一根救命稻草,寄希望通过一场培训带来“点石成金”的效果,这,又是不可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