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乾州蕞娃:撴 绣
【前言】撴花是北方刺绣的一个品种,在乾县已有上百年流传历史,是当地农村妇女农闲时常做的工艺品。撴绣在乾县的流行,大约是在七八十年代,那时我曾经见过母亲和同村的妇女制作撴绣。不过对于现代的年轻人而言,知道撴绣的就少之又少了,传统的撴绣艺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撴 绣
乾州蕞娃
上次去礼泉县范超文学馆的时候,无意中的一些发现对我有很大的启示,比如说传统的撴绣(也做“蹾花”“掇花”“掇绣”“戳花”“戳绣”“剁花”)工艺品。由于此绣法在北方很多地区流传,不同的地区就会有不同的发音,不同的写法。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这个字的写法应该是“撴”而不是“墩”或者“蹾”,在查了字典以后,这种自信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还是愿意写作“撴花”,因为乾县人方言中有“他撴(砸,用力打)了我一锤”的说法。
制作墩绣的工具类似注射器上的针头,不同的是针尖处还有一个针眼,丝线穿过针头,再穿过针眼。刺绣的人拿针如同手执毛笔,针与布面垂直,刺绣时像小鸡捣米,轻撴布面,所以一幅作品花的时间特别长。墩绣看上去厚重、饱满,摸上去手感很松,正反面都有完整的图案,和中国四大名绣相比,它的立体感特别强。
据《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典》记载,撴花在乾县已有上百年流传历史,是当地农村妇女农闲时常做的工艺品。制作时选取上好的布料,用“筝”(绣花绷布的器具,用竹皮加工呈圆形,带螺丝,绣花前先将布料加入筝中,再紧螺丝使布绷直,绣完后卸掉螺丝将绣品取下)把布夹起,拉直绷平,随后穿针引线,左手拿筝,并且手指分开,右手拿针,针不要抬的太高,线要放松,放长,针和布面呈45度角,针码越小出活越好。撴绣的艺术水平在于画面的构图、配线的技巧、明暗虚实和立体感的表现,因此,做出一件好的墩绣作品需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过去,由于撴绣主要用于儿子结婚、女儿出嫁、小孩满月、送朋友做贺礼等,所以在乾县很多地方的妇女都会这一技艺。不过对于普通的农村妇女而言,大多没有美术基础,一般都是照着别人的绣品去做。对于常做针线活的,只要用心去做,总会像模像样,久而久之便会熟能生巧,甚至有些人还学会了创作。她们主要绣的是门帘,电视机罩这样一些绣品。她们谁家能有一面图案秀丽,绣工精细的门帘,都是很值得女人骄傲的事。
撴绣在乾县的流行,大约是在七八十年代,那时我曾经见过母亲和同村的妇女制作撴绣。不过对于现代的年轻人而言,知道撴绣的就少之又少了,传统的撴绣艺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庆幸的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深入,撴绣濒临失传的现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人们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来记录这一传统文化,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撴绣制作的视频。下边,我为大家展示几幅网上找到的撴绣作品和视频,以供大家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