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再上台阶,广州经济内核发生质变

1月15日,广州“两会”召开,广州市长温国辉作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对于一个GDP超两万亿的一线城市来说,广州的一举一动其实牵动了太多的目光。

“IAB”正在发力

1月11号,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广州的定位:广州主要是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从过往的数据来看,广州确实是在沿着这个方向和定位衔枚疾进,与此同时广州也在苦练内功,进行艰苦但意义重大的产业转型升级,比如广州推动“IAB”战略,从效果上来看正在发生积极作用。

何为“IAB”?“IAB”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IT)、人工智能(AI)和生物医药(BIO),广州在稳住“千年商都”基本盘的前提下,重点推进“IAB”,效果已然彰显,数据自会说话:从广州市统计局此前披露的数据来看,2018年1-11月,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7.9%,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中的医药制造业增长8.9%、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业增长为11.9%。

1-10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高速增长59.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6.3%。

1-11月,新能源汽车增长3.1倍,信息技术产品中的集成电路、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服务器、智能电视产量分别增长2.4倍、64.8%、18.7%和25.1%;新材料产品中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6.0%,高端装备类产品中的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产量增长26.6%;专用设备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增长41.2%

“IAB”正在发力,而且还不止于此,广州的雄心早就在去年三月通过一份计划展现无遗:2018年3月,广州印发了《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到2022年,全市IAB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总规模超100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分别超7000亿元、1200亿元、1800亿元。

到2022年,广州仅仅IAB产业规模预计会超过万亿,这个数字是一些强二线城市或者网红城市目前的全年GDP的数值,相当于再造一座经济大城,相信届时的广州将更具意气风发的少年风范。

动能转换数据说话

此前,很多不了解广州的外地朋友还以为羊城不过是一个只有广交会和艇仔粥的城市,最多知道广州是个美食之城,其实从数据来看,广州近年来的经济内核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千年古城的经济引擎中有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动力,科技比重持续上升,大有超过传统优势行业的趋势。

所谓“动能转换”,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上千万广州人奋力拼搏的结果。这些数据背后都是税收和就业机会,广州人或许口拙,只知低调做事,这也是岭南文化的底蕴所致。不过岭南文化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开放与包容,一旦认准了目标,无论是IAB,还是交通枢纽,那种根植于桑基鱼塘和千年贸易之中的精明与坚韧,常常能让广州有令人惊讶的表现,我们目前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现代国际大都市。

重视发展实体经济

报告中有言“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实际情况如何?2018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其中建设改造投资增速加快,同比增长16.2%。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投资额同比持平。工业投资增长53.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5.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倍,增速在北上深津渝等城市中遥遥领先。这又是一个“意外”,从这个角度来说,实干的广州人又一点也不低调。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广州以往和现在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资源、商品、资本的枢纽;但是站在今日的时空坐标中前瞻,随着经济内核的升级,广州正在变成一个知识、信息、人才、技术的枢纽。

四百年前,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来到岭南,写下旷世绝唱——“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

这是广州的过去,也是广州的未来。

广州加油,广州人加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