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家长不要介入孩子纠纷

  上周,小林妈妈发来邮件,说孩子总在外面受欺负,如何教宝宝不打架但又不受欺负?这是家有内向宝宝的妈妈们的困惑,对此妈妈们七嘴八舌提出自己的主张。专家认为,家长不要介入孩子间的纠纷,但过后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家长直接跟“小霸王”讲理

  秧秧妈妈:我觉得,当孩子受了委屈诉诸家长的时候,“不管”是不妥当的。假如不管,老实内向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像自己一样无能,渐渐会什么事情都不告诉家长。

  解决问题不等于帮孩子“出气”,要跟打人的孩子讲理,而不是去找对方家长讨说法。有一次我家三岁的女儿被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明目张胆地欺负了。我堵住那个男孩问:你刚才干什么呢?小男孩一愣,眼神躲闪说:没做什么。我严肃地对他说:你打妹妹两次,我都看见了。小朋友在一起要友爱,不可以打人。下次再让我看见,我可就不仅仅是警告这么简单了。你知道了吗?那孩子乖巧无比地回答:知道了。最有意思的是,别看我教训了他,这个小男孩后来见了我居然还会主动微笑示好。也不知道是怕了我呢?还是欣赏我居然肯和他讲理?

  亲身示范教孩子自我保护

  兰兰妈妈:我也认为孩子被欺负时,家长不能不管,这样孩子会变得懦弱无能,在家长与打人孩子讲理时,也给自己的孩子亲身示范如何保护自己。兰兰三岁左右就能非常娴熟地自己解决大部分问题了。如果对手与她旗鼓相当,她也会“装”得气势汹汹:你干嘛抢我的东西?你干嘛推我?你再推我我也推你!但如果对方比她力气大,抢不过也打不过,兰兰就立刻大哭,能把人都招来。只要把大人招过来,兰兰就降低音量,一边哭一边控诉:他打我!他抓我的脸!他拧我的腿!疼死了……还别说,兰兰这招真管用,对方很快都会发现这个妹妹不怎么好惹,不但会“报警”,还相当会“告状”。

  去找人主持“公道”

  亮亮妈妈:在冲突中,如果孩子受的欺负并没有达到“皮肉之苦”的程度,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和对方交涉,这样能培养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如果孩子受欺负到了挨打的地步,你可以先安慰,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立。然后告诉他:“以后再有人这样欺负你,不要哭,告诉大人(幼儿园老师),大人会批评他。 ”要让孩子意识到受人欺负需要主动还击,但还击不一定非得“以牙还牙”,对于这种“不公道”行为,应该让主持“公道”的人去管。

  游戏中学会躲避危险

  冉冉妈:还击并不意味教孩子“以牙还牙”,那样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建议在游戏中学会躲避危险,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游戏,比如妈妈和宝宝追打着玩,打宝宝时,看看他是否能迅速躲避。从和家长的游戏中,孩子就能逐渐学会躲避危险。同时,允许孩子和要好的小伙伴之间打闹,还可以鼓励宝宝多交几个好朋友,即使要好的小朋友之间,有时也会出现争执,此时家长正好可以观察他们如何处理,当他们无法正确处理时,再帮他们解决。

  专家意见

  家长不要介入孩子间的纠纷

  孩子受欺负,家长既不能教孩子以暴制暴,也不要介入孩子间的纠纷,因为孩子之间的打闹更多的是带有游戏成分,是一种玩耍。玩耍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交往,对他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很多时候,所谓“吃亏”其实是家长的想法。

  不能教孩子不和打人的孩子玩,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如果仅仅因为这个人不好惹,就不和他玩,这会使孩子变得更懦弱。因为在发生争执的过程中,他们也是在经历、尝试、体验,孩子会通过这些逐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于表达、敢于据理力争的勇气。要力劝孩子别在欺负他的人面前哭,哭泣只会使对方变本加厉。教孩子表现出自信心,比如,告诉他直视欺负人的孩子的眼睛说:“住手,我可不喜欢你所做的事情!”然后,昂首挺胸地离开。

分享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