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经济学讲义》李俊慧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我们学习经济学并不一定是为了成为经济学家或者挣大钱。学习经济学是为了不被经济学家欺骗,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经济学研究的是人,而人会受到情感、态度和利益的影响。有的经济学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会歪曲经济规律,引导政策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科学就是由一个或若干假设公理,通过逻辑来构造可以解释事实的理论体系。经济学的假设是“人是自私的”。人是自私的就是说,人往往会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趋利避害。最小的代价通常是指最低的成本或最低的价格;最好的结果则是指最高的价格和最大的收益。自私引导人们用市场规则去做利他的事情。而道德规则的存在,增加了例如做乞丐、犯罪等行为的总成本,从而阻止人们去做这样的事。但是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却是某种意义上公开的乞讨行为。但是人们却不以为耻,因为这是政府制定的政策。而这些人往往会成为愤青,一旦政府少给福利的话。
自私在经济学里是一个基础假设,不需要证明,只需要接受!谁不肯接受,那就不要来研究经济学。
理性不等于是正确的
理性的选择不一定会得到最好的结果,也有可能付出较大的代价。比如,买股票是为了股票能涨,可以赚钱。但是股票有涨有跌。买亏了不是他没有理性,而是因为无知。无知是经济学的一个局限条件。改变行为的始终是局限条件,而不是自私和理性的假设(考研的例子)。在经济学上,无知这种局限其实是用交易费用来界定的。“交易费用”是经济学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人们为了获取信息会花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是交易费用里的信息费用。信息费用也是经济学里的一个局限条件。
一个人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这其实是信息费用在下降,也就是局限条件对人的约束在减弱。信息费用是交易费用的一种,而交易费用是影响人们选择行为的一类重要的局限条件。
无视自私的后果
人都是自私的,这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对决策者说:不要只顾着所谓良好初衷,更要好好地“以小人之心”度一下自私的人会怎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作出反应。福利制度养懒人。醉驾入刑导致逃逸增加,受害人利益收到侵害。因为刑罚的轻重程度与犯罪严重程度脱了节,使得犯罪所面临的成本与收益是扭曲的,于是在自私本性的支配之下,他也作出扭曲的选择。(所有犯罪都判死刑可能是犯罪率下降,但是严重犯罪行为会增多,因为都是一死。)还有理性地装病。政府提高工伤赔偿的上限,对高收入的工人来说,装病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稀缺一直都在
市场经济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真伪之别
市场竞争有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为了确保竞争得以成立而制定出来的。用价格来决定竞争的胜负,也就是用价格来给人们分配稀缺物品,这是市场制度。也就是说,市场制度是以价格来决定竞争胜负的准则。保护私产的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即市场制度为主导的经济制度)的基石。只谈作为竞争准则的市场制度,却不谈作为游戏规则的法律制度,那只能是空谈。
没有适当而有效的法律制度作为基石,那根本不是市场经济。因为决定竞争胜负的根本不是价格,而是其他巧取豪夺、权力分配等的非价格准则。一个允许抢跑、允许服用兴奋剂的跑步比赛,怎么还可能是我们平时所认为的正常比赛呢?所以,不是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而是有真伪之别。
仇富心理的形成
财富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所以激起仇恨; 2.法律没有有效保护私产。
一切非价格的竞争准则,都一定会或多或少地造成浪费,严格地以经济学术语来称呼,叫做“租值消散”。而“租值消散”其实是存在交易费用的一种表现。
经济学可以解释一切如下现象:在假设研究对象是自私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当成它在一定局限条件下有目的地作出选择的行为。这样的学科应该叫什么名字?选择行为学?经济学家喜欢把这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即以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为工具,“入侵”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
以价格准则来决定竞争胜负没有所谓的浪费产生,但是以其他非价格准则来决定竞争胜负,都会带来或多或少的浪费。
思考:《国际泳联禁用 “鲨鱼皮”泳衣,称让游泳回归本质》竞技体育就是人的体能和技巧的比拼,如果依靠外力来提高比赛成绩就失去它原来的意义。最终,选手背后的团队就会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助力设备上,而把训练放在一边。这就相当于在市场竞争中,以非价格的准则来决定竞争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