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鉴定的几个要点
景泰蓝是在铜胎上利用掐丝技术做出各种繁复的图案,再使用珐琅颜料填充后反复烧蓝,磨光镀金之后制作完成的一种传统艺术品。
晚清到民国时期正是第四次收藏热,大量西方人来搜集中国的文物。西方人对景泰蓝的认识颇高,认为这是代表中国宫廷文化或者说贵 族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大量景泰蓝都流往欧洲。受此影响,当时古玩店里不摆几件景泰蓝,显得档次低。换句话说,有品位的买家一看你店里连景泰蓝都没有,转身就出来了。
明清两代,景泰蓝在宫廷皇 族中兴盛了三四百年,是两朝帝王专享的御用工艺。制作工序细分起来有100多道,相当耗费人力心力,无处不体现皇 家的尊严和奢华,因而,古时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说法。
清晚期也就是从清朝咸丰年间开始到清朝结束差不多在鸦片战争前后,景泰蓝的制作费用成了清政 府的一个主要难题。内忧外患使清政 府无力承担庞大的制作成本开销,于是清政 府决议遣散宫中大部分御用景泰蓝制作工匠,允许民间制作和使用景泰蓝制品,这使民间的作坊得以发展、繁荣。在清末民营公司作坊开始了大批量制作景泰蓝制品,由于制作器物针对层面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根据不同层面的人的需要景泰蓝制品也分成三种档次,一是高 级出口仿古品种,二是高 级陈设品种,三使普通生活用品的品种。这三类品种的质量的差别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许多景泰蓝收藏家经常把一些最普通生活用品类景泰蓝制品当成精品来收藏,要知道此时工艺与清早期相比是有很大区别的,器物多为轻薄。镏金工艺薄,经过短时间就基本脱落干净,器物的底部多有旋纹。
景泰蓝与雕漆、玉器、象牙被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更以悠久的历史、典雅优美的造型、鲜艳夺目的色彩、华丽多姿的图案、繁多的品种造型等使其成为工艺美术世界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泰蓝作品或是名贵的珐琅彩作品上的“款识”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鉴定依据,通常一个简单的款制就能直接的将一件景泰蓝古物直接断代。
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清朝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为"造办处",景泰蓝也是造办处产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