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跨学科课程:课程变革的时代走向
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知识,这种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其实,自古以来,课程就是“无学科”的,只是后来才发生了分化。古代社会的课程是以综合为特征的,专门化程度很低,与严格意义上的分科课程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换言之,原始的课程其实是“跨学科”的,是以人们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初态认识为基础的,学科分化是近现代以来的教育杰作。今天的跨学科课程是课程发展过程的否定之否定,是对时代复杂问题的一种教育回应。
什么是跨学科?20世纪70年代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奥地利学者埃里克·詹奇将教育或创新组织看作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系统:目的层次、规范层次、实用层次、经验层次。詹奇认为,对于每一组相邻的层次而言,上一层次都赋予了下一层次目的性意义,而跨学科就是在相邻的高层次目的指导下,低层次中不同学科间的协调。通过多个层次目的的协调,最终得出适用于整个系统的共同目标,该共同目标可更好地协调整个系统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因此,跨学科的“跨界”属性是明显的,具有纵向协调和横向互动特征。
何谓跨学科课程?我们认为,跨学科课程是整合两种及以上学科的观念与方法,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抓手,进而催生跨学科思维的一种课程范式。从“目的—手段”维度看,跨学科课程以获得跨学科思维为目的,以跨学科观念和方法为手段,以解决真实问题为中介。它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思维为取向的课程理念,又是一种综合探究性质的课程形态。
跨学科课程是以跨学科思维培育为取向的课程
跨学科思维是一种整合思维,它通过移植、共融、联动、互补的作用机制实现学科整合,这些机制的本质就是跨学科思维,跨学科课程正是以这种整合思维实现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跨学科思维是高阶整合思维,具有跨学科的问题意识、边界识别意识以及领域互动意识等思维特征。
跨学科课程着眼于跨学科思维培育和整体性人格培养。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但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现生活这个独特的统一体,而是教他们代数、几何、科学、历史,却毫无结果……”学科是单向的,生活是完整的;学科不代表生活,生活需要智慧。因此,超越学科,走向生活,推进跨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变革的一个走向。
跨学科课程是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抓手的课程
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知识为智慧,跨学科课程首先表现为课程内容的这些改变。同时,运用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发展学习者的跨学科理解力,跨学科课程本质上是学习场景与方式的变革。在这里,学习即探究、即行动、即跨界、即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方式,跨学科课程突破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视为行为刺激与改变的观点,也突破了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视为信息加工、存储与提取的个体认知过程的见解。跨学科课程视学习为发生于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关联实践,是具体、鲜活的,是多维社会关联与交往互动的。跨学科课程是一种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和社会性特征。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将社会情感学习提上全球教育政策议程:教育不仅仅要关注认知学习,更要关注儿童识别和管理情绪、关心他人、作出负责任决定、建立积极人际关系及巧妙应对挑战性情境等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所谓社会情感能力,就是学生在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以及与社会的关系中敏锐觉察和妥善应对的能力,其中既关涉“知道如何”的问题,又关涉“实践如何”的问题,是“认知”与“行动”的有机统一。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说:学习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认知性实践”,建构伙伴关系的“社会性实践”,探索自我的“伦理性实践”。把学习视为一种实践,一种建构客观世界的意义实践、编织自我同他人关系的交往实践、探索自我价值的生命实践,这是跨学科课程丰富多彩的学习面貌。
跨学科课程是以跨学科观念和方法为手段的课程
世界的整体性、复杂性需要跨学科观念和方法,需要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法国学者博索特曾把跨学科方法分成三种类型:一是线性跨学科,即把一门学科的原理运用到另一门学科中去的做法;二是结构性跨学科,即在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结合中产生新的学科;三是约束性跨学科,即在一个具体目标要求的约束下实现多学科的协调和合作。跨学科观念和方法是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观念和方法。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从简单的观点交流到在一个领域内组织概念、方法论、认识论、术语、数据、研究和教学组织之间的相互融合,包含不同学科门类之间、学科和生活之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多种合作形式。从跨学科的作用机制看,跨学科观念和方法比较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如果说单一学科方法旨在解决单一领域内的问题的话,跨学科方法则旨在整合不同学科观念和方法用以解决综合性的真实问题。
依据学科之间的整合程度与行动特性,我们可以将跨学科课程分为三种实践形态:一是多学科课程,即在保留学科界限的前提下,用多个学科的视角、观念和方法探究一个问题或主题,由此催生多学科理解的课程实践形态,其特点是既保持学科原有的逻辑体系,又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二是融学科课程,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起来,模糊学科界限以生成新的思维逻辑,在探究一个问题或主题时催生融学科理解的课程实践形态,如艺术课程融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学科就可以视为融学科课程;三是超学科课程,即跨越所有学科的界限,围绕共同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超学科理解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属于超学科课程范畴。
当然,学科课程与跨学科课程是相对的,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嵌入、相得益彰的。只有当学习者充分理解了学科逻辑、具备了学科思维,才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内在联系,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真实问题,发展跨学科观念和能力。同时,任何一门学科课程只有与真实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在学科之间建立起真正的联系,才能充分发展学习者的学科素养。
杨四耕. 跨学科课程:课程变革的时代走向[N]. 中国教师报,2021-01-1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