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一次未能执行的故宫拆除计划!想想都令人感到后怕
建国后,为建设天安门广场,相继拆除了中华门、千步廊及其他的一些原中央政府办公场所,并逐步新建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
随着天安门广场改建工作的逐步完成,有人又提出了“故宫改造”计划。他们的理由是:“我们已经建成的大会堂和博物馆,都是现代建筑风格,与广场北面的故宫很不协调。”“天安门是老建筑,应该新建一座现代化的观礼台,这样整个广场的风格就一致了。”
也有人提出:“党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场所的位置不在北京的正中心,为示庄重,应该从中南海搬至一墙之隔的故宫。”一位北京市规划局的人员建议说:“故宫是封建落后的产物,我们应该给他们奋力一击,并且还要建一座新式建筑去超越它。”
议论最终传到了当时北京市一位领导的耳朵里,他听后表示大力支持,说:“故宫是给皇帝老子盖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建成一座新的中央领导办公场所呢?”依照这位领导的指示,北京市城市规划局的设计师们绘制了一副故宫改建草图。
上图就是当时草绘的《1963年天安门故宫改建方案》,方案的具体内容是:
1、拆除天安门、端门,建设新检阅台;2、拆除午门,建设党中央大楼正门;3、拆除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建设党中央办公大楼,楼前开辟宽大的广场;4、拆除文华殿和武英殿,建设中央办公厅和党中央会议堂,并在东华门和西华门的原位置建设两座正门;5、拆除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新建主席府;6、把故宫东边的南池子地区改建为“中央首长高级居住小区”。
令人庆幸的是,这个方案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否则,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将再也无法亲身领略这座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之作了。不过,今天说起这件事来,还是令人感到后怕。
90年代以后,有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其中的设计师,他说:“当时领导叫我们做方案,我们也就胡乱画了一下,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我估计这位领导就是随便一说,也并不是真的打算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