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魏新力丨冬日里的温暖

冬日里的温暖

小雪节气刚过,天气逐渐寒冷起来,清晨的室外温度已至零下。我一早起来,简单收拾行装后,驱车从乡下驻地村庄返回县城,按照县工会的通知,前往汝州市参加市工会组织为期六天的劳模疗养。

此行,县里一同前往汝州疗养的劳模共有七人,城关镇周庄蔡支书、财政局刘局长、电信公司的邓小雪、特步鞋厂的荣慧琳,我们五人都是2017年的市劳模,中医院的李平护士长和卫生局的李政委院长是2016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按照约定时间,大家到达县城集合地点后,卫生局李院长驾车,走商登高速赴商丘到市工会集合,跟其他县区劳模一道,统一乘大巴奔赴汝州市。

市工会负责组织这次活动的是生产部长张春燕,一个40岁多一点的大姐,她穿着朴素大方,是个温婉随和的人。八点钟左右,春燕部长点名各县区劳模到齐后, 便安排司机师傅将大巴车驶出市区,上商登高速,一路奔向汝州方向,六天五夜的疗养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我轻轻擦拭了被车厢内气流朦胧的玻璃,望着车窗外一望无垠麦田里萧瑟冷清的单调景色,心情是难得的放松。作为市劳模,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疗养,前几年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疗养对我来说只是奢望,是不敢想的!这次我也是鼓足勇气请了假,妥善安排好村里各项工作后才放心出来的。刚刚春燕部长给大家讲解了这次疗养六天五夜的行程安排,并简要介绍了疗养院泡温泉的常识,劳模们兴致很高,都充满了期待。

通过了解得知,我们的目的地位于汝州市温泉镇的河南省工人疗养院,该院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是前苏联专家考察设计、中华全国总工会投资兴建的一所温泉疗养院。多年来,在上级政府和省市工会的支持下,疗养院全面贯彻疗养事业,面向市场,确立了“发挥矿泉优势,巩固特色医疗,开发度假旅游”的办院方针,形成了一支高、中、初技术结构合理的医疗科研队伍。

翻阅汝州温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时称温塘;东汉为皇帝游猎地;隋朝设温泉顿亦温泉汤;唐改称温塘,亦称汤王街;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为温泉街。历史上有九帝十妃浴温泉之说,唐朝女皇武则天曾多次来此沐浴。

到达疗养院时,已是中午一点多钟,当劳模们带上行李走下大巴车,看到广场上疗养院组织的欢迎仪式,意外又惊喜。大家欢呼着向工作人员致敬,感受着贵宾般的礼遇,说着笑着,几个年长的大哥吹着口哨拉着行李箱走入劳模楼的房间,这氛围,把大家的心情衬托的极好!

原本,与我分到一个房间的是市纺织公司的一位工程师,他因出发前厂里突然有急事,没能成行,无奈,我一人享受了单间的待遇。

当打开房间门的一刻,一股暖流迎面扑来,让我始料不及,如沐春风,就是这个感觉!看着干净舒适的房间,心里又增加了几分兴奋,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宾至如归”!

午餐后劳模们做了简短的休整。根据安排,大家三点钟到二楼会议室听温泉知识讲座并观看疗养院宣传片。讲解员是疗养院负责接待的王梦姣,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女孩。虽然讲解的内容不多,但能让大家记住的是汝州温泉对人体身心有益的54种微量元素和著名诗人贺敬之曾在这里泡温泉疗养的轶事。据悉,贺老曾于2001年5月偕夫人柯岩在疗养院治病疗养38天,用汝州温泉洗去半生劳疾,他深感泉水的神奇疗效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淳朴,欣然挥毫,写下长诗《歌汝州温泉》,发表于当年的《人民日报》。

《歌汝州温泉》

汝州温泉天下优,地心人心贮暖流。

泉水疗我半生疾,春风减我世风愁。

四方来此多劳者,早非旧时尽王候。

老者少者亲,医者患者友。

水含元素五十四,人怀“四有”喜同俦。

开窗汝海风景新,展卷汉唐史迹留。

思悠悠,情悠悠,泉注史河过行舟。

则天“三绝”已往已矣,真绝终数民不朽。

神悠悠,梦悠悠,今日瑶池民共游。

似应杜甫呼广厦,恍见乐天万里裘。

忽闻白衣使者声,对此连道“远不够”。

千般喜,万般忧,登高望远更上楼。

听君言,握君手,与君心契放歌喉:

生为万众生,人寿江山寿,

应不负神泉滔滔万载流!

病消再迎风雨骤,眼明更穿迷雾透。

汝州临别作长歌,神泉神思向神州!

在劳模楼广场合影留念后,梦姣带领我们参观了宋兆普工作室、杏林苑及贺敬之旧居,大家对疗养院的人文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参观结束后梦姣笑着说:“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给我说,我们的工勤人员、医疗人员和技师将竭诚地为大家做好服务,到疗养院就像到家了一样,祝大家在今后六天的时间里,吃好睡好休息好,放松身心,愉快地度过六天的疗养生活!最后记住我的微信是大脸猫的图标呦!”大家被梦姣的话逗乐了,伸出大拇指给梦姣点赞。在以后疗养的日子里,“大脸猫”认真负责地为大家服务,为劳模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疗养院热情周到的服务。

自由活动的时间,一部分劳模回到了房间休息。我们七人的小团体不甘寂寞,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四处行走,大家一路说笑,穿过竹林风雅的羊肠小道,走到了绿水环抱的敬之亭上。站在亭上,俯瞰疗养院的全景,只见涧山秀水,碧波荡漾,绿树成荫,曲径通幽,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展现眼前。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在小姑娘荣慧琳的提议下,大家开心的在敬之亭合影留念。

晚饭后,在劳模楼六楼的露天温泉浴池里,劳模们悠然的躺在汤池里,让光滑柔软的泉水洗去旅途的尘埃,一天的舟车劳顿得到了消除,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大家说着笑着,感受着生活馈赠的美好……

第二天的疗养安排是健康体检和文体活动。

早上七点钟,我们空腹去体检楼参加体检,验血、验尿,过彩超、胸透,体质分析,大家逐样进行。在等待的空当,我和民权县的两位劳模聊天,巧得很,他俩也是驻村第一书记,一位在县公安局,一位在县城管局。三个排队等待体检的人大笑,终于找到知己了!于是打开话匣子说起了扶贫的点点滴滴,交流的“难舍难分”。他们俩也是很优秀的第一书记,在今年五月份都得到了提拔,只是他们那里没有一刀切式的让全部下乡,俩人都留在了原单位。跟他们相比,我对提拔的“放弃”还是有相当的遗憾的!

体检结束,大家吃过早餐后去黄帝自然堂做养生,根据个人体质,我挑选了按摩、蜡疗和中药熏蒸,因为这些年颈椎、肩周、腰椎都不同程度的损伤。也曾在工作之余,在居住的小区按摩店办卡按摩过几次,但没感觉到有什么效果。既来之,则安之,带着疑虑,我做了几样,在中药熏蒸结束后,竟感受到了少有过的舒适和放松。

下午的文体活动,参加的人不多,大家大都去黄帝自然堂保健养生了。我在活动室打了会桌球后,一个人回到房间休息,因为上午我已经做过几个养生项目了。

晚上的时候,我和刘局、李院长喝了点酒,饭后没有立即回房间休息,三个人绕着疗养院走了几圈。迎着冬日的冷风,我们边走边聊,我们聊到了工作、生活、家庭,和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应有的担当。两位老大哥得知我这几年在基层扶贫的艰辛,都真切地宽慰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保重好身体,才能有机会在基层为群众更多地服务!是啊,想想自己下乡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这几年,拼命三郎式的干工作,透支了太多的体力和精力,如今已到了不惑年纪,今后真得多注意锻炼身体了!

疗养进入第三天,行程安排的是赴洛阳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吃过早餐,劳模们统一乘车去洛阳,今天去的地方有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和洛阳市博物馆。

在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展馆,劳模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了办事处设立的背景和发挥的积极作用。1938年11月,中国共产党经与国民政府协商,设此办事处。由刘子久、袁晓轩主持。主要任务是护送从延安至前线总部、中原局和晋东南八路军前方总部及豫皖苏边区的工作人员,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八路军,输送地方干部到延安学习。

八路军驻洛办实事处历时三年多,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坚持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办事处。“洛办”不仅是我党我军在中原地区的红色前哨,还是连接延安与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尽管洛办当时处于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但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圆满地完成了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交给的光荣使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解说下,大家对隋唐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运河的历史从隋朝的大业元年说起,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余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根据安排,中午我们在洛邑古城就餐。走入古城,好像一下穿越到了古代,大家欣喜地感受着古色古香的韵味,悠然的走在古城的石板街道上。在一家叫万洛牡丹酥小吃店门前的池塘边,一个身着古装的妙龄女子正坐在桥下水塘岸边的石头上,深情地吹奏着竹笛,引得路过的游客驻足观看,悉心静听。那笛声婉转缥缈,不绝如缕,宛如天籁之音。不禁让我想起唐朝诗人赵嘏的《闻笛》。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一曲终了,意犹未尽的人们纷纷喊着:再来一曲!那宛如仙子的女子笑意盈盈地摆摆手,轻飘飘地走上岸边,消失在人群之中……

午餐安排的是洛阳“水席”。听导游讲,“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洛阳的气候有一定的关系。洛阳三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劳模们有的经常出差到洛阳,对水席并不陌生,有的是第一次品尝,对“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不太适应,不过餐馆准备了丰盛的主食,大家吃的还是很满意的。

午餐过后,天空中飘起了细雨,虽然天气阴冷,但劳模们热情不减,冒雨参观了洛阳博物馆。多年来,博物馆始终坚持收藏保管、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藏品优势,经营筹办形式多样的综合或专题性的文物展览,展示了古都洛阳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博物馆由史前时期、夏商时期、两周时期、汉魏时期和隋唐时期五大部分组成,展示文物珍品近千件。大家一路跟着讲解员耐心倾听,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文化教育。

第四天的行程安排是,上午赴平顶山市博物馆参观学习,下午参观郏县豫西抗日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在平顶山博物馆的一楼大厅里,导游请来的一个胖乎乎的小讲解员,让大家始料不及。据了解,小朋友叫张博嘉,今年9岁,读小学四年级,每到周六上午,由爸爸陪着到博物馆当志愿者讲解员,已经两年多了。刚开始,大家还担心小博嘉不一定能讲成,但跟随一个展厅听下来,那通俗易懂,声情并茂的讲解,那沉着冷静,少年老成的做派,秒杀所有成年讲解员,真是惊呆了现场所有人!小朋友四个展厅下来栩栩如生的讲解,劳模们已对鹰城文化、楚汉文明、唐宋遗韵有了大致的了解。最后,小博嘉很有礼貌的向大家深鞠一躬,为大家现场背诵了一首唐朝时期汝州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做结束语。他说,这首诗告诉人们: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惜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婉转蛾眉能及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午饭时间大家在郏县的禹泉楼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饸烙面。郏县饸烙面是一种圆形条状面制食品,以荞麦、小麦面为面料,加入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辅以八角、茴香等十多种佐料,吃起来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而且有暖胃驱寒、滋阴壮阳、保健防病的功能。听服务员讲,郏县饸烙面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寒冷的冬日里,劳模们来上一碗香喷喷的饸烙面,在驱除严寒的同时,也解除了疲乏。

郏县豫西抗日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郏县安良镇曹沟,紧挨禹州市钧瓷名镇神垕镇。大巴车到达时正是中午休息时间,纪念馆还未开馆,导游安排我们先入村参观。

踏着石板路入村,大家一路看到的是当年八路军在此驻扎时居住的石屋窑洞及党政机关办公地,这些旧址大都为清末建筑,虽经百年沧桑,历战火洗礼,仍保存尚好。两点钟时开馆了,导游喊我们入馆参观,并安排了当地的解说员小刘。跟着小刘的解说,我们了解到了在这片热土上发生的那段可歌可泣的抗击日寇斗争史。1944年5月,豫西沦陷,中原人民陷入深重灾难。为了收复失地,1944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向河南敌后进军的命令。1944年9月,豫西抗日先遣队成立进入豫西,到1945年8月先后组建了六个支队,在王树声、戴季英等率领下,创建了北抵黄河、南接伏牛、西起崤山,东临平汉,雄踞中原的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里展示的就是1944年9月至1945年9月这一时期豫西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日寇斗争的珍贵资料照片和实物。

在讲解的最后,小刘深沉地说,回顾那段惨烈悲壮的历史,我们应当再一次警醒: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进步才能国富民安,只有国家强盛才能抵御弱肉强食,只有团结一致往前看,中华民族才能永立世界之林而不败。罪孽可以饶恕,但历史不能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每一个中国人都因该牢记民族罹难史,时刻去反思,去警醒,去教育和激励我们及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传承意识,把我们的一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以实际行动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贡献新的力量……

小刘的一席话,让我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特别是最后那一句,“把我们的一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以实际行动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贡献新的力量……”的话,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想想这半年来我的工作和生活,曾经以家庭方面的客观因素为由,对组织提拔让下乡发过牢骚和不满,现在想来自己是多么的浅薄和自私。今天的爱国教育,就像一注强心剂,刺透了我的心灵,触及了我的灵魂,净化了我的人生价值观,让我今后的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方向,坚定了我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初心和使命:坚定地扎根农村,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为国家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去……

第五天的行程安排是上午赴汝州云禅小镇风穴寺参观,下午参观汝瓷工艺制作。

风穴寺,位于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第一次了解风穴寺是从汝州作家郭进栓老师的文章中。郭进栓老师是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他是一个对家乡无限热爱和眷恋的人,在他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过风穴寺,郭老师描绘风穴寺的人文典故及灵山秀水,早让我心向往之。带着好奇心,今天我也算是慕名而来了!

讲解员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干练女子,她讲解语速较快,对风穴寺了解的相当娴熟。经她讲解得知,风穴寺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西元190年),毁于董卓之乱,重建于北齐,距今有1800余年的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风穴寺又名香积寺、千峰寺、白云禅寺。民间传说,唐初扩建寺院,院址初选在龙山东南山下,待物料备齐第二天将要破土动工时,夜里突然一阵大风将砖木石料一卷而走不知去向。第二天僧人发现没有了物料,四处寻找,终于在河南省汝州市东北九公里风穴山中找到了物料,众人决定在此处建寺院。因以“风”点穴,故名“风穴寺”。

传说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劳模们跟着讲解员一路行走,在涓涓细流的龙泉亭边沐眼明目,在苍柏叠翠的珍珠涧欢呼戏水,在有着美好愿景的解忧阶山道上快步登山。听讲解员说,“解忧阶”是解除人间烦恼的,男上阶先迈左脚,女上阶先迈右脚,一路不停的登到山顶,人生的所有烦恼就没有了!虽然只是戏说,但大家还是按照讲解员的说法迈步登山。到达山顶的望州亭,极目远眺,只见群山环绕,危峰秃立,在两座大山的间隙之间,可以清晰的看到远处汝州市区林立的高楼,“望州亭”的来历大致如此吧。

返回的时候,路过当地人为唐朝诗人刘希夷建造的夷园,我不由得走进园内,想对这位写出《代悲白头翁》诗作的汝州诗人多一些了解,无奈园内房门紧锁,我还是有些遗憾的。但我却深刻地记住了那首诗的大意:人生短暂,珍惜时光。

下午我们到汝瓷小镇参观了汝瓷制作工艺,大家对汝瓷的制作有了简单的了解,喜欢瓷器的劳模们购置了一些相中的瓷器,返回到疗养院时候是下午五点钟,距离晚饭的时间还早,大家又去做了一会理疗。

晚上都接近九点了,群里一个劳模喊:上六楼泡露天温泉去喽,今天是商丘的专场!响应者不少,大家又度过了充实舒适的一天。

今天是疗养的最后一天,上午安排的是对疗养效果进行效能评估和理疗,下午返程。

看到我的体检评估报告,有些不大如意,一些检查还正常,体质分析显示我是气虚型,有抑郁倾向,检测年龄43岁,比实际大了几岁,颈肩腰需要做理疗,多休息。

午餐后我们乘大巴车返程,在车上和春燕部长坐到了一起,在交流这次疗养的收获时,我由衷的感慨:工会组织的这次疗养,在调节身心的同时,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家增长了见识,学到了东西,特别是我本人感触很深,坚定了作为一名第一书记的初心使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为了打发在车上无聊的返程时光,春燕部长提议大家做击鼓传花的游戏,传到谁停下时,谁为大家唱一首歌,于是车厢里传来了一波接一波的欢声笑语。

车窗外,北风凛冽地刮着,大地依然是单调萧瑟的冬日景象。而车厢里,一股舒适的暖流温暖着每个人,那温暖像春日里的阳光,照在在每个劳模盛开的笑脸上……

《智泉流韵》文学平台从2019年12月6日起执行新的投稿事项,具体如下:

(1)凡是给《智泉流韵》投稿的作者必须首先要加执行主编的微信18537586630,以便了解详细情况和文章推广。

(2)《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提供发稿服务,要求投稿者必须是原创首发,强调首发。不是首发不予刊登。投稿超过15日未被推发,可由作者自由处置作品去向。

(3)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文末附个人简介(特别是微信号、电话、地址)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4)平台实行稿酬赞赏制,赞赏费的50%发放给作者,另外50%留给平台运作经费。

(5)稿酬按自然月发放,满一个自然月后结算,一个自然月过后一律不再做任何结算。稿酬以红包形式发放,单篇文章月累积稿酬不足20元(包含20元)的不再发放稿酬,留给平台做运作经费。

(6)平台实行阅读奖励制,单篇文章单月阅读次数超500次将获得纸刊《文艺界》入选免费发稿资格。

《文艺界》编辑部

《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

心家缘作文—优秀作品

中林雕刻—作品展

济善阁微信平台

魏新力 男 商丘睢县人,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商丘市劳模获得者,驻村第一书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