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肾,就要抓住肾经的五输穴,让你精力充沛
之前又说了五输穴里面的荥穴,井穴、输穴等
今天就专门针对肾脏和肾经说一下,与肾有关的五输穴。
因为现在处于冬天,最适合的就是养肾补肾了。
这段时间补肾养肾的好处
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说的就是要我们冬天补肾藏精,只有在冬天把精气藏好了,来年春天才不容易生病,尤其是流感病毒。
精气想要收藏,最主要是靠补肾,正如《黄帝内经》的“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所在也”。
而肾气不足的朋友,则无法抵御冬天的寒邪,隔三岔五就会出现感冒、拉肚子,,甚至是腰酸背痛、畏寒怕冷、失眠健忘、早衰闭经等情况。
所以冬天最重要的就是补肾养生防疾病。
肾经的五输穴
想要补肾养生,少不了的就是要与肾经打交道。
足少阴肾经就是养肾补肾的基础,它始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一共有27个穴位。非学医者,一般比较难记住这个27个穴位,更不要说需要记住12条经脉了。费事费力还不一定记得准。
所以我们一般着重会学习经络的五输穴。
《黄帝内经·灵枢》:“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足少阴肾经的五输穴分别是:井穴涌泉穴,荥穴然谷穴,输穴太溪穴,经穴复溜穴,合穴阴谷穴
井穴——涌泉穴
涌泉穴,是神经的第一个穴位,是神经的井穴
《黄帝内经》里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
它是肾经的源头,把它养好了,肾气就会源源不断,可以补肾壮阳,强筋健骨,让我们耳聪目明,腰膝有力等等。
对部分昏厥、中暑、小儿惊风、头痛、眩晕等朋友有效
经常因为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咽喉肿痛等问题,可以坚持多按揉这个穴位。
涌泉穴取穴方法:
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每天坚持揉按3-5分钟。
涌泉穴搭配:
1、涌泉+人中+内关,可以调节昏厥
人中穴
内关穴
2、涌泉+太溪+照海+鱼际,可以调节咽喉肿痛
荥穴——然谷穴
然谷穴,是肾经上的荥穴,荥穴属火,肾经属水,对于心烦意乱,阴虚火旺的而朋友,刺激然谷穴可以将肾水引下来浇灭新火,如果存在夜里心烦意乱睡不着,还伴有口干,这个时候可以按揉然谷穴。
然谷穴对于阴虚火旺有更平稳,尤其是中老年的朋友,利用这个穴位来灭虚火比吃大补丸来灭虚火更稳妥一些。
然谷穴的取穴方法:
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之间。
每天按揉3-5分钟,感到酸酸涨涨就可以了。
然谷穴的搭配:
1、然谷+肾俞+气海+志室,可以调理遗精
2、然谷+肾俞+关元+太溪+三阴交,可以调理月经不调
输穴——太溪穴
太溪穴是神经的输穴,是人体阳气汇集的重要位置,是脚上的大补药
古代中医,常用它来“补肾气、断生死”,如果能摸到这个穴位有调动的动脉,那么说明这个病人肾气未竭,还有救,但是如果这个位置没有调动,说明病人引起缠身,比较危险,这就是古代中医的“回阳九穴之一”
如果有朋友出现眼睛干涩、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脱发白发,畏寒怕冷,那就要就吃啊按揉这个穴位。
太溪穴的取穴方法
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搭配:
1、太虚穴+大陵+神门+少冲+志室,可以调节失眠
经穴——复溜穴
复溜穴是肾经的经穴,也是肾经的母穴,五行属金,既能生肾水(金生水)又能平抑肝火(金克木).能改善夜间烦热湿面,客串盗汗,口干尿频的问题。
复溜穴的取穴方法:
额日语内踝上2寸筋骨陷中,2寸大约三根手指处。
复溜穴的搭配:
1、复溜+肾俞+脾俞+太溪+足三里,可以调理水肿
2、复溜+合谷,可以调理出汗不止
合穴——阴谷穴
阴谷穴是肾经的合穴,肾经的水湿之气都是汇聚在这里,有益肾调经、理气止痛的功效。
对于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遗尿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阴谷穴的取穴方法:
微屈膝,在腘窝横纹内侧可触及到两条筋,这两条筋之间的凹陷处,就是阴谷穴。
因为这个穴位附近有筋骨,不适合用蛮力,在按揉的过程中力度要柔和适合中。
总结:
✔ 涌泉:肾经井穴,可平肝息风、益肾调便、利咽润肺、滋阴清热。
✔ 然谷:肾经荥穴,可益肾调经,温阳固精,清热利湿,舒经活络。
✔ 太溪:肾经输穴,补肾益气,滋阴利窍,通调二便,温阳散寒。
✔ 复溜:肾经经穴,补肾滋阴,利水消肿,调理整个肾功能,调理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
✔ 阴谷穴:肾经合穴,对于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胃炎,肠炎,膝关节炎等症状有明显效果。
此前,有推文说过五输穴中的荥穴、输穴、井穴
12井穴:井穴养生,教你如何快速掌握重要的穴位知识
12荥穴:身体的荥穴,让你了解十二经络最基础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