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桂花蒸 | 就读这篇
桂花蒸
伊豆
世人少有不爱花的。有人醉心桃花,因其妩媚;有人独喜梨花,因其清丽;有人偏爱杏花,因其婉约。
而我钟爱桂花。
江南秋天的原野,稻浪翻滚,桂香四溢。无论山野、篱落、江畔、亭边,还是庭前、屋后随处可见桂花的芳踪。那鹅黄,乳白,橙红,有着金属质地的小花骨朵,每一朵都那么精致圆润,如眼下这安顺的日子,也似秋的明眸。
桂花飘香的日子,总是伴着淅淅沥沥的雨丝,时晴时雨,通常是早晚凉爽,午后闷热,典型的黄梅天,又适逢桂花盛开,江南一带称之为桂花蒸。张爱玲在一篇文章里也写道:“秋是一个歌,但是‘桂花蒸’的夜,像在厨里吹的箫调,白天像小孩子唱的歌,又热又熟又清又湿。”一个蒸字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秋天的特点,美的像一句宋词。
所有的花,都可以入诗入画入心的。屈原那部被南方水土滋养的《楚辞》中,首次将桂花植入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之后,这名不见经传的花儿便在诗词歌赋中遍地开花。那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李清照,也说出了“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放冠中秋”,可见,她对桂花真是偏爱到了极致。而张九龄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不经意间却又让这小花摘得了《唐诗三百首》的桂冠。
《诗经》有一个别名,叫葩经。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部花草植物的经书,竟找不到桂花的清影。这也难怪,谁让桂花生于南国,而《诗经》产于北方呢。而桂花,那一树美丽的四言,硬是将自己开成了一部《诗经》!
桂花是大地久置的一段暖香。谢了春红,别了夏荷,惟那桂花不急不躁,安于寂寥。烟鸟栖,小风眠,江水静,一夜之间,所有的桂子举着一怀清芬,把整个世界燃成一只大香炉。
花瓣伴了细雨纷纷从天空飘下来,这样的天气,该去淋一场花瓣雨。小园香径,早有敛了伞的年轻女子,褪了身上的小外套,裙袂飘飘地走在花树下,那些黄金小瓣在她们的秀发间纷纷扬扬,又无声地泊在草尖上,洒在细小的石缝间,又一直落进古人的诗句里:“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那位多愁善感的女子,可真把木犀的美和香给一语道尽了!向晚,月光浮在氤氲的水汽里,浓得似一团化不开的香雾。大概太美的东西都容易惹人愁肠,这便有了高观国的“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桂花蒸,香雾冷。想来,桂花是懂了人世的。恰如一方见证了岁月冷暖的老玉,在温润的光阴里越发莹彩暖暖了。然而,细小温美的桂花,一粒粒盛开或蒂落却时常被人忽略。很长一段时间,桂花于我是缺席的。正是春水微澜的季节,桂花断断入不了我的法眼。只有那些桂花糕、桂花糖、桂花汤圆占据了味蕾,在童年的舌尖泛起香甜的涟漪。即便到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睫上绽了桃花的纷,梨花的白,杏花的黄。那缤纷,软了眼波,也乱了心思,哪里又安得下这小小的桂花呢?
孤独的心,必定是充盈的。桂花也的确像一类人,内敛、从容而慈悲,又禅意地安坐于尘世。一身素衣的桂花,像极了那位墨迹芬芳的民国女子。年少时,我是不喜张爱玲的,觉得她的文字有些涩,又有些冷。再长大一点又气她枉作民国一大才女,竟心甘情愿为那个浮花浪蕊的人低到尘埃里。经了一些世事才慢慢懂了她。她说,“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我的快乐,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红尘多寒,她如桂花般,开出暖,开出香,绽成一束束阳光,用文字捂热自己。
无论如何,桂花蒸煮过的日子,和暖、静美、溢满芬芳。推开满室桂香,卧了一地的花瓣复制了树冠的形状,仿佛地上又冒出一棵黄金树。一瓣瓣小花儿紧挨在一起,她们可是禅里相坐,梦里相见,这美的舞者!这是一场夏天没有下完的雨,还是,一场冬天提前到来的雪?张爱玲说,生命也是这样的吧,它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让生命来到你这里。
微月初吐,落花成雨,走在一条流淌的黄金河,心,就如花树下那一窗暖意的灯火。当日子还未被西风尽了,“让生命来到你这里。”这里,应该也是张爱玲笔下那“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吧!
伊豆,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2007年开始写作,迄今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随笔300余篇。2010年曾结集出版《伊豆的村庄》。作品《散入春风满洛城》获2016年度首届全国诗文大会“散文类”三等奖。《岁月无痕》《有一种爱,叫做简爱》获全国读书大赛奖。《在琴弦上行走》等多篇文字收入年度优秀作品选。现供职于浙江省某国土资源局。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