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学而时习之,你悦了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儒家经典《论语》开篇的经典名句,意思应该也很明了,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翻译成:学习知识后就要按时去复习,温习,这难道不是很喜悦的吗?
这样的翻译让学生多少感到困惑,我怎么没感到及时温习和复习的快乐和喜悦呀。这其实也不能怪学生,因为现在的学习和孔子时代的学习真是天壤之别,如今学生的学习多数是为了考试,主动的少,被动的多。
这里的“习”解释为“实践”,好像更为合适一点,时习就是经常去实践,习字的繁体字就是羽毛的羽下面白字,也象征着小鸟学习飞翔,日有所进。也就是说学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就及时地去实践,学以致用,来感受学习带来的变化和进步,这样就是很喜悦的事情了吧。这里更强调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得的成长感和满足感,从而获得喜悦吧。
现代生活中,为了解决人生的困惑,我们会读很多讲道理的书,或者心灵鸡汤、成功学之类的书籍,读的时候感觉句句是真理,但放下书本却发现人生依旧如故,读了很多书却没改变多少,这或许就在于我们“学以致用”做得不好吧,学而时习之,就是要去实践,学而思,思而行,行而进,进而学,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升。
太多的书都是用小故事来讲大道理,这些书的观点不能说不正确,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太多看似正确的道理如果没有思辩,没有实践来检验,就难有改进,很多书或许都是“正确的废话”,不能太过沉迷,作者引用的例子也是发生在特定时间、空间、人物身上,成功不可能复制,伟人不能再现。
如何将这些能量拿来为我所用才是真的需要面对的问题,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简单复制,必须从自我实际出来,加以批判继承并创新,才能有适合自己的有自己特色的生存之道。
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马云,他们的成功都是一种开创,而不是复制前人的模式,每个人的人生难题都需要自己创造性的解决,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办法。
因此,我们学习时更应该像那只过河的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对河水深浅的看法后,仅供参考而不能盲从,必须自己亲自去尝试,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真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小马这时更能体会到学而时习之的乐趣了吧;不能像那只下山的猴子,看见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见了这个,扔了那个,一路走下去,最终一无所获……
读书学习,您感觉是这样吗?
知易行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还得有实践的检验才能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而这份快乐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别人是拿不走,也体会不到的,当然别人体会的是属于别人的特殊味道。
《论语》读后小感
亮写于2020年3月12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