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认知偏差 有时候大脑也会骗你..... ​​​​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

话说,在销售营销中有一句话:客户感觉很便宜,比真的很便宜更重要。

有时候人们对自己的感觉深信不疑,殊不知,大脑也会欺骗我们。

当我们做决定时,总是会无可避免的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比如...

锚定偏差

人们过度依赖于接收的第一个信息,不管它可不可靠。

举个例子,朋友和你一起吃饭,你想去快餐店,但你朋友想去高档餐厅,最后你妥协了。

进餐厅后,你翻开菜单,“啥?!一块牛排350?!脑子瓦特的人才会点吧?”

然后你继续看了看,发现芝士汉堡只要100。于是你觉得,这还蛮便宜的,就点它了。

如果你去快餐店,看到一个芝士汉堡卖100,你可能也会感觉很贵,但因为你刚才已经锚定了350元的牛排价格,所以这100元的芝士汉堡在这家店就成了便宜,成了你可以接受的合理价格。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工资协商中。

找工作的时候,如果面试官问你目前工资多少。

假设你目前工资是年薪15万。

但是,通过你自身的努力,你的职业技能所值的市场价已经达到20万。

这时候,你不应该直接回答“我现在年薪15万”

而是这样回答:“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我的岗位工资应该是20万,我目前的工资是15万。我认为这是肯定有提高空间的。”

你同样回答了问题,但你给了对方不同的数字去锚定。

当然,前提是,你提的数字不要太夸张。

可得性偏差

人们很容易被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影响。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吸烟对健康无害,因为他认识一个人每天抽一包烟,结果还活到了100岁。

他的信息很有限,却把会它当真理来对待。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恐怖袭击上。

很多人可能认为对美国来说,恐怖袭击是最大的威胁,因为电视上每天在报各种恐怖袭击。

然而,根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数据,美国人被电视砸死的概率都比被恐袭分子打死的概率高。

而且被警察打死的概率比被恐怖分子打死的概率高130倍。

那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恐袭是最大的威胁?

因为人们不是依据事实或者统计数据来做决定的,而是根据新闻,或者从其他人口中听来的故事来做决定。

从众效应

倾向做很多人做的事或相信很多人相信的事。

比如:选举的时候,不知道选哪个,看那个人票数最多就投他吧。

开会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10个人里面有9个意见一致,那唯一一个意见不同的,很可能会选择从众。

支持选择偏误

人们如果一旦作出了某个选择,就算这个选择有些瑕疵,你也会倾向于维护这个选择。

如果一个人在Mac和Windows电脑中选了Mac,他就会倾向于发现Mac的优点,忽略它的缺点。

对它的评价,可能比实际更高。

确认偏差

我们倾向于只接收那些会进一步印证我们观点的信息。

鸵鸟效应

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不想接受负面或危险的信息。

研究显示,市场不好的时候,投资者一般比较少去查看自己所持股票的股价。

结果偏差

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件事的结果来判断这个决定对不对,尽管其中可能有运气的成分。

比如就算你第一次去赌博赢了一大笔钱,也不能说你去赌博这个决定就是对的。

过度自信偏差

如果你选了五只股票,几年后它们都涨了。这会大大增加你的自信,你可能会感觉只要是你选的股票就肯定会涨。

这种偏差有时候很危险,它会让你渐渐的忽略事实,完全信任自己的感觉。

专家比普通人更容易有这种认知偏差,因为他们更倾向于感觉自己是对的。

安慰剂效应

它是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在现实中,你会发现心态积极的人,他们的人生好像也会比较积极。

如果你真正相信一件事,你最终很大可能会成功,或者找到成功的方式。因为安慰剂效应本身会给你激励。

幸存者偏差

其逻辑谬误表现为过分关注于目前人或物“幸存了某些经历”然而往往忽略了不在视界内或无法幸存这些事件的人或物。

比如,我们可能以为做生意很容易,因为我们只看到那些幸存下来成功的商人,而看不到那些消失在背景中失败了的人。

选择性感知

选择性知觉是指收讯者在讯息接受过程中,依据自己的需要、动机、价值、目标、经验、背景和其他个人特质等来作选择性的看和听。同时在解码时,也会加进个人的兴趣和期望来诠释讯息。例如,某一面试的主考官如果认为女性都以家庭为重,则不论女性应征者是否重视家庭,其在面试中的讲话,很可能都会染上这层色彩。

0风险偏差

人们偏好把小风险降为零(例如 1% → 0%),胜过把大风险降低更多(例如 5% → 2%)

有时在政府决策中,也会受到0风险偏差的影响。

比如对美国政府而言,对恐怖主义开战 vs 减少国内枪击案或交通事故,他们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前者,因为前者他们认为是可以彻底消除的风险,而后者,不管怎么治理,总还是会有风险存在,尽管对整个社会来说,后者可以降低的风险更多。

啦啦队效应

处在优秀的团体会比单独看起来更优秀。

面额效应

即使金钱总额相同,带小面额(如多量硬币)比带着大面额(如少量纸钞)更容易消费掉。

知识的诅咒

懂得多的人非常难以懂得少的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诱饵效应

评估对A与B事物的偏好时,如有个C与A相近却略逊一筹,就会觉得A事物更好。(即以C为诱饵)

例如如果只有A和B,有人会选A,因为它容量更大,有人会选B,因为它价格更低。

但如果出现一个诱饵C。

因为C和A相近,相比之下,A价格更低,容量更大。

而B和C相比时,只有其中一项优势。

所以更多人会选A。

框架效应

同一资讯以不同方式呈现方式会带来不同想法,例如“有十分之九的存活率”和“有十分之一的死亡率”。

宜家效应

对于需要自行组装的东西给予不成比例的高评价,而不管其实际品质。此称呼出自于经常贩售组装家具的宜家。

可辨识受害者效应

对于少数而容易辨识的受害者或潜在受害者反应过大,而对多数而不易辨识的受害者或潜在受害者反应过小。

公正世界理论

相信世界是公平的,发生在身上的都是应得的,把难以解释的不公平归责于受害者的报应。

这20个还只是我们认知偏差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大脑,有时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可靠...

(0)

相关推荐

  • 做一个普通而自信的人

    本文共有 50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前阵子看到一个网络热词,叫做「普通却自信」. 说实话,当我发现这是一个贬义词的时候,我是很困惑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能够做到「普 ...

  • 人类的52个认知偏差 | 面对这些陷阱,请保持清醒

    你觉得这张图里有几根木棍呢? 我们多少都曾掉入过认知陷阱,影响自己做出了错误/不当的结论和选择.但这种偏差只要我们有所意识,就并非绝对的坏东西,因为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利用这些认知偏差,去影响你周围的人 ...

  • 心理咨询师容易犯的 4 个认知偏误

    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作者 | UC 编辑 | 喜猫 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关于认知偏误的事情. 每一个咨询师都知道,来访身上的冲突,很多时候是源于自身的念头.我们才是自己情绪和感受的源头所在 ...

  • 大脑的底层运作机制与投资 - 投资思考随笔(53)

    一.大脑这台"计算机"如何运作 如果把大脑想成一台计算机,在资源(卡路里.脑容量等)和算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核心功能运算和存储,必须在高性能和低功耗做出平衡. 人类的解决方案是: ...

  •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模型在手,方法我有,文末完整版! 决策.信念与行为偏差.这些偏差多半会影响信念的形成.商业与经济决策.以及其他一般的人类行为它们是可复制与再现的,面临特定情境时,一般可预期人们会有相应的偏差倾向. 1 ...

  • 战胜这 10 种认知偏见,让自己做出更好的决定

    神译局20小时前 关注 首先,要意识到普遍存在的认知偏见.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认知偏见是我们的大脑与生俱来的 ...

  • 直觉如何欺骗大脑:6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以下有三个场景:    1.饭桌上,一个朋友谈起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你心里暗暗的想,"我不就是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吗?我觉得自己很厉害啊,应试教育也没什么问题."    2.你 ...

  • 打破3个认知偏差,才能获得最大价值

    内容来源 | 摘自湛庐文化<数循环>,车品觉(著)[整理摘编:时英平] <淮南子·本经训>有云:"四时不失其叙,风雨不降其虐: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q ...

  • 自我认知偏差:32岁剩女自觉“贵如千金”,六次相亲都被对方嫌弃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不应该在世俗之中降低自己谈恋爱结婚的眼界标准,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心比天高.好高骛远,你永远没有办法遇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虽然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大龄剩女一词很 ...

  • 逆向思维:提升自我认知偏差,原来你还可以这样活

    逆向思维:提升自我认知偏差,原来你还可以这样活!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祝所有九十岁以下,和九十岁以上的青年们节日快乐! 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就三万来天. 有的人喜欢感性,有人喜欢理性,有人靠 ...

  •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投资者偏误:认知偏差

    理性人的假设在现实世界里很难成立,我们人类在决策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我们人类的身体深处的根植着非理性irrationality. 151.过度自信:单身男性的投资更容易失败 (1)过 ...

  • 12个认知偏差,正让你越来越蠢

    曾看过"一个汉堡"的两条广告,一条为:"该食品80%没有脂肪",另一条为"该食品20%有脂肪". 分别使用这两条文案销售汉堡,前者的销售额比 ...

  • 阻碍我们思考的8种认知偏差

    批判性思考之难: 阻碍我们思考的8种认知偏差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言论充斥在我们周围,它们往往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以最近因疫情而再度成为热点的"中西医之争&quo ...

  • 什么是投资生活中的认知偏差?

    局限于投资者的认知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半径,也就是巴菲特所谓的能力圈.当投资者意识不到自己能力圈的限制时,往往会用有限的认知去推演未知的事物,或者用外行的视角去质疑专业的结论,导致出现认知固化或 ...

  • 下属之所以会无效工作,真正的根源是管理者的认知偏差

    管理者在带团队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的下属当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做出的东西不合格或者工作的结果令人不满意:而真正能产生高绩效的员工,比例在20%左右,不会有太大变化: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