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试述单句结构对联的对仗

试述单句结构对联的对仗

王建民

1、前言

结构对应,从句法结构的角度讲,就是句式(句子句型)要一致。根据用途和语气,通常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根据复杂程度还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对联的结构是否对应,通常可以先判别句式结构是否相对,然后再判别词语结构也对应。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单句标准句子的构成是:主干成分有,主→谓→宾;辅助成分有,定、状、补。通常定语在主语和宾语前,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谓语后。

本文用七言实例来讨论单句结构对联。

2、陈述句

2、1主谓宾句式

例1清﹡康熙

庭/松/不/改/青葱;

盆/菊/仍/霏/清静/香。

注:从句式结构上看,上联的主谓宾是“松改色”,其中“庭”作主语“松”的定语,“不”作谓语“改”的状语,“青葱”作宾语“色”的定语。下联同理可得,“盆”作主语“菊”的定语,“仍”作谓语“霏”的状语,“清静”作宾语“香”的定语。句法表述如下。

上联:定/主/状/谓/定/宾;

下联:定/主/状/谓/定/宾。

例2清﹡秦涧泉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注:上联第一个状语“从宋后”为时间介词短语。第二个状语“羞”修饰谓语动词“名”。

下联第一个状语“到坟前”为地点介词短语。第二个状语“愧”修饰谓语动词“姓”。句法表述如下。

上联:主/状1/状2/谓/宾;

下联:主/状1/状2/谓/宾。

例3清﹡袁枚

奇书古画/不/论/价;

幽梦清诗/信/有/神。

注:上述“奇书古画”与“幽梦清诗”为主语,“不”与“信”为状语,“论”与“有”,为谓语,“价”与“神”为宾语。句法表述如下。

上联:主/状/谓/宾;

下联:主/状/谓/宾。

例4清﹡周升桓

一带林塘/诗/境界;

四时花果/隐/生涯。

注:上联的“一带林塘”是主语,谓语是“诗”,名词转动词属转品,“境界”是宾语。下联分析同上联。句法表述如下。

上联:主/谓/宾;

下联:主/谓/宾。

例5清﹡陈大纲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注:上联的“四面湖山”是主语,谓语是“归”,“眼底”是宾语。下联分析同上联。句法表述如下。

上联:主/谓/宾;

下联:主/谓/宾。

例6清﹡莫友芝

入座/有/情/千古月;

当窗/无/恙/六朝山。

注:句法分析表述如下。

上联:主/谓/宾/补;

下联:主/谓/宾/补。

例7清﹡姚文田

过如春草/芟/难尽;

学似秋云/积/不多。

注:句法分析表述如下。

上联:定/主/谓;

下联:定/主/谓。

2、2主谓宾余项句式

所谓余项就是主谓宾的成分比常规的多。

例8清﹡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注:这是一个连动句式,即有一个主语有两个谓语两个宾语。句法分析表述如下。

上联:定/主/谓/宾/状/谓/宾;

下联:定/主/谓/宾/状/谓/宾。

例9清﹡左宗棠

积石/导/流/趋/大海;

崆峒/倚/剑/上/重霄。

注:这又是一个连动句式,即有一个主语、有两个谓语和两个宾语。句法分析表述如下。

上联:主/谓/宾/谓/宾;

下联:主/谓/宾/谓/宾。

例10清﹡朱鹤年

灌夫/骂/座/非关/酒;

江敩/移/床/那算/狂。

注:“灌夫骂座”和“江敩xiào移床”均为成语。这副对联也是一个主语,两个谓语和两个宾语。句法分析如下。

上联:主/谓/宾/谓/宾;

下联:主/谓/宾/谓/宾。

2、3主谓宾缺项句式

所谓缺项就是主谓宾的成分比常规的少。

例11清﹡舒梦兰

遥闻/爆竹/知更/岁;

偶见/梅花/觉已/春。

注:这副对联省略了主语,有两个谓语和两个宾语。两个谓语分别是连动词语。句法分析表述如下。

上联:谓/宾/谓/宾;

下联:谓/宾/谓/宾。

例12清﹡孙星衍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注:这副对联也省略了主语。句法分析表述如下。

上联:谓/宾/补;

下联:谓/宾/补。

例13清﹡闵鉴

无穷生面/青山/在;

不尽心机/活水/来。

注:这副对联省略了宾语。句法分析如下。

上联:定/主/谓;

下联:定/主/谓。

例14清﹡顾复初

美人名士/一抔土;

蜀水吴山/万里魂。

注:这副对联省略了谓语。上联犹如省略了谓语“死后”,下联好似省略了谓语“连着”。句法分析表述如下。

上联:主/宾;

下联:主/宾。

3、疑问句

例15清﹡段昕

烟寺晚钟/情/定/否?

池塘芳草/梦/何/如?

注:这是个疑问句对联。上联的主语是“情”,“烟寺晚钟”作主语“情”的定语,“定”是谓语,“否”作状语。下联分析同上联。句法表述如下。

上联:定/主/谓/状;

下联:定/主/谓/状。

例16清﹡董诰

窗/横/竹叶/清如许?

人/比/梅花/瘦几分?

注:这也是个疑问句对联。上联的主语是“窗”,“横”作谓语,“竹叶”是宾语,“清如许”是补语。下联分析同上联。句法表述如下。

上联:主/谓/宾/补;

下联:主/谓/宾/补。

4、倒装句

例17清﹡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注:上联的“天下”是主语,“少”是谓语,“真读书人”是宾语且倒装。顺序换回来后是:天下少真读书人,下联分析同上联。句法表述如下。

上联:宾/主/谓;

下联:宾/主/谓。

5、特例

例18清﹡何绍基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注:这是何绍基在成都杜甫草堂写的一副对联。按字面来对完全对应,但是按汉语现代语法的句法来分析似乎有点问题。此联可视作为倒装句。上联为:公占却(了)锦水春风,下联为:人日(那天),我归来(到草堂)。句法表述如下。

上联:宾/主/谓;

下联:宾/状/主/谓。

显然,上下句式不一致。

 6、结语

《联律通则》基本规则第三条要求结构对应,从句法结构的角度讲,就是句子句型要一致。绝大部分的古联用汉语现代语法分析是正确的,如上文所举之例。但是个别的有冲突,如例18。

由此希望此文是抛砖迎玉,得到广大楹联家的探讨和批评指正。

王建民(顽伯),化工工程高级工程师,项目管理专家。现为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楹联学会会员,上海多所老年大学对联课程讲师。上海黄埔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会员。《诗画天地》优秀签约诗人。著有诗词集《三闲野草》。

顾问:常  江

主编:杨  旭

编辑:李林森  徐文德

(0)

相关推荐

  • 王建民‖明清六字联墨赏析

    明清六字联墨赏析 明清六字联墨赏析 王建民 1.前言 博物馆资料显示,书写在纸或绢上以供室内悬挂的对联,是明朝中叶才开始逐渐流行的.我们将这种对联称为对联书法作品,今人或称之为联墨.在遗存的这些联墨中 ...

  • 对联的平仄格律和对仗

    对联是一种区于诗,词,曲,赋,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文体,缘于汉语的对偶修辞,其基本特点是分为上下两联,在形式上表现为上下联字句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上下联内容相关,称为对联六 ...

  • 对联第12讲

    应对(2) 这讲我们继续讲应对. 一.流水对 大家先做一个扩展练习: 扩展1:雨润桃--- 先复习一下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一般简单地来讲,定语修饰主语.宾语(在主 ...

  • 试述复句结构对联的对仗 ​王建民 上海

    试述复句结构对联的对仗 ​王建民 上海

  • 试述复句结构对联的对仗​

    重要链接: * 团结卫士:建设功臣--楹联同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陶大明主评 * 中国楹联学会通知 试述复句结构对联的对仗 王建民 上海 1.前言 在<试述单句结构对联的对仗>一文中,陈述 ...

  • 试述复句结构对联的对仗 ​

    王建民 上海 1.前言 在<试述单句结构对联的对仗>一文中,陈述了<联律通则>结构对应中的句式(句子句型)要一致,实例介绍了单句结构对联的对仗.按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对联的实际创 ...

  • 王建民‖试述对联的词语结构对应

    王建民 1.前言 <联律通则>的第一章的第三条是要求对联的结构对应.也就是: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上述词语和 ...

  • 王建民‖试述对联的同一词性对品

    试述对联的同一词性对品 试述对联的同一词性对品 王建民 1.前言 本文陈述或讨论对联的词性对品问题,这也是对联创作的基本问题.然而,词性对品是原则的要求,实际情况远非这么简单,初学者往往陷入困惑. & ...

  • 王建民‖试述对联的不同词性对仗

    试述对联的不同词性对仗 试述对联的不同词性对仗 王建民 1.前言 此文是本人<试述对联的同一词性对品>一文的姐妹篇,是针对<联律通则>第二条词性对品中的第二种情况--" ...

  • 王建民‖试述联律之避忌禁

    试述联律之避忌禁 试述联律之避忌禁 王建民 <联律通则>在声律方面作了总结和规定,并在第二章传统对格的第十条中规定了避忌问题: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余以为尚有遗漏,即孤平问 ...

  • 试述对联的同一词性对品

    王建民 1.前言 本文陈述或讨论对联的词性对品问题,这也是对联创作的基本问题.然而,词性对品是原则的要求,实际情况远非这么简单,初学者往往陷入困惑. <联律通则>的第二条词性对品中说:&q ...

  • 民国时期的白话文对联 王建民 上海

    民国时期的白话文对联 王建民 上海 1.前言 对联这种文体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楹联习俗"被国务院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