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繇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刘繇(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刘繇重大事件之四——抵挡孙策,力战不逮

刘繇自从在曲阿设立治所、赶走吴景、孙贲后,与袁术隔长江对峙,双方交战一年有余而相持不下。终于,出现了一个打破僵局的人,他就是孙策。

兴平二年(195)冬,当李傕、郭汜率领凉州兵大破杨奉等人,把汉献帝追得落荒而逃时,袁术就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称帝野心。袁术召集部下开会,公开表达称帝之意,虽然因为部下们无人支持而暂时作罢,但袁术的意图从此天下皆知。

汉末诸侯之间,虽然大家都不听朝廷号令,但天子是必须尊奉的。毕竟朝廷先后被董卓、李傕、曹操等人把控,其他人可以借口皇帝受挟持而不听朝廷的话,可嘴上匡扶汉室的口号必须喊得响。这是当时的政治正确,强大如董卓、袁绍也必须借助尊奉汉室来行使自己的权威。枪打出头鸟,谁敢连汉室都不承认,那就给了其他诸侯出兵的借口,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后来袁术与曹操、刘备、吕布、孙策都交过手,跟刘表关系也不怎么样,原因就在于此。

袁术的话题在此先打住,说回刘繇。我们知道历史上的袁术曾经有过一段强大的时期,所以他才有称帝的想法。既然自己的大本营在寿春,那自然希望先把扬州全境拿下,掌握全州之地,有稳定的后方腰杆才硬。偏偏半路杀出个刘繇,硬是凭借长江天险僵持一年多。

在这个时期,刘繇成为阻碍袁术扩张的最大阻力,从单枪匹马入扬州到割据江东力阻袁术南下,拥兵数万的刘繇迅速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新兴力量。由于袁术公然不臣的立场,朝廷方面自然要给立功的刘繇以表彰,于是升刘繇为扬州牧,加振武将军。

早先孙策为袁术攻下庐江,袁术却背弃承诺没有任孙策为庐江太守,后来袁术图谋称帝而失去人心,孙坚旧将、吴郡都尉朱治也劝孙策谋取江东,再加上孙家宗族吴景、孙贲正与刘繇交战,种种因素都促成孙策决心脱离袁术。

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有不满,不过一方面有孙坚的恩在,觉得孙策不会背叛自己;另一方面袁术觉得刘繇、王朗都不简单,孙策很难占到便宜,于是便放手让孙策去攻打江东。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故许之。

孙策以牛渚营为突破口,这里位于今安徽马鞍山市,是当时的重要港口。孙策迅速突破刘繇的防线,缴获大批粮谷、战具,击退张英、樊能后向东进发,征讨刘繇的盟友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

可能有人会疑问:不对吧,彭城、下邳不是在徐州吗,这两人怎么跟刘繇结盟了?而且还在刘繇的地盘上驻军?

先说薛礼。193年曹操大举进攻徐州,陶谦连战连败,内部不稳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陶谦与薛礼发生矛盾,薛礼为保命带着部队逃到江东,驻扎于秣陵,位于今天的南京。

再说笮融。此人也是汉末三国时期一大奇人,作为著名的佛教徒,笮融在徐州用三个郡的财力大肆传教,铸佛像、建庙宇,常常举办大规模法会,沿途数十里为百姓提供免费食物以吸收教徒。然而此人虽信佛,却毫无信义可言,嗜杀成性。见陶谦被曹操打得惨败,笮融非但没有出兵救援,反而带着几万士卒、信徒以及三千匹马一路南逃。行至广陵,太守赵昱以礼相待,却在酒席上被笮融杀死,笮融放纵士兵大肆抢掠一番后继续南下,投奔刘繇。

这两个陶谦旧部显然远非孙策对手。孙策先与笮融交手,斩首五百余人,打得笮融紧闭城门不敢应战。孙策没有死磕,而是迅速渡江进攻薛礼,攻下秣陵。刘繇也不简单,迅速派出樊能、于麋出兵把牛渚夺了回来。只可惜孙策能力确实远强于刘繇的部下们,很快孙策又返身再攻牛渚,不仅大获全胜,还俘获百姓上万人。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策渡江攻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策先攻融,融出兵交战,斩首五百馀级…因渡江攻礼,礼突走,而樊能、于麋等复合众袭夺牛渚屯。策闻之,还攻破能等,获男女万馀人。

作为连接孙策与江北后方的支点,牛渚的反复争夺体现出战况之激烈。不能说刘繇能力不足,只能怪他的手下水平与孙策不是同等级别。

后来孙策再次进攻笮融,几次交手虽然多有胜利,却始终没能攻破笮融的城池,具体我们留到孙策篇再讲。

孙策攻江东除作战凶狠外,也非常注重兵贵神速。笮融一时难以攻破,孙策立即调转兵锋攻打海陵,接着转攻湖孰、江乘,所在皆克。

刘繇重大事件之五——许邵子将,言听计从

刘繇这边的将领就都无法挡住孙策吗?也不尽然。上面提到笮融的固守就成功逼退孙策,此人后面还有戏份,暂且不表。当孙策兵临曲阿时,刘繇的老乡,东莱太史慈前来投奔。太史慈的大名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样一位智勇双全、侠骨豪情的著名义士来投,真是上天赐予刘繇的礼物。

不光当今我们知道太史慈很厉害,当时他就非常有名气。为帮郡守而撕毁州里送交朝廷的文件,避祸辽东时又帮助名士刘政躲避公孙度追杀,回到青州又帮助孔融击退黄巾军,这种现实中的侠客难有人匹敌。所以后来刘繇逃往豫章时,太史慈能够自称丹阳太守,振臂一呼就能得到丹阳六县之地拥护,甚至得到山越人的支持。

这么厉害的太史慈,当然很多人向刘繇建议委以重任,既是人才又是老乡,委以大将是明摆着的事。但刘繇却偏偏没有。

《三国志·太史慈传》载: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

许子将便是著名的人物品评家许邵,此人也是刘繇最重要的幕僚。后世很多人为太史慈在刘繇处受到的轻视而愤愤不平,由此认为刘繇昏聩不堪,心胸狭隘。

其实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往往被人忽视,到底为什么?

一方面,在汉末时期盛行人物品评,其中许邵的“月旦评”影响力最大,他的评价往往对政治新人的命运能起到关键作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千百年来最著名的评语就出自许邵。不仅曹操求见许邵一面都难得,袁绍年轻时经过许邵的家乡汝南,还特意把身边的门客全部打发走,只乘一辆马车经过,为的就是不想让许邵对自己印象不好。

曹操、袁绍如此敬重的人物,偏偏拒绝当朝司空杨彪的征召,又从陶谦治下的广陵逃往曲阿,刘繇怎能不器重这天下间响当当的名士?

另一方面,刘繇出身名门,伯父、父兄皆为高官,作为深受传统制度、规范影响的“好学生”,刘繇天然对名士更加偏爱。寒门出身的人受重视程度更差,绝大多数人都会视作理所应当;反倒唯才是举成为非常态、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这是封建社会的通病。作为最重要的幕僚,许邵的意见对刘繇举足轻重。

在刘繇的观念中,宁可不重用太史慈,也不能得罪许邵。至于为何许邵看不上太史慈,史料没给出具体原因。这也无所谓,我们只需知道,因为许邵的影响,刘繇错失击败孙策的最后希望。

后来我们都知道,太史慈虽然只担任侦查队长,仍然兢兢业业,甚至在身边只有一名“曲阿小将”,而对方有十几人的情况下冲过去跟孙策玩命。

随着孙策攻入曲阿,刘繇退守丹徒。虽然屡战屡败,但扬州面积广大周旋余地多,所以刘繇开始盘算下一步退守何方。眼下还有东南的会稽郡,西南的豫章郡可以去,刘繇这时又询问许邵的意见。

袁宏《后汉纪》载:刘繇将奔会稽,许子将曰:“会稽富实,策之所贪,且穷在海隅,不可往也。不如豫章,北连豫壤,西接荆州…足下受王命,孟德、景升必相救济。”繇从之。

根据此记载,刘繇原本打算逃往会稽王朗处,但许邵认为会稽是死胡同不能去,豫章与豫州、荆州接壤,可以得到曹操、刘表的帮助。刘繇听从建议退往豫章。

不得不说,太史慈一事许邵让人愤愤不平,但退往豫章的分析还是非常到位的。守着会稽退无可退,也将断绝与其他势力的联系,在豫章则还有联合其他诸侯的可能。

许邵

刘繇重大事件之六——豫章乱战

东汉时的扬州面积非常辽阔,从江淮流域直至浙江、福建、江西,都是扬州辖区。刘繇向豫章撤退后,孙策转而忙着安抚当地建立自己的势力,短期没有足够的力量远征豫章。

需要注意的是,孙策征讨江东名义上的旗号仍然是袁术,而且刘繇入曲阿之前,袁术是把扬州视作自家后院的,所以任命了许多自己人担任扬州各郡太守,例如之前提到的吴景、孙贲。豫章太守周术去世,于是袁术任命了一位豫章太守去接任,他就是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也就在此期间诸葛瑾与诸葛亮分开,独自前往江东。

朝廷这边也派出朱儁之子朱皓为豫章太守,于是双方爆发冲突。作为少数仍然心系大汉的诸侯,刘繇自然要力挺朱皓,所以朱皓与诸葛玄的战斗就等同于刘繇与袁术的代理人战争。豫章毕竟地处长江以南,袁术鞭长莫及,所以诸葛玄最终战败逃往荆州,诸葛亮也跟随叔叔来到荆州落脚。

上面有关诸葛玄与朱皓之争,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事实上在刘繇本传中,对豫章的争夺还有另一种版本。

《三国志·刘繇传》载:遂泝江南保豫章,驻彭泽。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

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载:是岁,繇屯彭泽,又使融助皓讨刘表所用太守诸葛玄…融到,果诈杀皓,代领郡事。

上述两段史料表明,虽然刘繇被孙策击败,但仍然保有相当兵力,为确保以豫章作为东山再起的根据地,刘繇派笮融帮助朱皓进攻诸葛玄。

从这两段史料中可以解读出很多东西。

第一,作为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用不长的时间发展得非常迅速。面对孙策步步进逼虽然连战连败,但刘繇还能有富裕兵力分兵支援豫章,说明其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不是孙策太能打,刘繇对付袁术起码还没有问题。刘繇在撤退时还保有大量兵力,而且太史慈走散后还能聚拢散兵继续对抗孙策很长时间,说明刘繇在当地颇为得人心。孙策的勇猛善深入人心,然而刘繇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草包。

第二,与《诸葛亮传》似乎有所矛盾,这里诸葛玄是作为刘表委任的豫章太守出现,并占据豫章一部与朱皓分庭抗礼。表面矛盾,其实也能说的通。笔者认为,诸葛玄先后两次被派往豫章。第一次就是194年受袁术派遣,随即被朝廷及刘繇支持的朱皓击败投靠刘表。第二次则是196年刘繇被孙策击败,江东动荡,刘表趁人之危再次派出诸葛玄。

第三,许邵对刘繇的举足轻重。对于这点之前已经分析过,接下来是对许邵智谋的体现。上面第二段史料中有省略号,当中略去的是许邵对刘繇的建议:“笮融出军,不顾命名义者也。朱文明善推诚以信人,宜使密防之。”刘繇派出笮融去豫章,很可能事出紧急没有与许邵商量。许邵得知后,评价笮融出兵向来不顾性命、名声、信义,而朱皓是正直善良的人,很可能被笮融谋害,需要赶紧告诉朱皓多加提防。

提到汉末时期无恶不作的军阀,大家都会想到凉州系野蛮成性的那几位,然而出身丹阳的笮融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前文提到,此人一面信佛一面劫掠,投奔刘繇的原因就是杀死广陵太守赵昱,劫掠财物。在跟徐州同僚薛礼共同对抗孙策后,又在秣陵趁乱杀死薛礼,洗劫一空。损兵折将的刘繇也拿笮融没办法,毕竟说起来薛礼也不是自己下属。结果笮融到了豫章,故技重施把朱皓也杀了,自己占据豫章。

可怜名将朱儁之子,惨死在自己人的黑手下。

建安二年(197),刘繇亲自率军进讨笮融。首战刘繇失利,稳住阵脚集合周边属县的力量再次进攻,终于把笮融击败。祸乱当地的笮融逃入深山,落入当地百姓手中而杀死。

豫章的乱局终于平定下来,可刘繇却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时年四十二岁。

结语

严格说来刘繇虽然被孙策击败,但并未亡于孙策。如果许邵的规划成真,以曹操、刘表为援,稳固豫章之地,仍然能够给孙策造成相当的麻烦。毕竟刘繇年纪并不算大,时间一长,江东局势将陡增变数。

陈寿在刘繇本传中评价其: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土,非其长也。

简单来说,刘繇是个作风强硬,爱惜名节之人,喜欢结交名士,以德行去评价别人。这也是他对许邵推崇备至的原因。至于军事才能,刘繇虽然谈不上多擅长,但作为后来者能与袁术划江而治,牛诸之战能与孙策打得有来有回,面对叛徒笮融逆转取胜,也还说得过去。

刘繇死后,官民共推华歆为扬州刺史,不久华歆投降孙策。孙策派人将刘繇遗体送回故乡东莱安葬,刘繇家室得到孙策的厚待,其长子刘基在东吴官至光禄勋,孙权之子孙霸还迎娶刘基之女,两家从对手变成了亲家。虽然这有孙氏笼络人心之意,却也能看出刘繇在扬州确实很得人心。

最后,曾对曹操给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语的许邵,也在退往豫章不久后去世。能够让这位阅人无数、心比天高的大名士尽忠至如此,刘繇与许邵也可称得上知己了。

(0)

相关推荐

  • 东吴以江东六郡为根基,那么历史上的“江东”是现在的哪里呢?

    提及三国中的东吴,"江东六郡"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话题,因为它是东吴能够三分天下掩有其一的根基所在,甚至东吴的奠基者孙策也被称为江东小霸王.要搞清楚三国的"江东" ...

  • 刘繇传——不要再黑我了!我哪有那么不堪!

    欢迎来到<真.三国志> 刘繇还有  5  秒到达战场 这是<真.三国志>第 100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刘繇 刘繇,字正礼,汉室远亲,西汉初年齐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刘岱的弟 ...

  • 安徽省宣城市籍三国名人:泾县一人,宣州区五人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在汉末三国时期名为丹阳郡.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宣城市的三国名人共有六人.其中,泾县一人,宣州区五人. 唯一的一位泾县三国名人名叫祖郎,是汉末时期盘踞在丹阳郡一带的山越首领.献帝 ...

  • 太史慈:这是我一生的足迹,要不要了解一下?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个人物能得到他人的喜爱,自然有吸引人的特质.来看看这个男儿一生的行迹吧,太史慈,字子义. 年少轻狂 太史慈是青州东莱郡人,他所处的黄县正是东莱郡的治所,也是他此生的起点.21岁时, ...

  • 孙权:别以为我的敌人只有曹刘,这些你没听说过的家伙也让我头疼

    孙权的敌人最重要的当然是曹刘二位大佬,不过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听说过的敌人也让孙权头疼不已,这些人要么姓彭,要么同样姓孙,还有的人姓张和姓陆. 这些敌人中我们估计知名度最低的就是姓彭的,别说<三国演 ...

  • 孙策:让曹操头痛的江东“小霸王” ——闲聊东吴的人和事之三

    (紧接上期) 上期一再提醒各位记住,孙策在挺进江东初期,仍然没能完全摆脱袁术的控制,仍然从属于袁术,理由也告诉了各位,他的实力有限,不能没有袁术提供的后勤保障,以及靠袁术的力量保障后方安全. 但孙策一 ...

  • 汉末时期曾有哪些人为刘繇效力?

     高城览古人何在,远渡伤离客自迷.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注意防护呀.一个势力无论大小,想要正常运作就需要势力成员各司其职,起到或大或小或积极或负面的影响.本篇就来聊聊刘繇的部众们. 刘繇家世不错,他的 ...

  • 《史说三国》之二十五:孙策义收太史慈

    孙策反对袁术称帝,与他绝交,带兵渡过浙江,要取会稽.会稽功曹虞翻对太守王郎说:''孙策善于用兵,不如避开他."王郎不听,发兵在固陵抗拒.孙策多次渡水攻打,都未攻克.他的叔父孙静说:" ...

  • 刘繇:汉室宗亲,决力江浒

    曾是鼎钟华贵胄,肯同瓶钵苦空人.开枝散叶,有时候会枝繁叶茂,有时候是枝枯叶黄,说起来汉末的宗亲颇多,但真正能在乱世中出头的也没几个.比如本篇要提及的刘繇,字正礼. 刘繇是青州东莱郡人,他的家世颇为显赫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繇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刘繇(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说起汉末乱世的前期,先后有几位刘姓宗亲担任州牧,承载着皇室勤王辅政.肃清叛乱的最后希望.先后有益州牧刘焉.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负责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特别篇)——董卓进京与袁绍失策

    汉末群雄系列之袁绍(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讲到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铲除宦官集团,但何进屡屡坐失良机优柔寡断,最后把性命断送,引发十常侍之乱,洛阳城血雨腥风,董卓趁机携凉州精兵进入都城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二)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五--反客为主,袭取徐州 在往期文章里,笔者已经用多篇文章介绍了吕布自出道以来至争夺兖州期间的主要历史事迹,本期咱们来聊聊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一)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二--兵力来源 吕布入主兖州,是一次突然袭击,在曹操全力向徐州陶谦倾泻复仇怒火时,吕布被张邈.陈宫为首的反曹势力迎接到兖州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特别篇)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九--出逃武关,投奔袁术 吕布在历史上的人生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刺杀丁原投奔董卓以前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效命董卓时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六--合谋王允,诛杀董卓 吕布与董卓之间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拿手戟扔吕布,由此吕布认清了所谓义父子,不过是利益的结合,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三--盗掘皇陵 本期文章我们接着讲吕布,主要为您介绍吕布投靠董卓期间的历史事件. 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开始,将用数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吕布.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吕布的身上拥有不少标签,诸如: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飞将.乱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文除讲述汉末群雄之一.河内太守张杨的相关历史事件外,还将介绍相关历史人物的结局,全文较长,在保持耐心的情况下如果有兴趣,不妨结合笔者之前的文章一起来读,有助于理解相关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