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2000个故事,发现所有电影必有这6个情感弧线!
佛蒙特和拉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从古登堡计划网站中挑选了近2000部的英文小说,然后用人工智能进行情感分析,生成所有情感弧线后得出:
从《哈利·波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到俄狄浦斯和伊卡洛斯的故事情节,几乎每个故事都逃不过这六个情感弧线。
接下来先看一段库尔特·冯内古特对于故事的形状的讲述,你就能更加清晰的了解下面的内容了:
▲视频中的讲述者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同时他也是第一批通过信息计算机分析故事情感的学者,下文中“情感弧线”这个术语就是他创造出来的。
代表作有:《五号屠宰场》、《猫的摇篮》、《囚鸟》等
来自佛蒙特和拉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把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上面视频中的“情感弧线”进行了实验。
首先,他们从古登堡计划网站中挑选了近2000部的英文小说,然后用人工智能进行情感分析,为每本书生成情感弧线。
研究人员发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情节虽然很复杂,但从情感弧线来看,观众的情绪变化还是清晰可见的。
▲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复杂的情感弧
据《麻省理工评论》报道,情感弧类似于情节构建块,通过产生读者的情感反应来讲述一个故事。
例如,“男人掉进洞里,男人跳出洞里”,或者库尔特·冯内古特最著名的一个:“男孩遇到女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得到女孩”。
▲水平轴显示故事进度(开始—结束),垂直轴显示情感轨迹(好运—厄运)
在佛蒙特大学的计算故事实验室的研究之前,大多数人认为普遍存在有3到30多个不同的弧线。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研究人员使用了情绪分析来绘制情感弧线。
之后发现,几乎每个故事的情节模式都能在下面的6个曲线中找到:
由穷变富(升):主角情感一直为喜
由富变穷(降):主角情感一直为悲
陷入绝境然后成长(降-升):主角情感先悲后喜
伊卡洛斯式(升-降):主角情感先喜后悲
辛迪瑞拉式(升-降-升):主角情感先喜,然后悲,最后喜
俄狄浦斯式(降-升-降):主角情感先悲,然后喜,最后喜悲
研究人员在电脑上扫描了1700多个故事,并通过数据挖掘来寻找传达积极或消极情绪的词语,从而揭示出最常用的情节。
▲图表中显示的是6个图中的一个,“由富变穷”和团队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时的结果
在发现了这6条弧线之后,团队又深入挖掘了情感弧线和故事下载数量之间的联系,以找出哪一种弧线最受欢迎。
这项任务是对从古登堡计划网站上下载的虚构作品进行的,部分作品每个都被下载了150次以上。
小说中最受欢迎的是那些遵循伊卡洛斯式(上升-下降)和俄狄甫斯式(下降-上升-下降)弧线的故事,以及遵循更复杂弧线的故事,它们使用基本的构建块按顺序进行。
但研究人员表示,在电影中最常见的弧段却是连续出现的两段“陷入绝境然后成长”弧段和悲剧之后出现的“辛迪瑞拉式”弧段。
▲《无间道风云》“陷入绝境然后成长”
由此得出,“由穷变富”不一定是观众最喜欢的情感弧,“俄狄浦斯式”、“陷入绝境然后成长”以及“辛迪瑞拉式”更受观众的喜爱。
最后,荷兰拉德堡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的一组科学家还发现,人们在复述故事时往往使用故事的最新版本。
通过对200多年来小红帽故事的200多个不同版本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故事的复述有很强的“偏见”。
他们发现,复述者倾向于用更近期的故事版本来回答,而不是使用更早的材料。
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文学、戏剧和电影中可以找到常见的叙事线索。
例如,在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描述的许多故事结构在后来的故事中会重复出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
事实上,根据一些专家的说法,他自己关于不幸恋人的故事与特里斯坦和伊索的传说非常相似。
但这一研究结果也解释了为什么电影行业的翻拍影片往往不能把故事带向新的方向。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小部分早期文本——他们称之为前文本——衍生了大部分的复述。
这意味着某些版本对故事讲述方式的影响要比其他版本大得多。
研究人员说,《小红帽》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697年,当时查尔斯·佩罗特(Charles Perrault)写了第一个文学版本的《小红帽》(Le petit Chaperon rouge)。
他们指出了格林兄弟后来做出的两个惊人的改变——猎人救出了孩子,以及强调服从和良好的行为——这些都在后来的故事中广为流传。
他们通过构建计算词模型来分类文本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所谓的故事网络。
研究人员说:“复述小红帽的故事优先与少数几个故事联系在一起,而这些故事是许多其他复述的前提。”